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6个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 标签: 学习效果 反馈 松下电器 牛排 餐厅 日本
  • 简介:选择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人生路上,每时每刻、每地每处都面对选择。对于很多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讲,是否选择复读是摆在考生面前一个较大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思考。

  • 标签: 理智 人生 高考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多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本院收治的2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使用舍曲林100mg/d、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用,连续四周。治疗组再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连续两周。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焦虑症患者,治疗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焦虑评分、精神因子分以及躯体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远期结局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生物反馈 老年焦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机电生物反馈方式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一个月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MBI分数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方式治疗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 机电生物反馈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简介:3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 标签: 人生哲学 人生态度 人生观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积极临床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它以积极心理学的范式为基础,以构建力量与美德为核心取向,是传统临床心理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本文将围绕积极临床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目前发展状况、价值与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积极临床心理学 综述 积极心理学
  • 简介:目的积极心理治疗范式是由德国心理治疗医师、诺斯拉物·佩塞施基安(NossratPesechkian)博士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范式,在理念上与后现代主义精神相吻合,在治疗效果上也显示出了这一理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从积极的角度探讨冲突与苦恼,以文化的历史的观点评估心理问题,重视心理的社会因素。本文就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内容、特征等作了概括介绍与分析。

  • 标签: 心理治疗 吻合 医师 治疗效果 社会因素 分析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乐观主义一直被认为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缺陷,而能对事物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判才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作为乐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的积极错觉更是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乐观主义受到认知学家们的关注,从而也产生了积极错觉这一概念,本文就积极错觉的概念,对生活的意义、表现形式及形成进行了论述。

  • 标签: 乐观主义 积极错觉 选择注意 良性失忆
  • 简介:摘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体检中心通过精细化管理,改善服务质量,观察我中心的体检人次,满意度调查的变化。统计了2011年度、2012年度体检客户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个体体检人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团体体检人次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我中心进行的精细化管理、优质服务后在个体体检人次、服务满意度调查上得到大幅提高,是值得进一步实施并推广的措施。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优质服务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狂潮,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它的出现对心理学各子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对临床心理学基本模式,以及评估、治疗方式的影响,并以此对积极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进行展望。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积极临床
  • 简介:本年度,心理咨询室接待咨询的人数145人,解答问题220个。通过咨询,发现5人精神方面有不良现象(如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疑心病、抑郁现象等),27人身体不舒服,28人情绪不佳(烦、躁、郁闷、焦虑、情绪难以控制),

  • 标签: 德育工作 心理咨询室 情绪不佳 抑郁现象 疑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式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式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式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献血不合格者电话反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一对一电话通知的方式反馈献血不合格信息,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3439例献血者无一例发生投诉、纠纷,1920例ALT不合格献血者中,1674例复查后符合献血标准者重新参加献血,176例明确表示有再次献血意向;1519例其他项目不合格者中30%献血者愿意为无偿献血做义务宣传员,或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继续献爱心。结论做好献血不合格者的心理护理,对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 不合格 信息 反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2000年以来积极心理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给心理学界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改进了当代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方法。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核心是重视自身的积极因素,其目的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目前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方法带来新观点的同时又存在诸多争议。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争议 研究现状 未来走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中枢神经康复患者80例,对患者采取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康复中采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能促使患者中枢神经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 中枢神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母婴皮肤早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对提高健康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足月顺产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母婴皮肤早接触指导。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婴儿分娩后与产妇尽早进行皮肤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并在早接触半小时后,再次进行早接触效果的反馈,示范指导正确的喂奶体位与婴儿含接姿势,进行有效吸吮,采取心理护理,进行相关的饮食及睡眠护理等措施,再次进行了评估,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泌乳量。结果分娩后第3天,研究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后对产妇积极进行产后护理干预,反馈式母婴皮肤尽早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有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且能增加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接触 提高 母乳喂养 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