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因子表达情况与意义。方法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IL和hs-CRP表达检测与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6与hs-CRP含量分别为(122.34±14.24)ng/L和(7.82±2.84)mg/L,而对照组分别为(61.92±10.33)ng/L和(1.29±1.33)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4.92±2.19)分,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和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08,0.394,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因子IL和hs-CRP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神经缺损功能状况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白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患者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5)与常规治疗组(n=55),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hs-CRP、IL-10及TNF-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2%,常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50.91%(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s-CRP、IL-10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其炎症因子,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短(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TNF-α、CRP指标水平均较高(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CRP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阑尾患者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血清炎性因子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桑白皮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8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白皮汤,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桑白皮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能与二者联合可降低患儿体内的因子有关。

  • 标签: 阿奇霉素 桑白皮汤 支原体肺炎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肺气肿与肺间质纤维化中细胞因子浓度差异趋势。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入的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老年患者各40例,作为A、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40例做对照,为C组,对所有患者或健康正常人进行外周静脉血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分析。结果A组患者INF-γ、IL-2水平明显较C组高(P<0.05),IL-4明显较C组低(P<0.05);B、C组比较可知,B组患者IL-5、IL-10水平明显较C组高(P<0.05),IL-2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A、B两组其他细胞因子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中的INF-γ、IL-2、IL-4三项指标与C组有显著差异;B组中的IL-5、IL-10、IL-2三项指标与C组有显著差异;对上述指标作相关分析可得,A、B两组与上面提到的细胞因子水平分别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与肺气肿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存在正相关,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检测、监测患者的细胞因子来帮助诊断上述疾病的患者或者易感染患者,帮助临床识别者两种疾病。细胞因子在肺气肿以及肺间质纤维化预后效果中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炎性细胞因子 老年肺气肿 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以患者治疗前后PANSS(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评分,及患者血清因子TGF-β1(转化生长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IL-17(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作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患者PANSS减分率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分成A组(减分率<50%)、B组(减分率≥50%),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相应治疗后,患者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hs-CRP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以不同治疗效果为依据的A、B两组,患者IL-1β、IL-6、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A组较B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TGF-β1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可以直接反应治疗效果,如果其因子水平下降则证明治疗有效果,但治疗效果高低不与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成正比。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效果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普洱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所有受试者均配合低盐、低脂饮食,适当活动。对照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8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轻性反应,且安全较高。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苯磺酸氨氯地平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流变学和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从2118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35),对试验组行银杏提取物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流变学指标和血清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下降,对比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评分下降幅度显著更大,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血清SOD活性出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丙二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可以保护患者的脑功能,对患者本身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血清因子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急性脑梗死 血流流变学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在骨关节患者关节液中的表达及其相关研究。方法选择73例诊断为膝关节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3例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及MMP-3的水平,比较两组差异,分析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与TNF-α水平随着KOA的临床分期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关节液中IL-1β与TNF-α水平为IV级>Ⅲ级>Ⅱ级>I级;而IL-6水平则与KOA分期无关。IL-1β与TNF-α和MMP-3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TNF-α和MMP-3含量亦呈显著相关,(P<0.05)。IL-1β、TNF-α和MMP-3与ISOA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IL-6与ISOA之间无相关,P>0.05。

  • 标签: 骨关节炎 白介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在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婴幼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McAb-APAAP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与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TNF-α与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发病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6、TNF-α与IFN-γ和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儿童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过程。

  • 标签: CD4+T 淋巴细胞 炎性因子 胃肠炎 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新液联合口腔溃疡散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因子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34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口腔溃疡散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加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和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复发率(11.76%)、治疗后的三项炎症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联合采用口腔溃疡散和康复新液治疗的效果优越,可促进炎症因子指标的改善以及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康复新液 口腔溃疡散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因腹部广泛手术、创伤、腹膜炎、腹腔积液、异物残留等原因导致肠壁和肠粘膜水肿增厚,肠腔闭塞,肠浆膜面渗出,致使肠管粘连和麻痹的肠梗阻。术后肠梗阻多发生于小肠,这同小肠的组织结构与特点有密切关。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有其典型的病生理改变。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在临床中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需要与术后麻痹肠梗阻、延迟肠麻痹、假性肠梗阻、术后早期机械肠梗阻相鉴别。本文在最后讨论总结了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粘连 小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纳入的80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更昔洛韦、痰热清;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5.00%(34/40),两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更昔洛韦 痰热清注射液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与彩色多普勒彩超联合评定小儿阑尾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46来我院急诊的小儿阑尾疑似病例246例。所有患者分别给予血清相关因子sTREM-1、IL-16和TNF-α水平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二者联合诊断与各项诊断的效果差异。结果联合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彩超诊断和血清诊断,诊断错误率低于彩超诊断和血清诊断,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诊断和血清诊断间诊断灵敏度和诊断错误率及三组诊断特异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与彩色多普勒彩超联合诊断小儿阑尾的临床准确率优于单独血清相关因子或彩超诊断。

  • 标签: 小儿阑尾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sTREM-1 IL-16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SAP)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6例SAP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积极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血液滤过。比较治疗后72h两组临床疗效、APACHEⅡ评分、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的改变。结论观察组死亡率、APACHEⅡ评分、中转手术率及入住ICU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TNF-a,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血淀粉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VVH治疗SAP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是SAP的重要辅助治疗。

  • 标签: 连续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骨关节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是一种非对称、非炎症、无全身性征象的疾病,也称退行关节病、增生性关节。1986年前无明确定义,有些人认为是关节的退行变,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病因不明首先为关节软骨受累的疾病。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将其定义为关节软骨完整破坏引起的关节症候,同时关节边缘的软骨下骨也出现相应变化。1994年,美国骨科学会(AAOS)认为骨关节是各种力学和生物因素破坏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的蜕变及合成稳定性的结果。它是一组交叠的、有独特特征的疾病组,病因不同,但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特征。疾病的进展影响关节软骨,涉及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及周围肌肉。

  • 标签: 骨关节炎 康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阑尾穿孔诊断中,应用指标分析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到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阑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情将其分为穿孔组(50例)和未穿孔组(50例),比较并分析指标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穿孔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高于未穿孔组,且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存在显著,同时老年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人患者,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指标在阑尾穿孔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于阑尾穿孔的诊断中。

  • 标签: 阑尾炎 穿孔 炎性指标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盆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30例盆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2、IL-4、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盆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盆腔炎 快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穿孔阑尾与非穿孔阑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阑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穿孔组(32例)和非穿孔组(40例)。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超声图像表现。以手术判断为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阑尾穿孔。结果穿孔组阑尾平均直径明显高于非穿孔组,(t=3.188,P<0.05);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壁局灶连续中断以及腔外气体多次反射回声,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P<0.05)。穿孔组盆腔积液及肠间隙和右下腹局部强回声明显高于非穿孔组(t=3.188,t=7.016,t=8.128,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在鉴别诊断穿孔阑尾与非穿孔阑尾上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穿孔性鉴别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系统红斑狼疮作为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住进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为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红斑狼疮的相关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全文从系统红斑狼疮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5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红斑狼疮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从基因水平对系统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等提供依据。

  • 标签: 干扰素调节因子5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