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中实施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至5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76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入本研究,视采用检测技术的不同将76例患者均分为HPV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TCT组(薄层细胞学检测)各38例,以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的检测准确率。结果:HPV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例、阴性3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阳性8例、阴性30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73.68%(28/38),误诊率26.32%(10/38);TCT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例、阴性3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阳性10例、阴性28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89.47%(34/38),10.53%(4/38),显然HPV组检测准确率低于TCT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宫颈癌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 检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应用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92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比较TCT检查、HPV基因分型检测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TCT结果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感染率升高(P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细胞薄层涂片(TCT)及传统宫颈涂片在早期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接受宫颈癌筛查人群(共4002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3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20年进行传统宫颈涂片筛查(2000例),2021年进行TCT检查(2002例)。以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2020年筛查人群中用传统宫颈涂片检查显示:50例阳性,占2.50%(50/2000),再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查显示14例阳性;传统宫颈涂片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1.43%、97.63%、97.10%、6.00%、99.44%;(2)2021年TCT检查显示:接受宫颈癌筛查人群中有30例阳性,占1.50%(30/2002),再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查显示10例阳性;T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8.95%、98.90%、30.00%、99.95%,TCT检查敏感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传统宫颈涂片检查,P<0.05;TCT检查和传统宫颈涂片检查在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等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CT在早期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高于传统宫颈涂片。

  • 标签: 液基细胞薄层涂片 传统宫颈涂片 子宫颈癌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细胞薄层涂片(TCT)及传统宫颈涂片在早期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接受宫颈癌筛查人群(共4002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3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20年进行传统宫颈涂片筛查(2000例),2021年进行TCT检查(2002例)。以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2020年筛查人群中用传统宫颈涂片检查显示:50例阳性,占2.50%(50/2000),再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查显示14例阳性;传统宫颈涂片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1.43%、97.63%、97.10%、6.00%、99.44%;(2)2021年TCT检查显示:接受宫颈癌筛查人群中有30例阳性,占1.50%(30/2002),再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查显示10例阳性;T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8.95%、98.90%、30.00%、99.95%,TCT检查敏感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传统宫颈涂片检查,P<0.05;TCT检查和传统宫颈涂片检查在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等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CT在早期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高于传统宫颈涂片。

  • 标签: 液基细胞薄层涂片 传统宫颈涂片 子宫颈癌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农村育龄妇女,比较Pap、HPV检测、TCT检查宫颈病变阳性结果的检出情况。结果 HPV+TCT检查的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 HPV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宫颈癌阳性结果检出率,与单项宫颈癌筛查相比,联合检查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刮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2-HPV联合细胞筛查预防宫颈癌的效果。方法:2020.8-2021.11,选取79例疑似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依次进行2-HPV检查及细胞筛查,以阴道镜下活检为金标准,比较最终检查结果。结果:2-HPV检查+细胞筛查的四项检查参数大于2-HPV检查、细胞筛查(P<0.05)。结论:2-HPV检查+细胞筛查可有效检出宫颈癌,在宫颈癌防治中发挥显著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2-HPV检查 液基细胞筛查
  • 简介:摘要:传统的薄层色谱展开方法存在三个弊端:1、显像剂残留;2、展开距离短;3、得到的分离结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展示一种新的和改进的薄层色谱技术 (TLC),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而且比传统方法更加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其分离能力。

  • 标签: 薄层色谱法 板上直接加液展开法 超长板展开研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0例病理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HE 染色,对样本的合格率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究样本出现不合格的可能性原因。结果:通过将所有样本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发现本次样本中有475例合格,占比为95.00%,而本次不合格的样本数为25例,占比为5.00%。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造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染色不均匀,组织切片脱落,切片发生污染,染色较为困难以及染色模糊,发生上述原因的样本数分别为4例、占比为16.00%;5例、占比为25.00%;5例、占比为25.00%;3例、占比为15.00%;8例、占比为40.00%。结论:在对样本进行HE染色时,虽然其成功率较高,但仍需对细节性问题进行注意,对相关的不良因素等进行有效规避,尽量保障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学提供咽鼓管及周围结构的精细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visiblehuman,CVH)头部数据集的基础上,按照常规头部轴位、冠状位以及咽鼓管长轴的倾斜轴位平面进行连续数字化重采样,采用连续追踪观察的方法,观察获得的3组薄层断层图像,研究咽鼓管及周围微细解剖组织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果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各有侧重,在倾斜轴位断层上,双侧咽鼓管全长同时被显示清楚。结论咽鼓管及周围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在常规MRI和CT图像上难于精确辨认。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断层解剖研究为临床进行咽鼓管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

  • 标签: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 咽鼓管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诊断HE染色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临床手术标本取材的石蜡病理切片100张,经不同措施的HE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不同HE染色技术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相比改进前的HE染色技术,改进后染色的标准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E染色对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意义重大,良好的HE染色技术的是切片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404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按照随机小球法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02份。常规组应用HE染色,研究组基于常规组HE染色采取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HE染色可以在病理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切片情况科学运用,以便最大限度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诊断 病理技术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HPV筛查中开展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HPV筛查的女性315例为研究对象,均开展高危型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对两种检测方式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种检测方式联合检测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HPV筛查中开展高危型HPV与细胞学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及结果符合率,且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HPV筛查 高危型HPV检测 液基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020年期间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8例。在治疗过程中,参照组实施常规的HE染色处理,而研究组实施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两组的切片统计结果比较差异较大,且研究组的优良率以及确诊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提高确诊率,保证了切片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HE染色制片的质量控制实践,以期为临床染色制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测的668例石蜡病理切片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病理HE染色制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石蜡病理切片的染色都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临床进行病理分析。结论:对于病理HE染色制片的质量控制实践,需要关注制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从而有效保障染色效果,为临床检测提供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的临床诊断效果。

  • 标签: 病理 HE染色 质量控制 制片技术
  • 简介:摘要:调查发现,染色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是其构异常的总称,更是一类非常严重的遗传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系统形态和功能带来影响,严重情况下还要造成胚胎死亡等情况。在目前我国医学研究中,临床上还没有无染色体疾病有效治疗方法,所以在产前诊断本病是预防这种症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无创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了诊断效率,还减少了胎儿畸形等问题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内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无创产前 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 非整倍体技术 临床进展 分析 
  • 简介:摘要: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分子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和瞬态变化的转移过程对所需分析技术的通量、灵敏度和时空分辨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SPME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活体原位分析的大门。遗憾的是,萃取速度和萃取能力仍有待提高。相微萃取技术在传质速率和萃取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其进一步发展受到相本身物理化学性质的限制。因此,活体原位检测的关键是创新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的发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