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将稠膏与辅料混合湿法制粒干燥改为以辅料为底料,喷入丹参浸膏一步制粒。结果本品于室温长期稳定性考察12个月,加速考察6个月,各项质量指标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3批中试样品也均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结论本品制剂工艺可行,质量可靠。有利于该品种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丹参颗粒 制剂工艺 中试样品 质量可靠
  • 简介:摘要中药制剂现代化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展全新的中药制剂,让中药制剂成为现代化产物,提升制剂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人们的健康增添了保障。要想实施中药制剂现代化,就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这也造就了中药制剂的复杂性,丸、散、膏和汤等中药制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也不利于制药产业的长足发展,所以我国必须研究出新的中药制剂技术,这样才能让中医药继续传承下去。

  • 标签: 药物制剂 中药制剂 新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本中心制剂管理对医院制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制剂要求高、成本大、定价低,制剂仪器设备陈旧,制剂质控执行不严,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域合作、减少制剂成本、加强设备更新、强化质控管理、加大人才培养等建议,为中心制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成功之路。

  • 标签: 制剂管理 现状 思考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的临床价值以及效果。方法本次笔者通过不同切除方式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睾丸鞘积液患者予以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3例)与实验组(n=33例),将实行鞘翻转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睾丸鞘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睾丸鞘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肿胀对比参照组呈现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但是两组在术后体温方面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将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中均可获得一定优势,但是切除术更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翻转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藏药固体制剂生产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对应策略。方法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曾经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在藏药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最终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丸剂作为主要的藏药固体制剂的类型,通过对2010年至2016年国家食药机构公布的药品质量的公告进行研究,其中共有120批次的藏药丸剂品种出现了不合格的情况,而有很多的质量问题都与生产环节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性状、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水分、溶散时限等五方面。结论藏药固体制剂中存在的生产技术难题,对其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藏药固体制剂在生产技术上的难题。

  • 标签: 藏药固体制剂 生产技术 难题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及中成药制剂质量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于所抽取的三种不同的党参类药物的中成药制剂质量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得出三种不同的党参药物近红外光谱示意图,之后通过使用三种党参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党参药物以及复方丹参片的质量进行控制。结果通过对党参药物使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发现三种不同的党参药物在近红外光谱中所形成的图像是存在诸多不同的。结论通过对党参使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的得出党参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此对党参以及复方丹参片的整体质量进行检测,有效的提升了中药以及中成药制剂之间的实际质量检测水平,具有临床检测意义。

  • 标签: 中药 中成药制剂 质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下血肿CT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硬下血肿24例的CT辅助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现,右侧16例,左侧6例,双侧2例。形态新月形22例,梭形2例。密度CT值为34~41HU。脑沟消失20例,侧脑室受压、变形22例,中线普通向健侧移位18例,局限性移位4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22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硬下血肿首选的辅助检查。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见合并的脑挫裂伤点片状出血灶,脑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观察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完成诊断以及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子宫绒毛癌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实施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诊治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子宫绒毛癌患者完成诊断后发现,子宫绒毛癌表现出显著的二维图像特征,患者的子宫动脉表现出的RI相对较高,此外表现出病灶区域血流丰富的特点。完成治疗后,表现为完全缓解的患者2例,表现为部分缓解的患者6例,表现为死亡的患者2例。10例患者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骨髓移植反应、伪性肠炎反应、药物性肝损反应以及美尼尔综合征反应等系列药物反应。针对存活8例患者实施为期3年至5年的随访,均健在。结论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临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获得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绒毛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尼莫地平制剂临床治疗失眠症效果。方法对2006-2008于我院门诊治疗失眠症50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人,给予复方丹参片、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25人给予安定片、谷维素片治疗,用药均为3个月以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和时间(以每晚深睡眠大于6小时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尼莫地平制剂临床治疗失眠症效果可靠,副作用小,无耐药性。

  • 标签: 失眠症 尼莫地平制剂 丹参制剂 安定片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院制剂室内由生产人员、生产车间的空间和表面以及工艺用水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微生物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控污染的几种方法,分别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管控等;选择好洁净区表面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比较多种空间消毒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好纯化水的微生物防控灭菌措施。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 防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采用奥硝唑制剂治疗成人牙周炎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炎成人患者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牙周袋导入碘甘油治疗,观察组牙周袋内导入奥硝唑糊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数分别80颗、93颗,有效率分别84.2%、95.9%,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在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分别(2.03±0.47)、(1.24±0.32),牙周袋深度分别为(6.13±2.62)mm、(5.29±2.21)mm,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情况明显更好(P<0.05)。结论局部采用奥硝唑制剂应用在成人牙周炎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 奥硝唑制剂 成人牙周炎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医院制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医院制剂室面临的现状、医院制剂的优势及今后医院制剂工作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讨论如何适应形势、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医院制剂工作适时发展。

  • 标签: 医院制剂室 临床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115例,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余113例患者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并随访3个月,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结论对于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单孔置管引流冲洗术或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疗效均可,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术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 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2例等密度硬下血肿者,分布在额顶部者最多,共有7个,其中,额顶部者2个,额颞部、颞部各一个,大多呈新月形,CT值约40HU。结论CT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CSD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前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对老年慢性硬下血肿及时行CT检查明确诊断,尽早钻孔引流血肿,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特发性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特发性性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病例特征。结果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5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中肾炎型7例、单纯型6例)、伴高血压1例、复发性肉眼血尿1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电镜有3例患者出现毛细血管腔内微血栓,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GBM增厚。(2)免疫荧光主要为GBM上皮下沉积IgG、C3等,少数伴有IgA、C1q、Fg、IgM沉积,且与IgG、C3相比沉积强度较弱。(3)光镜病理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5例伴肾小管萎缩、7例伴肾小球球性硬化、1例伴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1例伴节段性硬化。结论儿童特发性性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肾炎型NS,且多发于学龄期男性,电镜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GBM增厚,免疫荧光显示以BGM上皮下沉积IgG、C3为主,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现象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6年救治急性硬下血肿中22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急性硬下血肿患者,根据病情变化,3~24小时内动态CT复查。如CT复查硬下血肿量减少,患者GCS评分无进行性下降,可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22例急性硬下血肿中,发现21例患者48~72小时内硬下血肿均自行消,其中1例转化为脑内血肿经手术治疗;2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