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宫颈癌疾病筛查中,应用薄层巴氏细胞学染色技术检查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间来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患者进行薄层巴氏细胞学染色技术检查、常规技术检查,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薄层巴氏细胞学染色技术,对患者宫颈部位的症状检查,其异常情况检出率,明显的高于常规检查的情况。结论使用该技术对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检出结果较为精确,便于医生及时对患者进行后续的治疗。

  • 标签: 薄层巴氏细胞学染色技术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上皮性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8月的8075例宫颈细胞学检查资料,其中413例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将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组织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胞阳性病变与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ASCUS30.43%(7/23)、LSIL45.95%(17/37)、HSIL82.35%(14/17)、SCC100%(1/1)。结论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筛查宫颈上皮性病变的有效手段,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进一步检查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溥层制片技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诊断意义。方法统计2012.5~2013.5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543例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薄层技术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细胞病例留存片进行回顾性对比,均采取双盲法由同一细胞医师诊断,同时追踪其手术切除病检结果及其免疫组化进行对照。结果对354例颈部抽出囊标本直接传统涂片及处理后薄层制片二者对比,应用薄层制片在颈部穿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2例。传统涂片4例漏诊。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6.67%;薄层制片技术在171例乳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瘤细胞3例,传统涂片2例漏诊。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薄层制片技术在18例乳头溢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4例,可疑瘤细胞1例,传统涂片1例漏诊,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结论薄层制片法在颈部、乳腺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标本的诊断中,灵敏度共提高了66.67%,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且能确明诊断较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恶性肿瘤 乳头溢液 穿刺抽出囊液标本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新乡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制订鲜汁饮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地黄、蒲公英。结果地黄、蒲公英薄层斑点清晰,分离度高,专属性强,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鉴别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 标签: 鲜汁饮 薄层色谱 地黄 蒲公英
  • 简介:摘要目的全自动He染色机在用于He常规染色时遇到许多问题,造成染色效果不佳,质量不稳定,如何使得染色染色效果更加稳定,流程更加合理。方法用改进后方法对一季度科室日常标本行He常规染色,观察染色效果。结果标本染色效果稳定,染色红蓝适度,核质比鲜明。讨论全自动染色机与人工He染色不同,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能从根本上控制染色质量。

  • 标签: 全自动染色机 He常规染色 染色质量
  • 简介:摘要研究益智康脑丸试行标准中山茱萸、红参、三七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山茱萸、红参、三七三味药的薄层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益智康脑丸的薄层鉴别。

  • 标签: 益智康脑丸 薄层色谱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碎补薄层色谱鉴别样品制备和展开系统进行改进。方法甲醇超声提取制备样品,新北美圣草苷和柚皮苷为对照品,甲醇-丁酮-氯仿-水-甲酸(46610.5)下层为展开剂,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喷雾,105℃加热,紫外光(365n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色谱中新北美圣草苷和柚皮苷斑点清晰,骨碎补药材主成份分离度好。结论该法操作简便,而且专属性强,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骨碎补的质量。因此对进一步完善骨碎补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碎补 薄层色谱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宫颈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更加有效、准确、经济的诊断方法。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宁夏地区宫颈癌筛查项目1374例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和细胞学检查(TCT),两项检查中有一项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在宫颈组织3、6、9、12点分别取材。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对比两种初筛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高危型HPV阳性率为31.4%,TCT阳性率(≥ASCUS)为32.5%;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90.2%、72.9%、19.3%、99.0%、0.631;TCT分别为95.7%、72.2%、19.8%、99.6%、0.671,二者联合检测方案的结果为100.00%、71.6%、19.1%、100.0%、0.716。结论TCT与HPV-DNA检测无明显差异,但考虑到经济及医疗资源方面,仍应以HPV-DNA检测作为首选;TCT和高危型HPV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疾病筛查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正确诊断指数。

  • 标签: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 HPV-DNA检测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酸染色联合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6例确诊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收集其痰制作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所有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情况,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69.59%,特异度为80.77%,准确度为72.50%,单独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58.11%,特异度为61.54%,准确度为59.0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金胺O荧光染色 抗酸染色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60例宫颈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单行阴道镜及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两种诊断方法,将单行阴道镜及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行阴道镜诊断的阳性有40例,诊断准确率为66.67%,细胞学联合阴道镜的阳性有51例,诊断准确率为85.00%,由此可知,采用细胞学联合阴道镜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单行阴道镜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采用细胞学诊断宫颈疾病患者可有效的提高异常细胞的检出率,阴道镜可准确的检测宫颈病变的发生部位,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对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诊断技术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 诊断 宫颈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细胞学法(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联合筛查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24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先后接受TCT检查、HPV检测及联合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三种检查结果。结果本组245例患者病理活检,宫颈炎1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4例,鳞状细胞癌(SCC)11例、腺癌(AC)6例,非典型腺细胞癌(AGC)2例;HPV检测符合率为64.9%,TCT检测符合率77.6%,联合检测符合率92.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细胞学联合HPV检测的准确率高,优于单一检查,更具临床价值。

