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输尿管症是导致患侧肾功能积水损坏的疾病之一,我科于2010年8月收治1例成人输尿管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巨输尿管症 成人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2007年3月1日—2009年5月31日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LS)65例,以脾脏长径是否〉20cm分为脾组(n=24)和非脾组(n=41)。对2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全程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2组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与非脾组相比,脾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全程时间长(P〈0.05),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非脾切除相比,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与原发病有关。

  • 标签: 腹腔镜 巨脾 脾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70例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5例。观察组给予患儿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与口服甲古胺在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B12而导致的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肌肉注射注维生素B12组42例,B组为口服甲钴胺组38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其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与口服甲古胺在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B12而导致的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是口服甲钴胺治疗方法方便,患者的适应性较好,容易接受。

  • 标签: []维生素B12 肌肉注射 甲钴胺 口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简介:鉴于脾脏的重要生理功能日益被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行脾保留手术已是全球外科医师的共识。但是,对于部分脾脏疾病,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非其他治疗方法能及。脾切除中因技术差错或判断失误所致的不满意结局尚时有发生,现将脾切除术的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 标签: 脾切除术 脾大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先天性结肠症是较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由于肌层的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小儿排便功能障碍出现便秘,腹胀及营养不良。结肠灌肠是该病一种较特殊的治疗方法.也是结肠灌肠根治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但结肠灌肠难度大,临床上常出现肛管难以插入,灌肠液进出困难,难以达到灌肠日的,甚至影响手术进行,引起术后并发症。为了使灌肠顺利进行.达到良好的灌肠效果,本文对结肠灌肠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灌肠方法 肠道发育畸形 病理
  • 简介:在现代超声、影像学条件下,输尿管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但少见的超巨大、特殊的输尿管诊断仍有一定困难。现将我们收治的输尿管2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巨输尿管 尿路造影 CT检查 输尿管膀胱移植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生后15h,困抽搐2次于2008—03—28入院。患儿系母孕39周侧切分娩出生,出生体重3000g,羊水III度污染,生后Apgar评分10分,胎膜早破时间不详。患儿生后8h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表现为头有节律后仰,皱眉,双眼凝视,四肢强直,血氧饱和度

  • 标签: 巨脑回畸形 先天性 APGAR评分 血氧饱和度 病例报告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先天性结肠症 (Hirschsprung disease, HD) 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研究发现 HD相关致病基因有 RET, GDN, EDN3, EDNRB, ECE1和 HCMV等。有关数据表明与 HD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涉及 2个信号转导途径:一个为 RET受体途径,另一个为内皮素 B受体途径,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通过削弱消化道神经嵴干细胞功能而导致肠神经系统发育严重缺陷而引发 HD。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症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先天性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是一种婴幼儿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畸形疾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进行性腹胀,可由多种病因可引起。目前引起先天性结肠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学因素和肠神经系统(Entericnervoussystem,ENS)异常,它们的异常将影响肠道平滑肌的动力障碍或影响肠管神经功能,引起肠管功能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遗传学病因 肠神经系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45-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38岁,于1979年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内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当时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症状,故一直未做任何治疗.1999年以来患者自觉胸憋、气短渐加重,随入我院外科治疗.体格检查:t36.8℃、p7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右侧胸廓稍塌陷,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右上纵隔可见巨大肿块,边缘光整,气管轻度受压左移,(见图1、图2).CT表现:右上纵膈可见7.78cm×10.27cm巨大软组织肿块,几乎占满右侧胸腔上部,CT值为35.4HU,外形光整,肿瘤内密度均匀一致,无分叶、毛刺及钙化(见图3).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见胸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500mL,吸除液体后见肿物位于右纵隔约12cm×12cm×10cm,与胸壁、右肺上叶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上纵隔淋巴结增殖症,玻璃样变性.

  • 标签: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 外科治疗 体格检查 胸腔内 P70 患者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间断腹痛1年余,因肠梗阻一周于2005—07—03由外院转入。既往偶有便秘。入院后体检: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见一长约4cm陈旧性手术切口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腹平片见有残留钡剂,升结肠及横结肠高度扩张,结肠袋消失,结肠最粗处直径约10cm,并在脾曲处见结肠狭窄,降结肠中段以下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不全肠梗阻。于入院后第2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明显扩张,肠腔直径10cm。肠壁水肿,无蠕动,降结肠近脾曲处肠壁僵硬,约3cm狭窄。

  • 标签: 巨结肠类缘病 不全肠梗阻 结肠高度扩张 成人 手术切口瘢痕 结肠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结肠微创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微创手术的34例先天性结肠患儿,对他们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先天性结肠微创手术的护理措施。结果:在我院接受先天性结肠微创手术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