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角膜为透明组织,新生血管的生长严重影响视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治疗国内外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效果显著,也可以使用抗炎药物、中药、研究中药物以及外科治疗:激光、眼表重建等。本文总结了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采用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 其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表应用芦荟多糖对S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CNV模型,分为3组高浓度芦荟多糖组局部点眼;低浓度芦荟多糖组局部点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使用NIH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角膜荧光染色图片观察各组CNV的面积。结果第7天时,对照组CNV血管粗大、密集,交织成网状;低浓度组CNV较短,血管稀疏、细长;高浓度组CNV较短,血管较稀疏、细小。3个组CNV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芦荟多糖能抑制角膜CNV,且随浓度增加作用加强。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芦荟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眼底新生血管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对其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病后的半年内,缺血型CRVO患者视盘新生血管的发病概率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荧光素渗漏的发生比例方面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非缺血型B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低于缺血型BRVO患者。结论缺血型RVO与非缺血型RVO相比,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率明显较高。

  • 标签: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眼底新生血管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26例(34眼)NVG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18眼)和对照组13例(1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射液,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眼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药物能够有效控制NVG患者眼压,可作为早期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VEG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去十年研究发现,包括凋亡小体、微泡和外泌体在内的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参与者,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对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和运输各种生物活性分子,通过血液循环和体液运输至相邻靶细胞或远处组织细胞,进而诱导各种信号级联。细胞外囊泡参与了血管发育,生长和成熟,在再生医学和血管新生相关疾病中的潜在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来源于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外囊泡有可能向内皮细胞递送复杂的信息,并诱导促血管新生或抑制血管新生信号。本文对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对其在临床疾病和生物医学研究应用中的先决条件和主要挑战予以探讨。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效果。方法:针对80名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进行研究,并将他们分到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的研究组,每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效果以及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术后效果强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常规护理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评分上的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3.33%)较对照组(20.0%)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小,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既有利于积极预防并发症,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有糖尿病基础的机体烫伤后,创面新生血管化程度与创面难以愈合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每组50只。2组大鼠均造成20%TBSA的深Ⅱ度烫伤,于伤后即刻及1、3、7、14和21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创面组织的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创面组织评分及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新生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伤后7d,糖尿病组为12.00±1.40、对照组为60.00±3.00,P〈0.01)。2组大鼠各时相点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但糖尿病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未形成功能性微血管。结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难愈创面虽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但仍血供不良,其机制与功能性微血管形成障碍有关。

  • 标签: 烧伤 糖尿病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内皮细胞 难愈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老年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施以治疗的角膜新生血管老年患者62例(70眼),按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n=32)(35眼)与对照组(n=30)(35眼),分别予以雷珠单抗治疗与典必殊滴眼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两组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雷珠单抗应用于老年角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疗效可靠,可缩小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减少并发症,因而可在临床中予以运用。

  • 标签: 雷珠单抗治疗 角膜新生血管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FOXO3a三倍突变体(FOXO3a-TM)基因体内局部转染对大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在建立模型基础上,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和FOXO3a-TM组。损伤术后,分别将PBS、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pECE(-)和pECE-HA-FOXO3a-TM体内转染至以上三组大鼠损伤血管壁。转染3d后培养并鉴定损伤局部平滑肌细胞,并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损伤及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标记蛋白HA以及FOXO3a总蛋白的表达,以证实HA-FOXO3a-TM的有效表达,同时观察转染后不同时期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三组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均有FOXO3a表达,其中FOXO3a-TM组表达HA,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不表达,证实HA-FOXO3a-TM的有效表达。以上三组大鼠转染后1和3个月,FOXO3a-TM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比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FOXO3a-TM基因体内转染损伤后血管可以增加活性转录因子FOXO3a表达,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发生率。

