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快递包裹表面微生,分析其对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从事快递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议,避免其表面微生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方法在快递店随机抽取塑料包装和纸质包装两种外包装不同材质的快递包裹各十件,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抽取的快递包裹表面进行微生采样并进行检测。结果外包装为塑料和纸质的快递包裹表面单位面积细菌总数最高分别为138.2cfu/cm2(CFU,Colony-FormingUnits,菌落形成单位)和116.4cfu/cm2,平均菌落数分别为为63.2cfu/cm2和59.7cfu/cm2。两种快递包裹表面大肠菌群超标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菌落数为17.2cfu/cm2,还检测到其它溶血性细菌。结论快递包裹表面存在多种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从事快递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注意防护,建议快递公司工作车间安装一些杀菌消毒设施并定期对工作车间进行杀菌消毒。领取快递者要及时清洁与快递接触的皮肤并妥善处理快递包裹外包装,减少因领取快递引起的致病微生感染。

  • 标签: 快递包裹 微生物 致病菌 细菌检测
  • 简介:摘要微生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专业性较强的主干学科之一。由于微生检验不仅过程复杂、内容繁多且检测时间较长,还涉及到了院内感染与生物安全等方面。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通过加强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实习生专业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并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采用实习生与教师的双考核等有利于实习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微生检验日常工作。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实习带教 教学改革 检验实习
  • 简介:摘要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微生,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微生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最后指出补充益生菌是治疗身心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微生检验方法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检验的35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9例,泌尿道感染10例,消化道感染4例,血液系统感染2例,对其采集标本进行微生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成功分离真菌菌株72株,其中白色酵母菌3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0株,克柔念珠菌5株。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侵犯的主要是内脏和皮下组织,会引发患者全身性感染的真菌,多数的深部真菌可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及坏死等病变。

  • 标签: 深部真菌 感染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液浓性宫颈炎微生培养及药敏测定。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80例黏液浓性宫颈炎患者(MPC)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期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微生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细菌、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假丝酵母菌阳性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敏感药物有青霉素、喹诺酮、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使用头孢地尼、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阿莫西林、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效果(P<0.05)。结论黏液脓性宫颈炎发生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与支原体感染有关,临床中治疗时,需要根据微生培养结果、药敏检测结果,选择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黏液浓性宫颈炎 微生物培养 药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微生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调查研究我院198例尿路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有99例,对照组直接进行治疗,实验组依据微生检查结果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中重度感染率较实验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生检验能够大幅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升治疗效率,减轻患者负担,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微生物检验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微生检验。方法对大肠埃希菌采集培养及操作步骤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杆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很多是条件致病菌,且有许多细菌对很多抗生素天然耐药。有些细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细菌检验 操作方法
  • 简介:摘要注射剂是我们医疗中常用的医疗药品,通过注射进入我们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进行治疗。目前,注射剂在使用前很容易被微生感染,尤其是在生存过程中,受微生感染的注射剂不仅药效降低,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我国GMP无菌附录要求在满足质量条件下进行注射剂生产时对各类微生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本文对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微生控制进行分析,以期降低生存过程中的微生感染,保障药物疗效。

  • 标签: 注射剂 微生物感染 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院制剂室内由生产人员、生产车间的空间和表面以及工艺用水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微生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控污染的几种方法,分别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管控等;选择好洁净区表面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比较多种空间消毒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好纯化水的微生防控灭菌措施。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 防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检验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2日期间的肠道感染患者,将110例患者的肠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得到的大肠埃希氏菌110株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观察组(微生检验),55株/组。对比两组的研究数据。结果观察组轻度感染率(43.64%)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感染(40.00%)与对照组数据相近(P>0.05),重度感染(16.36%)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肠道感染患者经微生检验后选择适当的药物,可对疾病感染起到预防控制作用。

  • 标签: 疾病预防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状况,探讨空气微生采样方法及采样布点。方法按照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分别采用沉降法和浮游法对不同洁净级别的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共检测20间洁净手术室,Ⅰ、Ⅱ、Ⅲ、Ⅳ级洁净手术室沉降菌浓度和浮游菌浓度合格率均为100%,Ⅰ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5.00%和85.00%,其他洁净手术室洁净度合格率均为100%。减少监测点数后沉降菌浓度和浮游菌浓度均在合格标准范围内,且与标准布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指标合格率高,减少微生采样点数实际可行。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空气微生物 沉降法 浮游法 布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微生标本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微生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提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集并制作的微生标本共19416例,检验样本阳性率并分析不同时间段内阳性率结果差异。结果所有制作的样本中,2013年6月-2014年6月呼吸道微生样本阳性率最高,阳性率达32.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穿刺液标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综合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有标本的微生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所有的微生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标本检验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不同时间段内的微生标本检验阳性率不一致,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临床指导,加强采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可提高检验阳性率。

  • 标签: 微生物 阳性率 临床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酮康唑乳膏微生限度检验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检验。结果酮康唑乳膏酵母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回收率达到70%以上。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酮康唑乳膏微生限度检查。

  • 标签: 酮康唑乳膏 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金银咽炎颗粒的微生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5、1106、1107”项下方法进行微生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结果金银咽炎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增加稀释倍数(1100)后,明显消除了抑菌性;常规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回收比值均在0.5~2.0;控制菌的检查采用常规法。结论本方法确立了金银咽炎颗粒的微生限度检查方法,为制定微生限度标准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金银咽炎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常规法 稀释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采用微生快速培养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8例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以检测方法不同为分组依据,其中44例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患儿为对照组,44例应用微生快速培养检测的患儿为实验组,对2组患儿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对照组中与其他年龄段相比,4~7岁患儿阳性检出率较高,比较差异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采用微生快速培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通脉颗粒微生限度检查法验证。方法建立通脉颗粒的微生限度检验方法。采用常规法对样品进行方法验证。结果五种规定试验菌的回收率均不低于70%,可用于通脉颗粒的微生限度检验。结论确定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埃希菌检查。

  • 标签: 通脉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微生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现状、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我院微生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微生检验的15234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微生检验标本中的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布情况、原因、类型回顾分析。结果2013-2015年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20.49%、20.20、16.79%;不合格标本类型中上呼吸道标本占27.11%,尿液占9.16%,分泌物占7.06%,血液占5.74%,脓液5.30%;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无菌操作意识差以及标本基本信息不全等。结论微生检验分析前阶段是一个较复杂、参与人数较多、难以控制因素多的环节,加强沟通,有效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等,确保检验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分析前 质量控制对策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控制措施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微生检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微生检验在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尿路感染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患者采用微生检验对其感染的监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住院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微生检测监控其感染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8.58%,对照组患者感染率42.86%,对照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采用微生检测技术对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可使感染率有效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住院患者 感染监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300例,采集腹泻粪便作为样本,通过培养、检验明确病原微生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检验阳性率。结果300例患儿中共计检出病原微生192例,分别为轮状病毒(41.1%)、大肠埃希菌(21.4%)、沙门菌属(15.6%)、志贺菌(9.9%)、其它(12.0%);且6个月~3岁之间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患儿感染率和年龄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提示医护人员注重这些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