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一些研究显示移植肾的终末期肾疾病病人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HRQOL)明显高于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与健康人群的生存质量水平相似[1]。另一方面,HRQOL看起来不受年龄的影响,而受性别(女性的HRQOL较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共死亡指数(CI),功能水平,移植的时间和教育水平的影响[2]。事实上一些病人的疾病影响表现(SIP)分数很低。而且病人的心理范围分数高于生理范围的分数,这表明移植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比生理问题多。一些研究者也指出了这个问题。据报道65岁以上与65岁以下的肾移植病人的HRQOL之间无明显的区别,但透析病人的HRQOL在65岁以上与65岁以下的病人之间则明显不同。女性的分

  • 标签: 生存质量 肾移植病人 腹膜透析病人 情感作用 移植肾 肾疾病
  • 简介:利用Hopkinson杆,以装甲钢、纯铜及IF钢为材料,采用设计的帽型样尺寸,在不同压力下进行高速冲击,利用EBSD分析其在高应变率变形下的剪切带的特征。结果表明,应变率为104s-1,装甲钢绝热剪切带呈现白亮带状,纯铜及IF钢剪切带宽度较宽且不耐浸蚀。3种材料剪切带内均存在细小等轴晶,装甲钢形成的剪切带取向较分散,但存在稍强的剪切坐标系下的{110}〈111〉织构,纯铜存在{111}〈110〉织构,IF钢形成{110}〈111〉织构。装甲钢抗绝热剪切的性能优于纯铜及IF钢。

  • 标签: 绝热剪切带 纯铜 IF钢 装甲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MRI应变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人为对象。均接受心脏MRI检查,分析其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I组、II组、III组PFR2低于对照组,FV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MRI应变技术 高血压 左心室功能
  • 简介:1Pearson相关的资料要求小样本并且两个变量(X、Y)均服从双正态分布。2Spearman秩相关的资料要求①大样本或两个变量不服从双正态分布;②或两个变量均为有序分类变量;③或一个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另一个变量为连续型变量

  • 标签: 统计学分析方法 Pearson 正态分布 分类变量 小样本 大样本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儿童川崎病心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本院2008~2009年川崎病患儿38例(川崎病组)和健康志愿者18例(正常组)。应用SRI技术分析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心肌的应变率,并与正常组对比。分析所有患儿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近段的表现。结果川崎病组左心室壁部分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期应变率低于正常组。Simpson法所测的川崎病患儿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14例患儿冠状动脉扩张,3例患儿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受损的,SRI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川崎病 心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2DS)技术观察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局部心肌径向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将63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3)和多支病变组(n=30),另选志愿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的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EchoPAC软件测量左心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左心室收缩期短轴峰值径向应变减低(P〈0.05);单支病变组PCI术后3个月73.51%(136/185)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多支病变组54.11%(15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径向收缩功能改善情况有所不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二维应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应变性鼻炎患者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应变性鼻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施与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总效率、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相结合,将之用于应变性鼻炎患者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应变性鼻炎 护理干预 可行性
  • 简介: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了低应变速率下具有三种不同初始织构的AZ31镁合金在340℃伪平面应变压缩时的晶粒取向演变规律,目标在于揭示在超塑变形条件下塑性滑移进行的程度和不同类型滑移机制进行的程度。结果表明,不仅在1(10-2s-1应变速率下,即使在4(10-4s-1应变速率(超塑变性条件)下,不同初始织构的试样中晶粒都以不同方式逐渐转到基面取向({0002}∥挤压面)附近,随应变增大,基面织构变强。这说明塑性滑移在高温变形时起着重要作用。而基面初始织构的试样在变形过程中一直保持基面的取向,从织构演变规律上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非基面的(a+c)滑移发生,说明了常见的基面滑移仍是主要的塑性滑移机制。另外,在基面初始取向的试样中检测到晶粒发生粘滞性层流现象。

  • 标签: 取向成像 AZ31镁合金 织构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度与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应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组25例,左心室肥厚(LVH)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应变率,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每搏量,并计算脉压/每搏量以评估大动脉硬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应变率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预测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体重指数、年龄、三酰甘油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脉压/每搏量与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的脉压/每搏量分别为(1.26±0.45)、(1.53±0.59)、(1.82±0.43)mmHg·m2/ml(1mmHg=0.133kPa);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分别为(23.60±1.94)%、(19.69±2.56)%、(17.34±2.48)%,应变率分别为(1.64±0.17)、(1.52±0.14)、(1.38±0.18)s-1;径向应变分别为(28.69±5.2)%、(30.81±4.14)%、(26.53±3.50)%,应变率分别为(2.51±0.56)、(2.60±0.45)、(2.00±0.41)s-1;环向应变分别为(24.50±5.21)%、(24.01±4.60)%、(21.00±3.70)%,应变率分别为(1.38±0.38)、(1.30±0.30)、(1.10±0.26)s-1。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患者,高血压LVN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56、3.22、2.90,P均〈0.05);高血压LVH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

  • 标签: 大动脉硬度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室功能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收缩功能变化,分析手术、应变率成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以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组,截止2017年1月,完成研究其中44例,另外按照年龄选择同期44例健康成年人。均进行应变率成像,患者术前、术后首日、术后6个月进行应变率成像。结果患者术前、术后首日、术后6个月应变达峰时间差值、收缩期应变率峰值差值、SR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SRa外,患者术后6个月其他指标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SRa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可有效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收缩功能,进行量化分析,判断患者远期左房收缩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左房收缩功能 应变率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三维纵向应变(3DLS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台州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单纯冠状动脉LAD病变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组),余30例患者未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非梗死组)。选择我院同期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3D-STI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邻近区域及远隔区域3DLS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3DLSe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Bland-Altman绘图分析法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左心室心肌3DLSe的一致性。结果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7个节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6.96、7.41、8.94、8.23、8.94、12.09、15.99,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5.30、5.50、4.66、4.32、4.66、7.66、10.11,P值均〈0.01);非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心尖部3DLSe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3.23、3.02、3.25、4.36,P值均〈0.01),而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下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4.15、4.79、4.58、9.24、12.07,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2.66、3.59、4.29、7.74、10.33,P值均〈0.01);而非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三维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接收的7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快速康复理念作为实验组。比较两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肠癌 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健康人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局部长轴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3例,其中前壁供血受损的左前降支病变患者29例(简称LCA组)、下壁供血受损的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4例(简称RCA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超声心动图采集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切面二维动态灰阶图像,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下壁及室间隔平均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Rs)。3组受检者上述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q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室间隔与前壁、侧壁、下壁PSRs分别为(4.614±0.60)s^-1、(5.18±0.87)s^-1、(5.60±0.70)s^-1、(6.05±0.74)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5,P=0.00),且呈现室间隔一前壁一侧壁一下壁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LCA组患者室间隔与前壁、侧壁、下壁PSRs分别为(4.31±0.85)s^-1、(1.96±0.93)S、(5.54±0.83)s^-1、(5.93±0.80)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5,P=0.00),缺血的前壁PSRs明显低于室间隔、侧壁、下壁,且前壁与侧壁、下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2.62、25.04,P均〈0.01);RCA组患者室间隔与前壁、侧壁、下壁PSRs分别为(4.51±0.62)s^-1、(4.99±1.13)s-。、(5‘31±O.81)s^-1、(2.84±0.85)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2,P=0.00),缺血的下壁PSRs明显低于前壁、侧壁和室间隔,且前壁与下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2.08,P〈O.01),侧壁与下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3.88,P〈0.01)。同部位各组间比较发现,LCA组前壁PSR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0.17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