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眶距是两侧泪嵴点间距过大的一种临床症状,大多为先天性,可表现于多种颅颌面畸形中。近年随着确诊病例数增加、治疗经验积累及影像学技术进步,对眶距这一疾病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地了解。选择矫正手术时机存在争议,建议综合考虑患儿畸形严重程度、发育情况、心理因素等进行手术时机抉择,保证患儿利益最大化;术前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技术需要进一步标准化以最大程度确保手术准确性。

  • 标签: 眶距增宽 症状 颅颌面畸形 截骨术 软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高血压脉压、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研究。结果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184例(61.3%),餐后低血压57例(19.0%),体位性低血压59例(19.7%)。餐后及体位性低血压观察组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脉压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对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脉压增宽 餐后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高血压脉压、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研究。 结果 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 184例( 61.3%),餐后低血压 57例( 19.0%),体位性低血压 59例( 19.7%)。餐后及体位性低血压观察组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脉压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但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有差异( 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对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脉压增宽 餐后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侧脑室的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检查出的39例侧脑室胎儿的超声影像图特征。结果:①结合首次超声诊断情况,轻度侧脑室15例,占38.5%,中度侧脑室10例,占25.6%,重度侧脑室分级14例,占35.9%。②39例侧脑室胎儿,合并其他颅内结构异常或畸形27例,占69.2%。轻度侧脑室合并其他颅内结构异常或畸形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测胎儿侧脑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孕20~41周的孕妇进行胎儿系统筛查,选择侧脑室>10mm的胎儿,每3~4周进行1次超声检查,观察侧脑室的动态变化及其他异常情况,进行染色体及病毒学检查,直至足月分娩,并随访至1岁.结果共检出133例侧脑室的胎儿,其中轻度的胎儿(10mm<侧脑室≤12mm)79例;77例自行消退,预后良好;2例因染色体异常引产.中度的胎儿(12mm<侧脑室≤15mm)43例;25例自行消退,预后良好;4例宫内缺氧或发育迟缓,3例预后良好;12例因染色体异常或巨细胞病毒感染或合并其他畸形引产;2例侧脑室进行性,最终因>15mm引产.重度的胎儿(15mm<侧脑室)11例;9例合并其他畸形胎儿引产;2例孕至足月,其中1例出生后出现脑瘫,1例出生后智力和生长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结论对侧脑室轻中度的胎儿进行动态观察,并进一步进行染色体和病毒学检查,不合并其他畸形的胎儿妊娠结局良好,重度侧脑室及合并其他畸形的胎儿,其妊娠结局不良.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侧脑室 胎儿
  • 简介:QRS型心动过速是指QRS间期〉0.12s的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但许多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ustainedventriculartachycardia,SVT)酷似VT。因此需要紧急状态下作出正确诊断,以免诊断失误,导致严重后果。

  • 标签: QRS增宽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脐静脉穿刺的护理技巧。方法将2013年12月-2016年11月经B超诊断为胎儿侧脑室的1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脐带穿刺术过程中护理技巧及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35例孕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9%,93%病例手术时间小于5min。结论术前做好孕妇解释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术中密切配合,监测胎儿胎心音情况及密切观察孕妇宫缩情况,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胎儿侧脑室增宽 产前诊断 护理
  • 简介:眶距症(OrbitalHypertelorism)是指眼眶间骨性距离过大的颅面畸形,最早由Creig^[1]于1924年提出并命名。以往认为眶距症是一种独立的颅面部畸形,现已证明两眼眶间骨性距离的只是一种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类型的颅面畸形中,比如Tessier0-14号颅面裂畸形以及Crouzon综合征、Apert综合征等^[2]。

  • 标签: 眶距增宽症 手术治疗 分类标准 APERT综合征 CROUZON 诊断
  • 简介:摘要已有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角化组织宽度不足可能不利于患者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易引起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有学者建议采取根向复位瓣或联合软组织移植等手术方式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宽度,促进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种植体周围角化组织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设计提供指导。

