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将稠膏与辅料混合湿法制粒干燥改为以辅料为底料,喷入丹参浸膏一步制粒。结果本品于室温长期稳定性考察12个月,加速考察6个月,各项质量指标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3批中试样品也均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结论本品制剂工艺可行,质量可靠。有利于该品种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丹参颗粒 制剂工艺 中试样品 质量可靠
  • 简介:摘要应根据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制措施。应采取建造人畜隔离的居住环境、加强皮毛加工生产人员个体防护、讲究饮食卫生、避免经水和呼吸道传播,做好游牧或迁徙条件下的预防,预防布鲁氏菌病在人间的传播和流行;应采取加强疫情监测、消灭传染源和加大健康教育普及防制知识等措施,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流行。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加强对门诊高危患者的筛查,通过心理疏导、全程陪同、优先安排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为患者的就诊安全提供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结果2016年全年,我院门诊共接诊546786例患者,意外事件发生87例,医疗纠纷52起。2017年全年,门诊患者590164例,发生38例意外事件,医疗纠纷7起。结论安全管理的全面落实,规范了门诊秩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提升了医院整体的医疗和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 高危患者 就诊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工艺对制首乌外观性状、内在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鲜品何首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加工参数,对比不同处理方法、不同蒸制时间下,制首乌外观形状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内在质量的改变状况。结果(1)鲜品何首乌直接干燥处理后,采用黑豆汁搅拌均匀后炖制,时间控制在44~52h之内;(2)鲜品何首乌蒸制干燥后,采用黑豆汁搅拌均匀炖制,时间不能低于48h。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蒽醌类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并且符合要求。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对制首乌外观性状、内在质量的影响较大,以控制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方式来炮制何首乌,其质量有待研究。

  • 标签: 制首乌 生何首乌 炮制工艺 外观性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传统中药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9月—2017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4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西医药物治疗组与中医药物治疗组,每组各20例。其中西医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而中医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传统的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恢复,但是中医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西医药物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中药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较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传统中药 妇科疾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输液过程中常见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对策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投诉原因服务不周36例(30.0%)、穿刺技术不精20例(16.7%)、责任心不强35例(29.2%)。观察组护理效果高、护理质量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患者输液过程中多见服务不周、穿刺技术不精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护理投诉原因,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后展开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护理效果高、质量优。

  • 标签: 输液 护理投诉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入住我院的136例产妇,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组两组,以护理方法的异同为标准来划分。两组的患者数均为8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且能减少分娩中的疼痛感及产后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产妇 分娩 心理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中医在我国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形成独立的发展体系,具备自身在诊断方面的特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是贯穿中医领域的思想方法。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通联系、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的关系。作为中医,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诊断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本文对中医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对中医疾病诊断进行完善。

  • 标签: 中医 疾病诊治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强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质量等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为72.5±5.3,干预后为35.1±4.4,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为72.6±5.3,干预后为38.1±5.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8.6±6.1,干预后为39.5±6.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8.5±6.6,干预后为56.3±5.7。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和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强调护患沟通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因疾病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患者满意度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护患沟通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牙周炎患者在正畸过程中应用的牙周炎序列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此100例患者依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并均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另外给予牙周序列治疗。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各治疗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牙周序列治疗在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能够极大的提高治疗疗效,具有明显的科学性、有效性,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成人牙周炎 正畸过程 牙周序列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了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的运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名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前,先对牙周进行序列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牙龈出血、牙周指数,附着丧失以及牙周袋深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采用牙周序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牙周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牙周序列 牙周炎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综合护理在肺心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以及分析临床综合护理的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某年到某年200例肺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20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SAS、SDS评分情况。结果(1)实验组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9.0%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的78.0%,且两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临床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更加积极配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综合护理 肺心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家庭支持系统对儿童癔症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选取40例儿童癔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就诊留观检查,观察组采用家庭支持系统进行干预,以两组患儿在护理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家庭支持系统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家庭支持系统护理干预在护理儿童癔症患儿时具有更高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的康复情况,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支持系统 儿童癔症患儿 护理过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白细胞下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72例放化疗过程中白细胞下降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放化疗过程中白细胞下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可明显缓解负面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放化疗 白细胞下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亲情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选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室护理的患者,共计180例。所有患者拆分为亲情组和常规组,每组由90例患者组成。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亲情组患者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手术舒适度、护理评价、血压、住院时长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比对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亲情护理模式的亲情组较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常规组来说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具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此外,亲情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通过亲情护理以后,数据评分低于常规组,因此可以得出亲情组管理效果更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亲情护理模式应用,不仅可对患者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减低,而且可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及住院时长减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亲情护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院感防控现状以及原因。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所有科室的1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理人员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院感防控工作的达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将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这一项工作,优秀率(95.33%)最高,而“更换输液管后重新消毒肝素帽”这项工作的优秀率(2.00%)最低。在合格率方面,“穿刺时代好无菌手套”和将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这两项工作的合格率均达到100.00%,而“对肝素帽进行消毒时,碘伏干后脱碘”这项工作的合格率(16.67%)最低,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院感防控情况不够乐观,提高护理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输液 院感防控 现状调查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于2002年被提出,其是以评估和回顾的方式在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内审核、评估、控制可能发生的质量风险。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系统性的管理程序应用于目标任务,以期对其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而将质量风险管理应用到药品生产GMP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使药品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也能保障人民服用药物的安全性。

  • 标签: 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管理 运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前列腺炎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选取我院前列腺炎患者4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殖健康知识合格率及自我保健意识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比对照组高,生殖健康知识合格率及自我保健意识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前列腺炎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 前列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分析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210例患儿,按照两种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100例,实验组患儿110例,对照组患儿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实验组患儿执行急救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护理时,采取急救护理服务措施,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的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门诊输液 小儿 高热惊厥 急救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2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识别与复位方法。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82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3月,且对置管后的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复位成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82例肿瘤患者于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异位共15例、百分比为18.29%,其中成功复位共13例、百分比为86.67%,其中2例患者因疾病因素复位失败,百分比为13.33%;于复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昏厥,主要是原因在于摆放头部刺激颈部动脉窦所引起,通过相应措施干预复位成功。15例患者均为颈内静脉异位,其中通过置管调整B超探头,即观察到颈内静脉存在导管的强回声点所确定共10例;剩余5例则是通过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发现B超显示颈内静脉存在涡流所识别。结论医务人员于置管前需正确评估导管置入长度,且通过适当调整体位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达到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肿瘤 PICC 置管 导管异位 识别 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