  • 标签: HPV检测 液基细胞学法 宫颈癌
  • 简介:摘要弹力纤维具一定的弹性,对酸、碱、沸水有抵抗性,但可被胃、胰酶消化。在HE染色标本中,弹力纤维与其他纤维的区别,需用特殊染色方法确认,其中最重要的Weigert型技术为弹力纤维的特异性染色方法。在病理过程中,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弹性纤维的显著变化。观察皮肤组织中弹力纤维的变化,有助于诊断皮肤组织病变。显示与判断心血管疾病,如鉴别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在动脉硬化、主动脉炎时,观察动脉壁破坏情况等。显示组织内弹力纤维断裂、变性等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显示与鉴别肿瘤组织,如弹力纤维瘤、乳腺早期导管浸润癌等。弹性纤维的破坏、增生、断裂与崩解,对于研究组织、器官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弹力纤维染色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网状纤维是网状结缔组织的一种纤维,为分支交织成网的纤细纤维,由含有糖蛋白的胶原蛋白组成。在一定病理条件下,可能转变为胶原纤维。网状纤维染色在病理诊断中意义显著,染色方式诸多,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状纤维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后对影响网状纤维染色的相关因素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全面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网状纤维染色 影响因素 解决方式 质量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白带涂片染色检验阳性结果分析。方法医院选取了2017年—2018年收治的需要妇科白带检查的患者88例,对所有进行白带涂片检验和生理盐水检验的方法。结果在此次2种方法对比检验结果显示,在88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被确诊为白带异常有妇科疾病,白带涂片染色检验的检出情况为78例97.5%,漏诊为2例2.5%;生理盐水检验情况为60例75%,漏诊20例25%,其对比结果显著,P<0.05。白带涂片染色检验的细菌检查情况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检验法,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涂片染色检验妇科白带,细菌检出率较高,漏诊的情况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 标签: 妇科白带涂片 染色检验 阳性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病理科的200份石腊切片进行检查和检查过程中改进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改进后的切片染色效果,优于技术改进前的切片,且骨组织、胃镜活检、脂肪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成功合格的HE切片利于病理的准确诊断,提高HE染色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确保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采用MLPA技术快速检测价值。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择产前诊断标本224例,其中绒毛标本10例,脐带血标本70例,羊水标本144例。均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及MLPA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共选择224例产前诊断标本,经MLPA检测系统提示母血或69XXY污染的羊水2份,另2份羊水标本因具有的细胞量太少,实施检测后,DNA量太低,而不可对可信的结果获取。经细胞培养,再实施MLPA检测,上述4例样本为正常二倍体,在出具核型分析结果前,其他220份标本获得可信结果,并一致于细胞染色体核型所分析的相关结果,未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的情况,24h报告达98.2%临床符合率。采用MLPA进行检测,染色体整倍体异常标本14例,包括47XYY征1例,21-三体6例,13-三体1例,45X单体2例,18-三体4例。结论针对产前诊断中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采用MLPA技术进行快速诊断,获取的结果具较高准确性,且经济成本较低,通量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MLPA技术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染色体多态现象与不良妊娠的关系。方法对1400例存在不良妊娠史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G显带,同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1400例患者中,共计发现有263例患者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率为18.79%,其中多态性变异患者为76例,占异常染色体核型总数的28.2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是导致不良妊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中对生殖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不良妊娠染色体多态性多态性变异
  • 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并提供了成熟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流式细胞术广泛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流式细胞术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免疫荧光染色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的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重复性、稳定性较好,有助于提高针吸细胞学的准确率,并可给临床提供有助于观察预后的良好指标。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是已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研究和诊断。免疫细胞化学则也在人们的实验摸索中逐渐被推广,其方法较易掌握,并且重复性、稳定性较好,有助于提高针吸细胞学的准确率,并可给临床提供有助于观察预后的良好指标。

  • 标签: 乳腺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方法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服补和静脉补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的患儿85例,随机分为口服补组(41例)和静脉补组(4例),口服补组给予ORSIII补盐,静脉补组经静脉通道给予低张或等张。比较两组患儿的6小时内补成功率、发热消退、腹泻好转时间和病情恶化率等。结果两组患儿的6h内补成功率、发热消退、腹泻好转时间和病情恶化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病毒性肠炎患儿口服补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能替代静脉补

  • 标签: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小儿病毒性腹泻 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