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的机制分析及早期康复护理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8例急性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疾病导致低血压的机制,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另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38例急性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低血压发生率、临床病情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的机制包括多个方面,早期康复护理的开展,可以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 标签: 急性高位脊髓损伤 低血压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心血管疾病通过介入治疗而导致的急性低血压的有效治疗措施分析。方法本文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出现急性低血压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0例。对照组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配合个体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以后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性低血压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70.00%(28/4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为37.50%(15/4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而导致的急性低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时,为患者配合个体化的干预手段进行配合指导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急性低血压
  • 简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常表现为三种临床类型;①急性(偶发性)低血压指伴有症状的收缩压突然下降,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降幅≥20mmHg;②复发性低血压指至少在50%以上的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其血压值可参照上述标准;⑧慢性持续性低血压,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始终维持在90~100mmHg。常见的IDH症状有肌肉痉挛、晕厥、恶心、呕吐、腹痛,有时会表现为休克或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时可以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心肌梗死。作为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IDH在普通透析(conventionalhemodialysis,CHD)中的发生率可达20%-3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持续性低血压 血液透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防治 透析过程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芪汤治疗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泡水代茶饮结果参芪汤治疗不明原因的低血压疗效明显。

  • 标签: 低血压 参芪汤/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与在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对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的64名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干预组,采用的是护理干预法。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几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很好的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干预
  • 简介:体位陛低血压(OH)的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min内,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国内统计7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可高达30%~50%。而在住院的老年人中,甚至有高达67%的发生率。OH合并卧位高血压(SP)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OH与SP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对其中一种状况的治疗都有可能导致另一状况的恶化。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OH合并SP的高龄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 高血压 护理 卧位 老年人 改变体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高血压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研究。结果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宽184例(61.3%),餐后低血压57例(19.0%),体位性低血压59例(19.7%)。餐后及体位性低血压观察组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脉压增宽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宽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对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脉压增宽 餐后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高血压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研究。 结果 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宽 184例( 61.3%),餐后低血压 57例( 19.0%),体位性低血压 59例( 19.7%)。餐后及体位性低血压观察组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脉压增宽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但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有差异( 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宽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对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脉压增宽 餐后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透析低血压(DialysisHypotension)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重要并发症,尤其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严重危害其健康,并且可以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根据其发生特点可分为透析中发作型低血压(Episodictype)及慢性持续性低血压(chronipersistentype).前者常发生在透析后期,发生率为10%~40%,该型患者常有糖尿病或有引起舒张功能不良的进展性左室肥厚,基础血压正常或增高,在HD期间收缩压下降3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0mmHg以上,后者常发生在于进行HD多年的患者,HD期间收缩压很少超过100mmHg,发生率为5%~10%,超滤引起血压的轻微下降即足以导致症状性低血压.由于低血压可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胸闷、头晕、无力、冷感、出汗,重者可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黑朦、肌肉痉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有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患者,可诱发抽搐和心绞痛发作,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心脏骤停,故而对HD的老年患者的观察及防治是目前HD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预防 治疗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针炙、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中医辨证施护。结果增强了患者体质,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发作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重在治病求本,辨证施护,提高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47例透析患者采取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单超、钠曲线或超滤曲线透析方法预防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结果: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适当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治疗的患者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根据超滤模式分为两组,一组即对照组20例患者单月采用传统模式进行透析治疗;另一组实验组双月20例患者透析时将需要超滤的脱水总量设置为开始时减少本次超滤总量的5%~10%,即本次脱水量的90%~95%,在透析结束前40分钟内且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将之前的5%~10%再加上继续超滤结束。比较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选取标准组透析例数1520次,低血压发生率45.32%,实验组透析例数1520次,低血压发生率10.45%(45.32%比10.45%,X2=3.164,P

  • 标签: 低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 超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复发性低血压患者使用血压监测的效果。方法收集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复发性低血压患者共8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血压监测,将两组未扩充血容量次数以及终止透析次数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未扩充血容量次数以及终止透析次数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复发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血压监测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复发性低血压 血压监测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