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四肢粉碎性骨折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微创固定治疗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开愈合时间、中出血量和疼痛评分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四肢粉碎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骨外科收治的 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 n=35)及对照组( n=35)。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微创穿刺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 VAS评分)以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后凸畸形情况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发现经穿刺椎弓根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可行、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可缓解疼痛、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且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微创 经皮穿刺 椎弓根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劣性。方法:于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选取医院骨科的 8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两组,每组 40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另一组作为研究组,行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选取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切口都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数据对比表明,椎弓根螺钉固定更有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手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微创接骨板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为此,将抽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抽取患者入院年限2020年,入院月份3月-12月间,共计入组60例,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组为开放复位接骨板固定,此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为微创接骨板固定,此组命名为实验组。结果 此次对比指标共计两项,结果均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其中一项为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结果中的p值均小于0.05,且实验组用时较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另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中p值大于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临床中应用微创接骨板固定的价值较高,对四肢骨折实施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微创接骨板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为此,将抽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抽取患者入院年限2020年,入院月份3月-12月间,共计入组60例,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组为开放复位接骨板固定,此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为微创接骨板固定,此组命名为实验组。结果 此次对比指标共计两项,结果均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其中一项为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结果中的p值均小于0.05,且实验组用时较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另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中p值大于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临床中应用微创接骨板固定的价值较高,对四肢骨折实施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固定 +重建内侧柱,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6月期间,共收治 40例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 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 20例 。A组采用微创固定 +重建内侧柱治疗, B组采用单独微创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 B组比较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主动活动时间、肩关节功能 Neer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与 B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采用微创固定 +重建内侧柱,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住院、主动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柱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骨代谢比较闭合复位螺钉固定与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 4月 -2018年 3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 5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闭合复位螺钉固定治疗的 A组( n=28)、接受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的 B组( n=28),术后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3月成骨代谢指标 [Ι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INP)、骨钙素( OC)、术后 1年患肢功能分级、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少于 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 B组患者( P< 0.05)。 A、 B组患者的骨折在随访期结束时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线模糊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 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骨代谢 并发症
  • 简介: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percutaneouslaserdiskdeconpression,PLDD)是通过高能激光直接脉冲照射作用于突出的椎间盘髓核部位使其汽化,减低椎间盘压力,从而有效的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和消除神经症状的目的。这一项新技术的设想最初由美国人Choy于1984年提出,在尸体标本及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Choy和Ascher于1986年在奥地利的Graz大学最先将PLDD技术用于临床,并于1987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PLDD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结果。此后临床上应用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成功以来,

  • 标签: 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经皮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临床结果 PLD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瘘狭窄中超声引导下血管成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接受的8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血管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瘘血管狭窄处内径及股动脉血流量均较对照组高,而狭窄处流速峰值则较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动静脉瘘狭窄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血管成形治疗,其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是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并根据入院的先后时间分成各有30例的传统组与微创组,分别接受常规钢板固定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p

  • 标签: 四肢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气管切开在 ICU 重症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ICU 重症脑卒 中患者 100 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 50 例。观察组采取经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 ICU 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用时、切口长度、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 .00% 较对照组 1 6 .00% 低( P < 0.05 )。 结论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气管切开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 ] ICU 重症脑卒中 经皮气管切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架和使用固定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这6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外固定组(n=31)与固定组(n=31),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较之于固定组,外固定组医治时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创伤骨科 中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 讨 微创肾镜钬激光碎石 ( MPCNL ) 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 本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4 月 收治的 11 0 例行 MPCNL 治疗的 肾结石 患者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 11 0 例行 MPCNL 治疗的 肾结石 患者 分为护理组、参照组各 55 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 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碎石成功率明显更高 (P< 0.05) 。 结论:对行

  • 标签: 肾结石 MPCNL 护理体会 钬激光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肾取石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 106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3例(传统开放手术)与观察组 53例(微创肾取石),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造瘘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住院时间、造瘘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微创肾取石方法可有效改善无积水肾结石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价值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肾结石微创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二组。所有患者实施肾结石微创肾镜钬激光碎石,参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临床护理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临床护理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患者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肾结石微创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性。 方法: 筛选本院在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接诊治疗的 48 例 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比对组( n=24 ,克氏针固定 )、研究组( n=24 , 跟骨锁定钢板固定),对比 2 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对 2 组跟骨骨折患者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比对组, P < 0.05 ;与比对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较高, P < 0.05 。 结论: 在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固定的方法,其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 标签: 跟骨骨折患者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为7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性较好,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及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中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间接收的80例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当作探究对象,按照医治方法对其分组,分为石膏外固定组、钢板固定组,单组中各包含40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临床研究显示,石膏外固定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钢板固定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与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这种治疗方式在应用过程中操作方案简便,无需对患者进行皮肤组织切开临床可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