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调查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调查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7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44例(62.86%)患者具有焦虑抑郁情绪,36例(37.14%)患者心理状态正常;44例具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3.41±6.45)分,抑郁评分为(57.68±6.23)分。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有效干预。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儿科护理人员108名作为观察组进行调查,选取108名同期入院的非儿科系统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应用自制的压力源调查问卷对10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职业倦怠及躯体化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抑郁评分与职业倦怠、焦虑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医院护理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应开展相关心理学知识培训和调适措施,建设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儿科护理人员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内江市第一波新冠疫情高峰后规培住院医师感染恢复率及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网络调查方式,以内江市3所三甲医院369名规培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截止1月9日,内江市地区第一波新冠疫情高峰后规培住院医师感染率达92.8%,其中,自觉感染症状较重者占10.84%,感染后已基本康复者占36.31%。规培住院医师抑郁、焦虑和压力负性情绪显著增加,检出率分别为33.6%、46.07%、19.2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觉新冠感染程度较重者容易产生抑郁症状(OR=1.231)、焦虑症状(OR=1.429)和压力负性情绪(OR=1.617),高年级者容易产生抑郁症状(OR=1.523)和压力负性情绪(OR=2.199),连续工作时长越长容易产生焦虑症状(OR=1.32);而新冠感染后恢复越好则抑郁症状(OR=0.417)、焦虑症状(OR=0.392)和压力负性情绪(OR=0.285)也越低,轮转临床科室较医技科室者容易产生抑郁症状(OR=0.333)。结论 第一波疫情高峰后规培住院医师整体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负性情绪较严重,但随着感染后身体的逐渐恢复及高峰后患者量的逐渐回落会有所改善,但值的注意的是高年级规培住院医师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和压力负性情绪,需重点关注和加强心理疏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当前社会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多人群中都有所表现。尤其对于一些住院患者,本身因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而有较大心理压力,加上为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更易使心理问题加剧,如恐惧、绝望以及焦虑等,严重情况下很可能发生患者轻生自杀事件。对此,要求做好心理问题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使患者心理问题得以解决。 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就应该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让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积极地配合治疗。对心理护理做了研究和探讨,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卵巢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患者增多。在卵巢癌确诊及治疗期间,青少年女性患者往往会出现负面心理状况。为此,文章将阐述卵巢癌青少年患者及其心理状况,提出一些心理支持方法,保障青少年女性患者积极治疗,以迎接美好人生。

  • 标签: 卵巢癌 青少年患者 心理状况 心理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新生命的到来带来喜悦和幸福的同时,许多新妈妈也面临着产后抑郁症的困扰。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影响着新妈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然而,产后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难题,通过心理调适,新妈妈们可以重新找回快乐与自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心理调适方法。我们将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症状、成因和风险因素,以及如何寻求专业帮助、建立支持系统和自我关爱等方面。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希望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应对产后抑郁症,重拾身心健康,享受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让我们开始这个有趣的旅程吧!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采取心理护理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48例冠心病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通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每组24例。对比负面情绪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小(P>0.05),护理后实验组负面情绪评分相比较参考组更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冠心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对其负面情绪予以缓解,提升其满意度,此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护理 负面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心理护理实施在不孕症患者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使用抽签法将在2022 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不孕症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所纳入的5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予以干预;观察组所纳入的50例患者均实施心理护理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同时患者不良的心理有明显改善,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不孕症 心理状态 作用 评价
  • 简介:【摘要】: 当前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心理咨询的实践方法及其在促进心理健康中的效果。首先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然后分析其在处理特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应激等)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心理咨询实践与效果的全面视角。

  • 标签: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实践方法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自我管理策略。通过分析护士工作的特点和心理压力来源,结合心理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提升护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提供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精神心理专科护士 心理健康 自我管理 心理压力 职业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儿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了40例儿童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而言,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平均值为7.8,心理状态为6.5,生活质量为76.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值。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患儿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为提高患儿护理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 标签: 儿童肺炎患儿 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性鼓膜穿孔使用目标性心理护理,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观察患者选择我院治疗的外伤性鼓膜穿孔100例,观察开始于2022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2月,并且根据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目标性心理护理,二组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干预后心理状态情况;一组SAS评分低于二组SAS评分,(P<0.05);一组SDS评分低于二组SDS评分,(P<0.05)。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使用目标性心理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鼓膜穿孔 心理状态 目标性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期限设定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入样本为此时段院内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人数共计60例,遵循奇偶分组方式进行组间安排,单号组:纳入人数30例,实行常规护理方案;双号组:纳入人数30例,在上述基础上融入心理干预策略,而后对相关数据展开收集整理,分析比对,做全情阐述。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采取方案策略不同,收获效果也随之不同,双号组患者在心理状态改善方面、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均显优单号组,P值达小于0.05标准,值得探讨。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而言,在其临床干预策略的横向选择中,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模式对患者总体影响价值更加突出,建议优先采纳,不仅能及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还可极大增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引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0名ICU重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使用生活质量测量工具(如SF-36)和心理状态评估工具(如HA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患者的身体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得分较高。同时,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 0.0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具有正面影响。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教育和认知行为技术等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ICU重症患者的综合护理中,应重视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