  • 标签: 血管疾病 细胞增殖 肌细胞 平滑肌 转染 大鼠 Wistar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旨在找出最有效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 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后期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观察组患者后期随访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来说,除了临床有效治疗外,还必须给予其系统化的临床有效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以促进患者后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白内障; 术后; 合并;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护理      为了探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意义,为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1]。本文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 80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年 1月 -2015年 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男 23例,女 17例,年龄 11~ 74岁,平均( 34.1±6.4)岁;入院治疗前眼压 34~ 62 mm Hg,平均( 42.9±3.8) mm Hg;平均住院时间( 11.2±4.0) d。对照组,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12~ 71岁,平均( 35.2±7.5)岁;入院治疗前眼压 35~ 62 mm Hg,平均( 43.0±3.9) mm Hg;平均住院时间( 11.3±4.1) d。导致 80例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如下:( 1)患者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问题;( 2)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问题;( 3)患者出现视网膜炎症问题;( 4)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阻塞问题;( 5)其他病因 [2]。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15、 38、 10、 11及 6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方法 医生根据 8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相应且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存在节段性透明症状的患者,主要进行视网膜光凝手术临床有效治疗,在实施完白内障手术后,还要给予患者有效地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在抗青光眼手术实施完成后,要为患者采取有效地止血措施,另外还要给予患者抗炎药物临床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患者日常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长期治疗和保健护理方案,定期给药,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让患者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在手术实施治疗前,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养氛围,要保持病房安静和环境卫生,给予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告诉患者及家属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要以患者为核心主体,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护理责任感,护理人员要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日常生活和活动方案,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解决患者和家属的相关问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让患者了解后期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和不适感觉,以及降眼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常规临床检查。患者出院后,要做好后期病情随访工作,要在患者手术实施结束后落实术眼保护工作,避免用力揉眼,避免进行比较大的眼部运动,要叮嘱患者定期进行病情复查,在后期随访调查过程中,要着重观察患者眼压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后期随访情况。护理情况分为明显有效、基本有效及无效,护理有效率 =(明显有效例数 +基本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字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22.093,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9.061, P<0.05)。     2.3 两组患者后期随访情况比较    患者后期病情随访主要包括眼压有效控制情况、血管消退率情况、视力维持情况以及后期不用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的情况,观察组后期随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近年来,眼部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在多种眼部疾病当中,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患者病情恢复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舒适度较低,因此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患者有效地疼痛临床护理 [3]。等到患者眼压逐渐升高后,患者眼部会出现不适感觉和疼痛感觉,因此要为患者进行降眼压药物临床治疗,通常为患者注射适量的甘露醇,还要为患者服用适量的乙酰唑胺药物等,要严密观察患者排气基本变化情况,避免患者出现低钾问题 [4]。在患者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也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因为等到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其疼痛感是比较强的 [5]。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必要时为患者服用适量的止痛药物,对于那些疼痛感比较强的患者来说,要及时为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常见的镇痛药物有曲马多等,对于那些疼痛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给予其服用适量的氟桂利嗪胶囊 [6]。另外,对于一部分实施植入手术的患者来说,后期会出现眼压过高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避免患者进行过量的眼球运动,叮嘱患者闭目休养,在患者手术实施完成之后,要保证病房安静,避免环境问题导致患者受到刺激,加重眼部疼痛感 [7]。    参考文献     [1]何彩娣,任蔚虹 .激光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 [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5): 398-399.     [2]高荣萍,李华萍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 [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4): 320-321.     [3]李桂荣,钟珊 .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8): 700-702.     [4]薛朝华,罗汉萍 .玻璃体腔注射 Avastin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8): 51-53.     [5]刘振英,苗培建,董维玲,等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护理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7): 799-801.     [6]黄瑜,谢月霞,肖平,等 .联合手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 47-49.     [7]蔡敏玲 .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观察 [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2( 27): 306-307. 

  • 标签:
  • 简介: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均与Notch受体表达异常有关,在不同组织中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乃至同一系统肿瘤中不同Notch受体的作用可能不同,甚至相反。Notch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是许多重要细胞信号通路的交汇点。血管发生依赖多种促进血管发生因子和抑制血管发生因子的交互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Notch信号传递途径参与了此过程。既往的研究已证实,Notch信号传递途径在胚胎发育和肿瘤血管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研究还发现,Notch信号通路中有许多潜在的药物靶点,在深入研究Notch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靶点设计相关药物以阻断或者活化Notch信号,进行白血病及血管新生性疾病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的组成;Notch信号通路在白血病发病及血管新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白血病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手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提供最佳护理。 方法: 2013年 1月至 2015年 2月我院对 80例白内障手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有 29例有效, 10例基本有效, 1例无效,临床护理有效率是 97.5%,对照组有 20例有效, 13例基本有效, 7例无效,临床有效率是 82.5%。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2=22.093,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 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85%。 结论:白内障手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接受系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理效果,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白内障; 术后; 合并;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角膜新生血管(CNV)疾病应用多波长眼底激光绿光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CNV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眼底激光绿光治疗,评估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给予患者激光治疗后,患者CNV数量明显要比治疗前少,眼睛视力也比治疗前好,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痊愈238例(74.51%),好转60例(21.57%),无效2例(3.92%)。结论:针对CNV疾病患者,给予患者使用多波长眼底激光绿光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多波长眼底激光 绿光 眼角膜新生血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5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综合治疗,灵活地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患者保存和恢复一定的视力。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方法 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