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耻骨肌的解剖概念在股疝无张力修补中的应用。方法采集我院1999年10月至2010年2月使用聚丙烯网塞及平片治疗的股疝患者50例,经腹股沟入路,将疝及内容物还纳后,将网塞充分展平,修补耻骨肌,而不是封堵股环,保持股环的旷置状态,将平片放置于腹横筋膜浅面。结果50例患者均术程顺利,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采用修复耻骨肌、旷置股环的手术方式可以恢复局部正常解剖,同时可以避免压迫股静脉。

  • 标签: 疝修补术 耻骨肌孔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能力的高强度高韧性复合材料.目的:分析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治疗犬股骨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收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LIM矿化蛋白1转染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复合制备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48只杂交犬建立右侧股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分别用转染/未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和钢板螺钉进行修复.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及修复后12周转染组内固定失败率均低于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P〈0.05),与钢板螺钉修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修复后12周转染组接骨板与犬股骨外侧皮质完全融合,骨干间有明显新骨生成.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未见或少量骨组织生成.说明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能促进骨折愈合并与自体骨融合,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该新型接骨板的强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于犬股骨骨折的治疗时必须辅加外固定.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腺病毒 骨折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21例施行股-股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手术者16例,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同时行该手术者5例。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术后残留轻度间歇性跛行,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分别于术后6、17个月发现人造血管闭塞,术后平均2年通畅率为90%。结论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手术,也适用于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腔内联合治疗。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瘤
  • 简介:目的比较二腹腔镜下与开放性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单位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41例,其中二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3例(二腹腔镜组),开放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18例(开放手术组)。结果二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40分钟、30~50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2~4天、3~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复发率分别为0%(无复发)和5.56%(1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分别为二腹腔镜组出现1例局部皮下和阴襄少量积气患者,开放手术组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及阴囊水肿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和11.1%,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二腹腔镜组术后血管彩超示无血流反流信号,精液质量改善20例(87%),开放手术组发现2例患者出现血流反流信号,精液质量改善14例(77%)。结论与开放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手术相比,二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果6例6踝获6~11年随访,平均8年4个月。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术前踝关节功能平均36分(30~40分)4例,17分(0~29)2例;术后优(85~100分)3例,良(75~84分)3例,均无疼痛。仅1例作了步态分析,术前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8%),术后正常步态(站立相15%~45%周期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踝关节 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目前,在大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成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后人工肛门袋的应用是否恰当,对于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184例患者人工肛门袋应用及改进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 人工肛门袋 结肠造口术后 低位直肠癌 肛门成型术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恐惧评分、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好于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人工流产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年内收治的2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53.5岁。平均随访26个月,手术前后评估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进行X线检查评价假体位置情况及主观满意度调查。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50.7分改善为术后91.2分,优良率为95.7%,总体满意率为95.7%。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陶瓷制品 骨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膝内翻伴胫骨骨缺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1年4月共有98例严重膝内翻(≥20°)伴胫骨骨缺损患者(112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56.7岁),根据不同膝内翻程度采取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松解,对不同程度的胫骨骨缺损采取增加胫骨截骨、螺钉栽桩骨水泥填充、自体骨植骨、金属垫块、加延长杆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KSS评分对随访结果进行评估。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骨缺损 膝内翻 临床疗效 软组织松解 骨水泥填充
  • 简介:背景:人工韧带因其不需牺牲自体组织、无潜在传染性疾病、重建韧带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自一面世始终受到到关注。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康复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VIP)、Pubmed(medline),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以LARS人工韧带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以自体腘绳肌腱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国内外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Tegn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重建前交叉韧带后kt-2000/1000测量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与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LARS人工韧带短期内的Lysholm评分更高,在更长时间内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kt-2000/1000测量差值上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LARS人工韧带 自体腘绳肌腱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膝关节不同孔径的固定表面生物型假体植入兔体内的骨长人情况,为人工膝关节生物学固定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兔部分限制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假体固定表面用激光焊接两层不锈钢网,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相同,网孔均为(2×2)mm,称大假体(实验组假体)。另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不同,大网孔大小为(2×2)mm,小网孔大小为(1.5×1.5)mm,大网孔钢网焊接在紧贴假体固定表面,小网孔叠放在其外面,称小孔假体(对照组假体)。两组假体两层钢网均错开焊接。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分别行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不置换。术后1、3、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各5只,进行硬组织切片染色,计算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结果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固定表面孔径不同影响假体与骨界面的骨长人,大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及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要优于小孔假体。