  • 标签: 牙种植体 角化组织 自体软组织移植物 根向复位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龄、性别差异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关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77)、老年2组(70~79岁,n=109)和老年3组(≥80岁,n=160),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和脉压参数。结果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5)。日间平均压(dABP)老年3组低于老年1组和老年2组(P<0.05)。24小时动态脉压(24hAPP)方面,老年1组低于老年2组和老年3组(P<0.05)。脉压参数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DBP呈现降低趋势,24hAPP呈现增高趋势。24hAPP远大于正常脉压脉压与性别无关。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脉压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中.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宽严重缺损的侧向牙槽嵴。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牙槽嵴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骨重新形成,由此证明,骨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骨。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
  • 简介:屏液晶显示器、屏笔记本电脑、屏液晶电视,如果说2006年是屏年估计很少会有人反对,而在屏液晶显示器的战场里,17英寸屏稳中有进,19英寸屏大行其道,20英寸屏崭露头角。摧枯拉朽式的市场占领,无法预测的市场潜能,我们不禁要问,屏到底凭借何种魔力吸引受众为其瞩目?屏到底“”在何处?

  • 标签: 宽屏笔记本电脑 液晶显示器 液晶电视 17英寸 19英寸 20英寸
  • 简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的特点是睡眠时因中枢驱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反复气流中断。笔者在临床中见一例35岁无基础疾病的睡眠打鼾的中青年患者,经PSG监测诊断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透明隔间腔及V氏间腔。笔者考虑其CSA可能与透明隔间腔致控制睡眠的相关中枢驱动功能受损有关。经伺服通气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微觉醒指数、AHI、氧减饱和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睡眠结构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明隔腔(CSP)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 伺服通气呼吸机(ASV)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骨量及V形截骨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截骨游离整块颅-眶-上颌骨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截骨V形截除眶间骨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骨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骨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骨性眶间距(IOD)、眶距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骨15 mm; 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截骨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骨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 标签: 颅面骨畸形 先天畸形 重建外科手术 颌面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眶距增宽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cely parallel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在产前超声提示侧脑室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侧脑室胎儿的产前CNV-seq结果。根据侧脑室是否伴随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孤立性123例和非孤立性63例。结果CNV-seq共检出染色体异常21例(11.29%,21/186),包括数目异常3例(2例21-三体和1例克氏综合征)和结构异常18例,结构异常中包含9例致病性CNVs,其中4例来源于孤立性侧脑室胎儿(4/123,3.3%),5例来源于非孤立性侧脑室胎儿(5/63,7.9%)。孤立性侧脑室胎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3例(13/123,10.6%),非孤立性中检出8例(8/63,12.7%)。结论CNV-seq在侧脑室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尤其在非孤立性侧脑室病例中检测出CNVs及其存在致病性的概率更高。

  • 标签: 侧脑室增宽 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 产前超声 拷贝数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并出血的MRI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胎儿侧脑室并出血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侧脑室程度以及出血病灶部位、范围、信号特征、脑室及周围结构、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并分级评价出血的严重程度。将MRI与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出率为100%(36/36),产前超声的检出率仅为33.33%(12/36)。MRI对孕28~31周、32~35周侧脑室并出血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侧脑室并出血的不同严重程度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MRI可清晰显示侧脑室的程度和出血的部位、范围以及合并其他颅内结构的异常,其检出率高于超声,联合检查能更准确及更早的发现并诊断侧脑室的并出血,对临床评估预后及指导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MRI 超声 胎儿 侧脑室增宽 出血
  • 简介:中心动脉压是基准血压,它与肱动脉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外周动脉血压可能因用药而与中心动脉压相差甚大,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中心动脉压影响不同,这同时也是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的重要原因。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决定患者预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标记。ASCOT—CAFE研究强调了中心动脉压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独立的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因此,了解、监测中心动脉压将对分析药物的真实疗效和疾病的真实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心动脉压 周围动脉压 心血管疾病 药物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压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取2011年“齐齐哈尔市心脑肾及糖尿病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中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水平等基本资料。血压测量选用统一的欧姆龙HEM/770A电子血压计,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多140mmHg(l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彡90mmHg和(或)近两周内服用过降压药者定义为高血压患者。PP为SBP与DBP之差,PPI为PP与SBP的比值。了解齐齐哈尔市成人高血压患者PP和PPI的水平和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PP和PPI与冠心病的关系。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脉压 脉压指数 夜间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