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然后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对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对照组的50名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实验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4例,感染为8%,对照组的患者肺部感染的有16例,感染为3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对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手术治疗肺部创伤患者时采取手术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术后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保证骨科器械洗涤、灭菌的质量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灭菌监测是确保骨科器械安全,降低骨科植入性手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骨科 租赁器械 监测 手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手术室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增加手术室护理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机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术后肺部感染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优质管理模式应用对降低院内感染的价值意义。方法自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了消毒供应优质管理模式,本研究将回顾性分析消毒供应优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我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时段将12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58例患者均为消毒供应室优质管理模式实施前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观察组62例患者均为消毒供应优质管理模式实施后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对比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及各消毒供应工作满意度差异。结果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62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58例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且消毒供应优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科室人员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消毒供应优质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确保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 优质管理模式 院内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方法2014年3月—2017年9月时间段内,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20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手术室护理,比较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感染情况,观察组发生为2%(2/100),对照组为11%(11/1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评分为(92.4±5.83)分,对照组为(81.9±6.92)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部位 感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已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以及护理质量得分。结果观察组100例,感染4例,感染4.0%,对照组100例,间可感染17例,感染17.0%,(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问题解决能力(15.5±3.2)分、自信心(14.6±3.0)分、责任心(14.2±2.9)分、团队凝聚力(16.0±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室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性护理管理在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3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对于观察组中的183例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管理,对于对照组中的183例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于两个小组的患者出现呼吸内科感染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感染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2%;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管理在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同时还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减少不必要的医学纠纷,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管理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感染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我市三家医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1928名新生儿的标本,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分离并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17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样本B族链球菌感染为6.22%。药敏试验显示B族链球菌对青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为0,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分别为57.2%、47.2、65.8%和55.8%,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曲松都保持很高的敏感度。结论B族链球菌是新生儿肺炎重要的病源菌,青霉素仍可作为新生儿治疗B族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

  • 标签: 新生儿 B族链球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82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1例手术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41例手术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差异。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术后出现院内感染例数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41例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科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内感染 综合护理 管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妊娠感染HIV阻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日~2015年1月份发现的30例HIV阳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针对HIV阳性孕产妇采用抗病毒治疗,辅助其他治疗,观察孕产妇母婴阻断治疗效果,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应用齐多夫定糖浆至产后42天,新生儿出生后,1、3、6、12、18月龄进行HIV-RNA检测。结果出生后的新生儿未发现感染HIV病毒,均为正常儿童,成功阻断病毒的侵入。结论采用母婴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阻止HIV病毒母婴传播。

  • 标签: HIV病毒 母婴传播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行以协同护理模式的感染和满意度。方法择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协同组,每组各63例,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协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以协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感染与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协同组患者的感染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协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行以协同护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感染,还可以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膝关节置换手术 感染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对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90例早产儿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实验组予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手带菌数目、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评分、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评分、新生儿肺炎、脐部感染和脓疱疮等的发生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早产儿者实施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效果好,可改善手带菌数目,减少新生儿肺炎、脐部感染和脓疱疮等的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 早产儿院内感染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190例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我院190例未合并HIV的TB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手段的阳性检出。结果HIV/TB双感染菌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最高,占61.58%,其次为淋巴结结核(20.53%),血型播散型肺结核(9.47%)、结核性胸膜炎(23.68%)、肠结核(14.21%)。PPD试验、痰抗酸染色、T-SPOT.TB及痰结核菌培养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核抗体及血沉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各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各有优缺,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联合诊断的方法来提高阳性检出,对患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HIV/TB双重感染 临床诊断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的情况,为HIV感染防治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共有27144名受检者进行进行HIV、乙肝、丙肝以及梅毒四项检查,比较HIV感染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其中HIV(1+2)抗体阳性并经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证为艾滋病感染者共171例,在171例HIV感染者中,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为17例(5.89%);合并丙肝抗体阳性的为3例(1.75%);合并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为37例(21.64%),即HIV感染者中合并梅毒阳性感染明显高于合并乙肝、合并丙肝感染。合并乙肝、丙肝的为1例(0.58%);合并乙肝、梅毒阳性的为4例(2.34%);合并丙肝、梅毒阳性的为2例(1.17%);合并乙肝、丙肝、梅毒阳性的为1例(0.58%),合并单个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合并双重病毒感染、合并多重病毒感染,合并双重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合并多重病毒感染。结论在HIV感染者中,往往合并乙肝、丙肝、梅毒的双重或者多重感染,且合并梅毒有较高的感染,即在HIV感染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多注意患者的双重或者多重感染,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改善预后。

  • 标签: HIV感染者 乙肝 丙肝 梅毒 双重感染 多重感染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的心理护理经验,得出结论合理完善的心理护理技巧是HIV/TB双重感染患者治疗成功的有利保证。

  • 标签: HIV/TB 双重感染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IV感染妇女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的30例HIV感染妇女及家属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用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HIV)对其心理护理前后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研究对象实行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HIV感染妇女及家属普遍存在心理负担,采取心理护理前后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及家属普遍存在来自社会或其他方面心理压力,对其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为HIV感染者及病人带来希望。

  • 标签: HIV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合并颈淋巴结核术后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颈淋巴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员11例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感染;2例出现切口红肿,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换药、延长住院日后明显好转。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发热。结论护理在艾滋病合并颈淋巴结核术后患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颈淋巴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会关爱引起的心理变化对HIV转归的影响。方法采取分组对照,观察情绪的稳定性、上访人次、与人交往状况、参加劳动日、服药配合、继发感染、住院日、对他人的信任度等指标,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二者之间差别明显(P<0.05—0.01)。结论实施1.3.5工程的观察社会关爱,有稳定了情绪,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抑制了病毒的生长繁殖及危害,延缓病情进展的效果。

  • 标签: HIV感染者 心理变化 社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