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及医院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急性脑卒中患者损伤脑组织中有血管再生且缺血半暗带区微血管密度增加,这类患者存活率高。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建立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亦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已证明中药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脑有脑保护作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与血管新生及神经细胞转化有关,但是其作用靶点不详,国内外未见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对VEGF及受体在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综述,从而用于指导中药补阳还五汤在促进脑卒中后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路中的一些关键因子或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目前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例脐部血管畸形。本例为足月顺产,出生当时发现该患儿脐部近端5cm处包膜内出血,无法在脐根部结扎脐带,在该出血处上部用脐带结扎线结扎,结扎后血管畸形部位出现大约2cm×2cm左右的血凝块,准备该血凝块下部结扎脐带,但仍然无法结扎,因为该部位组织比较碎弱,避免大出血,暂无该处结扎。出生第五天时血凝块近脐根处有少量渗出并有小量出血转儿科治疗。

  • 标签: 脐部血管畸形 持续局部换药处理 婴儿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本文对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以阐述,针对近年来肿瘤血管新生抑制剂的体内外筛选模型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为进一步探索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肿瘤 血管新生 抑制剂 筛选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病原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统计我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患者主要发病因素。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者24例(42.9%),为第1位,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者17例(30.4%),占第2位,另外还有由眼缺血综合征、眼外伤、慢性闭角性青光眼以及慢性色素膜炎引起者,均在10.0%以下。结论就国内目前现状而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病原因主要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又以中央静脉阻塞者为主,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占第2位。

  • 标签: 新生血管性 青光眼 发病原因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NVG(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NVG患者300例,对照组150例治疗期间用抗VEGF+引流阀植入术联合治疗,治疗组150例治疗期间用抗VEGF+复合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治疗,对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疗效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应用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视力提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NVG患者用抗VEGF+复合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治疗,视力得以提升,眼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NVG 视力 疗效 抗VEGF 全视网膜光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生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新生血管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血管新生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此次分析研究,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抗血管新生药物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较之参照组的71.88%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抗血管新生治疗,可对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产生有效的控制作用,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抗血管新生治疗 血液肿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我院5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进行回访、分析,判定其疗效。结果有效率达96.2%,手术前后眼压、视力、眼前手动症状、无光感等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眼发生前房出血,经止血治疗痊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 激光冷凝术 丝裂霉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雷珠单抗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2例(1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7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4例,1例眼部缺血综合征。均给予雷珠单抗治疗(玻璃体腔注射),配合全视网膜光凝及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视力、眼压。结果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在3-5天内完全消退、萎缩,未出现并发症,9例在一周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后,其中6例眼压控制良好,2例后行复合小梁外滤过手术,1例行睫状体巩膜外光凝术;未一周后激光的3例在一周后2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积血),术中全视网膜光凝,一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拟行全视网膜光凝,但此例患者未随诊,3个月后再发新生血管青光眼。结论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配合全视网膜光凝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VEGF,雷珠单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相关因素,促使患儿及早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4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了解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结果46例败血症新生儿中,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1例,占45.65%。此外,败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因素是G-细菌感染、出血、胎膜早破、降钙素原升高。结论临床一旦发现胎膜早破、出血、G-细菌感染、降钙素升高情况,务必要及时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避免患儿由败血症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诊治的7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对其实施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对其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前眼压为(58.4±6.8)mmHg,术后1周眼压则降为(13.1±2.4)mmHg,患者疼痛明显好转。所选患者的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均程度不等的回退。68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10例患者较扁平。术前未见浅前房或者眼球萎缩。结论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眼压,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 标签: 晚期新生血管 青光眼 综合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方法对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冷凝后二期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2~3年,16眼眼压控制正常,成功率达80%,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有效率达100%。结论以上两种联合术式均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可靠方法,但全视网膜冷凝联合二期复合小梁切除术费用低、技术简单,因此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全视网膜光凝 全视网膜冷凝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1例(51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进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经随访,手术成功率为84.3%(43眼);43眼的眼压从术前的平均60.10mmHg下降至21.96mmHg;有8眼眼压控制不理想,眼压在30mmHg以上,术后继续使用降眼压药物,患者自述无明显症状,其中1眼由于虹膜前黏连阻塞滤过口,经二次手术之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手术前后各眼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血光性青光眼 睫状体冷凝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3例(34眼)。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3眼眼压<21mmHg,16眼联合降眼压药物眼压<30mmHg。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12眼,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30眼。术后视力提高7眼,视力不变23眼,视力下降3眼。术后并发症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出现眼球萎缩4例。结论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使部分患者得以保留原有视力,避免眼球萎缩,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
  • 简介:摘要在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新生内膜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调控基因的表达。已有报道证实多种LncRNA在VSMC增殖和新生内膜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最新报道的几种LncRNA在调节VSMC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新生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本实验回顾性分析了28只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并发CNV的患眼。所有患者都接受过一系列广泛的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眼压、眼底检查、SD-OCT、FFA、ICGA。在第一次治疗后,每例患者至少完成12个月的随访检查。评估内容包括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患者的BCVA由治疗前的0.61±0.14提高到0.4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治疗前CMT平均326.39±47.28μm,接受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入术后CMT平均268.29±33.95μm。患者接受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入术后与治疗前对比,CMT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并发的CNV,疗效安全肯定。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冷冻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退化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冷冻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睫状体冷冻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对第Ⅷ颅神经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3例伴有轻度眩晕。结果16例患者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眩晕症状随之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 耳鸣 血管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