  • 标签: 膝关节 假体 内固定器 骨长入 界面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工流产基本药物。方法应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基本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标准、方法、流程,参考国内外循证或权威指南的推荐意见,结合国内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循证评价并推荐相关药物。主要采用RevMan5.1、GRADEpro3.6等软件处理数据、评价证据质量。结果①共纳入4个指南,含循证指南2个。②指南涉及人工流产基本药物8种及手术流产后所用抗生素4种。③药物流产基本药物遴选根据WHOEML(2011版)、NEML(2009版)、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年版)、指南推荐及证据数量和质量,强推荐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不推荐前列腺素。④缩宫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国内均有相关文献,并有相应剂型和规格上市。⑤国内研究表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可接受性较好。结论人工流产推荐用药: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片25~50mg,每日2次,连服2~3日,总量150mg。米索前列醇0.6mg,在服用米非司酮36~48小时后,空腹口服。②缩宫素,药流胎盘娩出后肌肉注射5~10U,用于减少药流阴道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建议统一规范判效标准,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质量。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2~5年,平均2.7年。结果:出现如下并发症:假体松动2例,假体术后脱位3例,腋神经损伤2例,三角肌废用4例,肩袖撕裂3例,未见感染、异位骨化和假体周围骨折病例。结论: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手术操作、假体质量、个体体质差异有关。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肱骨近端骨折 术后并发症 临床观察 假体周围骨折 假体松动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计划在提高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旋转中心精确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旋转中心重建病例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平均72.1岁(56~83岁)。以非手术正常侧髋臼旋转中心为标准,以双侧骨盆泪滴下缘连线及骨盆中垂线为参照基准线设定翻修侧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及垂直位置距离,制定重建方案。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髋臼中心的吻合程度。结果术前做计划与术后真实情况的差值间无明显差异(t水平=0.416,P水平=0.692;t垂直=0.399,P垂直=0.704)。结论数字化术前计划可为术中内植物及骨重建的组合选择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因骨缺损所致移位的髋臼旋转中心恢复解剖位置,有利于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的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翻修
  • 简介: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移植36例,同种异体骨移植33例,植骨后第3,6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骨小梁生长.植骨后6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明显融合33例,同种异体骨组26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P〈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骨.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 纳米人工骨 植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矫形
  • 简介:目的比较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获得随访的61例(64髋)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23例(24髋)行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8例(4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行回顾分析比较,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和术后髋部疼痛、影像学变化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13年(平均8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全髋置换组(88.5±8.9)分,较股骨头置换组(73.5±8.3)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5)。在疼痛发生率及翻修率上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37.5%(9/24)、29.2%(7/24),均较全髋置换组10%(4/40)、7.5%(2/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1、2=5.39,P均〈0.05)。随访X线检查假体位置,股骨头置换组9例出现髋臼磨损,发生率为37.5%;全髋置换组髋臼松动率为2.5%(1/40),假体柄松动率为5%(2/40);股骨头置换组5例出现股骨柄松动,发生率为20.8%(5/24),两组在股骨柄松动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P〉0.05);在股骨侧骨溶解发生率上股骨头置换组20.8%(5/24)与全髋关节置换组22.5%(9/40)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4,P〉0.05)。结论治疗老年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选择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应慎重,对于大多数患者,应积极选用生物型全髋置换术。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二届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翻修培训与教学中心揭牌仪式将于2012年4月13~15日在上海市召开。届时将邀请美国札克大学前骨科主任JamesR.Urbaniak教授、

  • 标签: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股骨头坏死 国际研讨会 关节翻修 坏死修复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