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评估及护理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收治的 66例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患者,按照抽签的形式将所有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各 33例。将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P< 0.05) 。结论:给予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进而促进身体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心理评估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急诊监护室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和干预组4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12±3.26)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2.54±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评估状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心理评估 急诊监护室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在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产妇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临床上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本文主要对具体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干预。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心理护理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99名劳教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显示,127(63.8%)劳教人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劳教人员心理问题较多,适时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况。

  • 标签: 劳教人员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心理评估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在我院进行保健服务的80名儿童,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儿童使用常规儿童保健模式,实验组儿童在此基础上使用心理评估。分析对比两组儿童的家长对育儿知识的了解情况,儿童的体格,相关行为和儿童的发育商。结果实验组儿童在进行心理评估后,儿童的体格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儿童,实验组儿童发育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的相关行为问题也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家长对育儿知识的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儿童保健的过程中使用心理评估,能有效提高家长育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值得临床工作者大力实践和推广。

  • 标签: 心理评估 儿童保健 临床应用效果 育儿知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0例眼外伤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度表进行心理干预,对心理干预前1周和心理干预后1周焦虑情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焦虑程度在心理干预前后经t检验,t=6.701,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心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焦虑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眼外伤患者 心理干预 焦虑程度 生活满意度 焦虑水平 焦虑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中,采用心理评估指导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观察组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评估。统计分析儿童家长的知识知晓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盖塞尔发展量表测量结果,以评估心理评估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家长在日常照顾、科学喂养、生长发育的标志性月龄、卫生常识方面的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发育情况均比对照组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在社交、精细运动、认知及语言等的发育商及总发育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应用心理评估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保障儿童全方位健康。

  • 标签: 心理评估 儿童保健 儿童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空勤疗养员的心理状态,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10名空勤疗养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空勤疗养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在获得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空勤疗养员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与护理后空勤疗养员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经评估空勤疗养员的心理状态,发现10名空勤疗养员均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对比护理前后空勤疗养员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发现护理后所有空勤疗养员的焦虑情绪评分和抑郁情绪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勤疗养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空勤疗养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而通过对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空勤疗养员的不良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健康的状态面对工作。

  • 标签: 空勤疗养员 心理状态 评估现状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并分析可能影响其心理痛苦的因素,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0名初诊癌症患者,采用自评心理问卷(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患者的回答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并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痛苦。具体而言,焦虑、抑郁、敌对以及其他多种心理痛苦症状在患者中普遍存在。此外,社会支持程度也与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相关。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越低。结论:本研究表明,癌症患者面临着较高的心理痛苦水平。提高社会支持程度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因此,建议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寻找并借助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减轻其心理痛苦。此外,也有必要培养更多专业心理医生来提供更为专业的辅导和支持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癌症患者的心理需求。

  • 标签: 癌症患者 心理痛苦 心理温度计
  • 简介:【摘要】研究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疗养服务工作的影响及效果。与单纯疗养相比,综合心理疏导、干预能够改善来院疗养员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特勤疗养员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评估抑郁症心理护理实施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前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3.3%较对照组80.0%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显著缓解其抑郁情绪,并能提升其服药依从性,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实施价值 评估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复原力作为一种个体能从逆境中迅速恢复的心理特质,对航空院校学员的压力调节,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该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理复原力的特点并把它作为保护性因素,旨在为提高航院学员的培养质量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选取800名西北某航空院校学员,对其基本情况和心理复原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群体总体水平较高,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理论值3,处于中上水平,但各维度有发展的差异;从年级差异、专业差异、性别差异学员在心理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上均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依据航空院校学员心理复原力现状及特点,依据不同差异,并从社会支持网络、归因方式、团体辅导角度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

  • 标签: 航空院校学员 心理复原力 心理健康 评估与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式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这2年间在我院治疗的疑似心理障碍的儿童72例,采取会谈、精神检查以及心理评估等方式对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总结其临床症状和诊断过程。结果经分析总结后,72例儿童中,确诊为儿童心理障碍患者共64例,其中34.37%(22例)为诊断为抑郁症;31.26%(20例)儿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7.18%(11例)儿童诊断为儿童多动症;17.19%(11例)诊断为孤独症。结论患有儿童心理障碍患者通常情况下在生活中会出现行为、认知以及情绪方面的异常情况,临床上通过精神检查、心理评估以及会谈等方式可有效进行诊断,为临床上对儿童进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促进儿童康复进程。

  • 标签: 儿童心理障碍 评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评估。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9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式,干预组则实行心理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几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而言,干预组的患儿输液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也能提高患儿的输液配合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 穿刺一次成功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心理健康护理及干预效果的评估。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但同样重要的是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前后的焦虑、恐惧和压力,提高其术后康复质量。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评估了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术后康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心理健康 干预效果 焦虑 康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并为提高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结合心理学理论和干预方法,研究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评估工具和干预策略,为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干预方式。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理健康 评估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中辅以心理护理的具体策略及实施效果。方法:样本抽取跨度为2023.1-2023.12,来源为就诊的抑郁症患者,数量计66例,分组方式即数字表随机法,拟定:参照组、实验组,各有3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分析有关指标。结果:护理前,组间抑郁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无数据差(P>0.05);护理后均有改善,以实验组数据有更佳表现,且满意程度更高(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中辅以心理护理,能够从认知水平、情绪缓解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其病情改善疗效显著,临床可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抑郁症状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意外骨折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骨折后患者常见负面心理症状抑郁和焦虑的阳性率,为开展骨折患者心理辅助治疗提供实践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7~10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意外受伤骨折患者,筛选出150例,进行基本人口社会学资料统计,通过患者填写抑郁和焦虑自评表调查问卷(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self-ratinl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抑郁和焦虑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意外骨折后患者抑郁阳性检出率为38%,女性抑郁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值为0.00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阳性检出率为33%,男女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外骨折后抑郁的危险因子包括女性、无业、收入不稳定和教育程度较低如初中文化等;焦虑的危险因子包括无业、个人收入不稳定、家庭收入低和教育程度较低。结论:意外事件骨折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患者在突发事件骨折后存在负面心理情绪,通过抑郁和焦虑自评表调查问卷可以筛选出存在心理负面情绪的患者;意外骨折是发生或加重抑郁和焦虑的高危因子,应该重视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 标签: 意外事件 骨折 心理评估 抑郁 焦虑
  • 简介:目的了解空降兵在跳伞训练前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心理咨询与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07名空降兵在跳伞训练前期进行测查。结果除敌对性与精神病性2因子无差异外;其余7因子及总分和阳性项目均分均显著高于中国人常模;与军人常模相比,躯体化、抑郁、偏执3因子无差异,人际关系、精神病性、敌对性3因子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其余3因子及总分和阳性项目均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结论要高度重视空降兵跳伞训练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空降兵官兵的外部心理社会环境,增强其正性情感体验,心理防护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

  • 标签: 空降兵 心理健康 SCL-90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选择心理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同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具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感受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脊髓损伤 心理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