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参加的省临床检验中心微生室间质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省临床检验中心所发放的质控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页数药敏试验等,依照报告结果对我院检验科微生室质控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统计发现,我院检验科在10年间接收到微生室质控品150份,其中分离鉴定细菌共计148株,有12株鉴定结果错误,鉴定结果正确率为91.9%;通过药敏试验发现,接受药敏试验的35株菌株中,共计接受221种药敏测试,正确210种,药敏试验结果正确率为95.02%。结论: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微生实验室中常见致病菌的鉴定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省临床检验中心 微生物室间质评 临床价值 药敏试验
  • 简介: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的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的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的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除了受血者可能由于输入了携带某种病毒的血源引起感染之外,实验操作中密切接触血源的输血科人员也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1]。据报道,由于输血感染的HIV和HBV都来自于“感染窗口期”的供血人群的血液[1];张雪花等[2]报道,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因此,输血科员工和医院受血患者都面临着血源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3]。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的目标,笔者对医院输血科亟待改进的工作环节和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归纳。

  • 标签: 输血科 生物安全 隐患 干预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598例复治涂阳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了解复治涂阳患者的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及复治患者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结核药物和治疗方案。方法:对598例复治涂阳痰培养和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98例复治涂阳痰共分离结核分枝杆菌53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9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对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链霉素26.9%、异烟肼35%、利福平30.7%、乙胺丁醇15.5%、氧氟沙星12.9%、卡那霉素1.5%;MDR耐药率为23.2%;XDR耐药率为1.1%。结论:复治涂阳患者的耐药率比较高,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部分复治涂阳患者为NTM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标签: 分枝杆菌 耐药性 细菌
  • 简介:目的:分析3年期间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9—09—2012-08血培养标本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血培养病原菌5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8株(59.19%),革兰阴性菌232株(39.63%),真菌1株,前4位细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Sau14.3%,E.coli和Kpn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为57.0%和24.0%,耐亚胺培南E.coli2株;碳青霉烯类抗菌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达92.5%以上,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低,其他14种抗菌药物敏感率70%以上;肠球菌和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高。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CNS占重要地位,出现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血培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及时监测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甩药.

  • 标签: 血培养 耐药性 病原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10—01—2011-12临床分离菌,采用合肥恒星HX-2l型微生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纸片扩散法(K—B法)对药敏试验进行补充。结果:300株CNS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21株(73.7%)。药敏结果显示MRCNS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CNS菌株。结论:MRCNS的高检出率及多重耐药性逐年增高,给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造成极大压力。万古霉素可作为多重耐药CNs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 标签: 老年患者 痰培养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耐药性
  • 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检验系《临床输血检验》课程2013年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项目,这是该课程继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课程、2009年获湖北省精品课程、2010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后的又一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 标签: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医学检验 教学改革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等参数在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4例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常规血液分析。收集各组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各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来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WBC总数比正常对照组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体积分布宽度(MNV-S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MNV的曲线面积达到0.879,MNC的曲线面积达到0.756。在MNV≥140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2%。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好的早期诊断提示作用。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阴性 中性粒细胞 V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