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医学CT图像图像挖掘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数据收集与CT图像特征等,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医学CT图像 图像挖掘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相关因素,找出发生肝毒性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类型、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记录患者化疗用药及化疗周期、化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情况、有无预防使用护肝药物、护肝药物种类及数目、肝脏有无肿瘤侵犯及基础肝病情况等。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化疗前肝功能、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肿瘤侵犯肝脏、肝硬化和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与肝毒性的发生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可以降低肝毒性的风险。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化疗 肝毒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在此次的研究中,从阐述医学影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目的和可行性的角度着手,对医学影像中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分析法。结果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影像学处理当中,去噪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操作中,结合影像自身的特点、噪声学的统计学特征以及频谱固有的分布规律等,当前,较为常用的是均值滤波、低通滤波以及的中值滤波等算法均能对图像予以平滑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图像生成的效果更具有真实性。清除干扰和降低噪声主要是通过增强清晰度、对边缘进行锐化、调整对比度以及伪色彩填充等,通过这几种方式和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图像自身的清晰度。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医学影像清晰度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图像的降噪、图像质量的提升以及图像边缘的分割等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像的质量。

  • 标签: 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 医学影像学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情绪与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18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图像质量合格率98%,对照组图像质量合格率84%,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情绪与图像质量干预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CTA检查 患者情绪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小鼠β受体相对于成熟小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36只新生3天小鼠分为6组,分别于3、5、7、14、21、28天取出心脏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β1及β2受体表达水平及变化。结果新生小鼠出生3天后β1受体出现表达逐渐增高的趋势,β2受体出现下调趋势。结论未成熟心肌发育过程中,出现β1受体表达上调,β2受体表达下调的现象,正常小鼠β受体出现动态变化。

  • 标签: 新生小鼠 未成熟心肌细胞 &beta 肾上腺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9例发病1月后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分组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VRF)、卒中部位和性质、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生活应激事件、照顾者抑郁情绪(SDS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初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和NIHSS评分;而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则为保护因素。结论首次脑卒中发病1月后并发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有关。

  • 标签: 卒中 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因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卒中后病人抑郁发生情况,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脑卒中抑郁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感染是院内主要感染类型,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也加重了医疗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防止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探讨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导管相关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宫颈炎与有关疾病进行诊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到我院诊治的宫颈炎患者108例,记录全部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成效及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成效及满意度对比治疗前而言都有显著提升。结论对宫颈炎与有关疾病进行诊治获得了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相关疾病 宫颈炎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手术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中配合医生,术后病情观察及对仪器设备养护等。结果105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通过胸膜活检后,明确诊断99例,确诊率达94%以上。结论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率高,且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恢复快。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产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60例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选择6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孕期营养情况及其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中产前抑郁、产前焦虑、孕期体重增加20kg以上以及体重指数达到23以上所占比例更高,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产前抑郁、产前焦虑、孕期增重和超重与肥胖等均为孕期营养和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对于两者的影响程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期营养是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因而加强产妇孕期营养管理,有助于其产后抑郁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孕期营养 产后抑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出当前导致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所接收的15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5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这158例患者进行评判,收集并整理好相关评价结果。结果经观察研究显示可知,通过对这158例患者进行评价之后发现,其中共有64例患者在患有脑卒中疾病后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家庭状况、性别、社会关系、学历等均为影响因素,且出现焦虑、抑郁的脑卒中患者在这几方面与其他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焦虑、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该类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且导致这类不良情绪方式的相关因素也较多。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初发脑梗死病人作为复发脑梗死病人的对照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高血压伴心脏病及(或)糖尿病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60.36%的病人有心电图异常。复发组病人血管性痴呆、假性球麻痹、双侧肢体瘫痪及语言障碍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复发组病人胆固醇、血糖、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沉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血流病变导致脑梗死复发。

  • 标签: 复发脑梗死 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负性情感,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为严重,是卒中发作后躯体功能障碍的负性情感反应,对患者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状态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已经有诸多研究学者意识到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及时实施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本文特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情感障碍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检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40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14C尿素试纸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的血脂分析指标及生活习惯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62.5%明显高于女性37.5%;青年(低于30岁)与中年(30~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高于老年(6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组;吸烟人群、饮酒人群及喜好干硬食物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不饮酒人群及不喜好干硬食物人群,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早期的治疗可以避免质代谢发生异常,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体检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患者感受最痛苦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的恶心呕吐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极大危害,降低化疗的依从性,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对患者CINV症状进行系统管理,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普外科手术完成后患者疼痛的原因和因素,为此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普外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最终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疼痛感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患者的年龄与护理有着明显的联系。结论通常情况下,影响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因素可包括年龄和护理,即年龄越大,术后疼痛程度越高,而在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情况下,则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疼痛程度 护理干预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前压疮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院前压疮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压疮风险评估、治疗监控表》统计数据,利用调查问卷和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120例院前压疮进行调查。结果61岁以上的人群为压疮高发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照顾者及家属严重缺乏压疮相关知识是导致院前压疮主要原因,其患者为35.8%;照顾者为49.2%;家属为94.2%。结论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社区压疮的发生,同时对慢性病人加大护理力度以减少院外压疮的发生。

  • 标签: 院外压疮 相关因素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