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2004年经手术治疗的803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341例,经胸或胸腹联合路径462例.结果经腹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70min,术中平均输血量200ml;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组则分别为220min和65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经腹入路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而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组则分别为6.7%和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经腹入路组(平均21.0d)明显短于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组(平均26.6d,P<0.05).结论胃上部癌切除术手术路径的选择应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经腹路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 标签: 胃肿瘤 上部 外科手术 手术路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上部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肠内营养(EN)组,另一组为肠外营养(PN)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EN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优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6.67%,PN组并发症发生率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恢复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上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门诊5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差异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0例老年屈光矫正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通过联用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开展屈光矫正,分析、比较患者屈光矫正前后的视力差异。结果90例患者生活视力数指矫正前平均(0.43±0.19),矫正后平均(0.65±0.33)。矫正前,视力超过1.0的有3眼,占1.7%,矫正后有46眼,占25.6%,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x2=12.585,P<0.05)。170眼中,2眼正视眼,占1.2%,168眼屈光不正眼,占98.8%。结论屈光矫正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群体的视力,保证老年群体生活的自理能力。

  • 标签: 眼科门诊 老年人群 屈光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环上部分切除术与传统部分喉手术疗效的对比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70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传统部分喉手术组35例和喉环上部分切除术组35例。观察两组喉癌患者局部病灶控制率情况。结果喉环上部分切除术组喉癌患者局部病灶控制率高于传统部分喉手术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环上部分切除术与传统部分喉手术治疗喉癌均有明显的效果,其中喉环上部分切除术局部病灶控制效果较好,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病例数探讨研究。

  • 标签: 喉环上部分切除术 传统部分喉手术 疗效 对比
  • 简介:随着胃上部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不断成熟,该术式已逐渐被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接受.不同于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已经规范化、程序化的D2淋巴结清扫,胃上部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和方式尚存争议,阻碍其推广的问题涉及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手术路径选择以及对脾门区血管多变的解剖结构的认识等.同时,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也有待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证实.随着手术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胃上部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将会不断成熟.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清扫
  • 简介:1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Library及Webof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手术治疗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所行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近端胃切除术组和全胃切除术组。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2622例胃上部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组1464例,近端胃切除术组1158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1.74,1.45,P〈0.05);按TNM分期对5年生存率进行分层分析,两组TNMⅠ、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1.31,2.03,P〉0.05);但TNMHI期患者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2.2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略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P〉0.05);其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0.29,P〈0.05);两组患者的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应按照肿瘤的分期个体化地评估手术的价值,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是糖尿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多位名中医的临床辨证经验,结合经络理论,探讨糖尿肾脏的络辩证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龋及牙髓是常见和多发病,四联因素是龋的原因,不同程度损害的龋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损害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做好龋的三级预防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牙髓的发病率。

  • 标签: 龋病 牙髓病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结合各类学术科研报告,简要论述近年来对于血友的研究。首先说明血友甲和血友乙的发现过程,在分析其各自的发病机制,在其基础上说明遗传机制和临床意义。其次,根据发病机制总结血友在临床上的诊断方法,并概括提出由临床经验得出的预防和救治方法。

  • 标签: 血友病甲 血友病乙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IX 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术淋巴结获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的319例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00例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设为直接手术组,88例行新辅助化疗患者设为新辅助化疗组,31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设为新辅助放化疗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肿瘤分期参照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指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精确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结果: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直接手术组患者术后病理学T分期中T0期、T1a期、T1b期、T2期、T3期、T4a期、T4b期例数分别为0、2、10、24、99、58、7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5、1、2、11、41、26、2例,新辅助放化疗组分别为5、1、2、8、10、4、1例。直接手术组患者术后病理学N分期中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例数分别为56、41、34、47、22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29、17、27、10、5例,新辅助放化疗组分别为18、10、2、1、0例。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有脉管癌栓分别为124、43、6例,无脉管癌栓分别为76、45、25例;淋巴结检出总数分别为31枚(15-87枚)、30枚(15-62枚)、21枚(15-36枚);淋巴结转移数目分别为3枚(0-39枚)、2枚(0-37枚)、0(0-7枚);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2%(0-91.3%)、7.7%(0-78.7%)、0(0-30.4%)。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T分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脉管癌栓情况、淋巴结检出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癌 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放化疗 淋巴结获取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全胃Roux-Y切除术)、近侧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腹腔镜治疗的13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全胃Roux-Y切除术71例(A组)近侧胃切除术66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A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63.38%vs43.94%,χ2=5.205,P=0.023);A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B组(32个月vs29个月,χ2=5.802,P=0.016)。结论:腹腔镜全胃Roux-Y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疗效更佳,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全胃Roux-Y切除术 近侧胃切除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