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肺炎的患儿采用麻石甘汤加减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肺炎的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麻石甘汤加减治疗,分析治疗后患儿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患儿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对患儿的影响较大,麻石甘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患儿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麻杏石甘汤加减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苏止咳颗粒与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60例感冒咳嗽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A组使用苏止咳颗粒治疗,B组使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咳嗽症状积分(1.7±1.1)分,B组咳嗽症状积分(1.1±0.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总有效率80%,B组治疗总有效率9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苏止咳颗粒,苏黄止咳胶囊对感冒咳嗽的疗效更佳。

  • 标签: 杏苏止咳颗粒 苏黄止咳胶囊 感冒咳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采取麻石甘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临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n=24)与实验组(n=24),采取头孢曲松单独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采取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麻石甘汤加减疗法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经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8.34±0.31)、罗音消失时间(6.68±0.54)、气急消失时间(3.02±0.44)、总有效率95.83%等指标对比参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麻石甘汤加减疗法应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麻杏石甘汤加减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灵分散片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拜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灵分散片口服,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8.3%,对照组对应为68.3%、63.3%,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灵分散片是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明确有效的药物。

  • 标签: 杏灵分散片 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桑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而试验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7.6%、95.5%显著高于对照组37.9%、83.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桑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桑杏汤 加减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加服麻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治疗。结果对照组小儿肺炎的治疗有效率为71.9%,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2%,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麻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治疗小儿肺炎,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葶苈大枣泄肺汤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比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发病机制中,脾胃两脏为其发病的核心脏腑,而临床表现出的症状皆归于此,通过针刺眼眶周围的脾、胃配合中焦、上焦,以达到调理脾胃气机、益气补血、壮肌消疲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应用眼针的治疗手段,总结归纳其作用原理,为临床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眼针 脾区 胃区 慢性疲劳综合征
  • 简介: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认知心理活动。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的出现,尤其是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在神经、精神学领域研究中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脑语言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 标签: 语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依赖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西格玛(6σ)理论评价常规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改善质控规则,促进检验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允许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σ=(Tea%-Bias%)/CV%,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以室内质量控制结果的变异系数(CV%)反应方法的不精密度,以同期实验室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的偏倚(Bias%)反映方法的不准确度,绘制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计算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通过这些指标评价项目检验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案,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结果21个常规生化项目中,有9个项目(43%)σ值>6;11个(52%)σ值在3~5之间;1个(5%)σ值<3。12个σ值<6的项目中5个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3个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4个精密度、准确度均需改进。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法是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有助于检验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六西格玛 质量控制 质量目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拟方味痛风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此法适用于湿热蕴结证型的痛风性关节炎。方法收集2017年1月-6月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门诊病例87例,口服自拟方味痛风消颗粒(或汤剂),每日一剂,连服1周。结果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红肿热痛很快缓解,复查血清尿酸明显下降。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口服此方能迅速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并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无明显副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的神奇疗效。

  • 标签: 自拟方 六味痛风消 痛风性急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 降尿酸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不典型包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30例不典型腹股沟包块病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不典型腹股沟包块中7例腹股沟脂肪斜疝;1例左侧腹股沟精索囊肿斜疝;4例腹股沟血管瘤;3例腹股沟疝手术粘连物部分留置;1例超声诊断右腹股沟圆韧带囊肿,手术证实为前次腹股沟疝手术误将输卵管伞段结扎并发积液;1例腹股沟疝硬化剂治疗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感染,超声诊断术后水肿渗出;5腹股沟疝硬化剂治疗后复发,腹股沟不规则强回声后方巨大衰减;4例髋关节滑囊炎超声误诊为精索囊肿;1例腹股沟圆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超声为描述性诊断;1例髂腰肌脓肿延至腹股沟误诊为腹股沟疝;1例睾丸精索肿瘤,1例右侧精索炎性包块。结论通过对腹股沟解剖结构的认识,加强对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开拓思维,将声像学特征与临床病史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腹股沟不典型包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漏诊。

  • 标签: 包块 腹股沟 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在治疗肺癌当中,以胸部MRI检查并进行精确勾画靶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采取胸部CT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MRI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和扫描中肿瘤靶的勾画。结果观察组MRI扫描获取的影像图像,能够通过DWI高信号分辨肿瘤部位,并且可与其他周围的正常组织边界明显区别开;对患者肿瘤靶的勾画当中,确定边界区分27例,淋巴结转移43例;对照组的CT影像图像可以肉眼对肿瘤部位进行分辨,但是针对肺癌导致肺组织发生的实变情况不能进行有效分辨;确定边界区分21例,淋巴结转移39例。结论在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与CT检查相比,以MRI检查和扫描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肿瘤靶定位,从而能够进一步确定放疗的剂量。

  • 标签: MRI 靶区 勾画 肺癌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减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服用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用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减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减六味地黄丸 2型糖尿病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