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益突出,也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建立高校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及心理健康网络责任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 标签: 高校 大学生 个人心理档案 网络责任制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阐述了个人成长历程形成的原因,与心理学的近距离接触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对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急切需求。喜欢这一职业的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尽可能多的人成为心理健康的个体。

  • 标签: 成长经历 自我分析 职业分析
  • 简介:和他恋爱有一年了。当初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上了“条件”比我差很多的他,也许一切都是因为那种和他在一起时陶醉的感觉吧。

  • 标签: 爱情 婚姻 家庭 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掌握女性孕期个人保健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多位孕期妇女的身体指标的检查,结合相关资料和保健实践,总结出系统的个人保健经验。结论全面系统的孕期个人保健包括心理,心情,穿着等各方面生活细节,孕妇良好的个人保健是孕妇与胎儿的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孕期 保健 妇女
  • 简介: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成年人在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并不是成年后的生存环境造成的,而是来源于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和限制。也就是说,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我们成年后遭遇的环境和事件,而更多的是在成年后遇到人、事、物时,大多数人仍旧使用幼年时学会的那些固有的、习惯的应对方法和模式。这些方法和模式隐藏在潜意

  • 标签: 个人成长 大学生 成年人 心理学 环境
  • 简介: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崇高的社会制度的向往;个人理想是指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以及家庭生活方面的追求目标。根据认识能力的不同,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理想较多。对小学生而言,这里的具体形象理想主要是指对学业成就和未来职业的追求目标。理想发挥着导向的作用,就像罗盘一样指引着认识的航向。有了理想,认识的航船才不会迷失方向。

  • 标签: 小学生 城乡 学业成就 社会制度 家庭生活 道德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寄宿和非寄宿高中生依恋和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作为研究工具,选取寄宿和非寄宿高中生共350人进行问卷调研。结果寄宿高中生母亲信任维度与目标专注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596**),与积极认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98*)。母亲交流与目标专注(r=0.177*)和积极认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89*)。寄宿高中生父亲交流与目标专注(r=0.177*)和积极认知(r=0.189*)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寄宿高中生母亲信任对目标专注(B=0.145,R2=0.046,P<0.05)和积极认知(B=0.117,R2=0.039,P<0.05)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寄宿高中生父亲交流对目标专注(B=0.12,R2=0.031,P<0.05)和积极认知(B=0.143,R2=0.036,P<0.05)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寄宿高中生依恋和心理韧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依恋对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寄宿制 非寄宿制 高中生 依恋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病患家属照顾的抑郁、焦虑水平与照顾负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病患的家属照顾9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所有照顾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照顾压力指标(CIS)对照顾的负荷进行评估,从而对照顾的抑郁及焦虑水平与照顾负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经分析显示,照顾的抑郁及焦虑水平与照顾负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次研究显示,脑卒中病患家属照顾普遍存在着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并且抑郁、焦虑水平越高,照顾的负荷也就越重,长久以往可影响照顾的心理健康,因此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家属照顾者 负荷 脑卒中 抑郁焦虑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乱伦的心理问题。方法通过个案个别心理咨询。结果乱伦对对方躯体部位的崇拜及对性感受的需要使乱伦相互依恋。性道德的谴责与性本能的需要纠结,年幼不能正常的工作、生活。结论乱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心理 乳伦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个人中心疗法对首次脑卒中病患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病患,以盲选的方式从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的方法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而对于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则采用个人中心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经验不和谐、自责以及退避的分值方面降低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自我灵活性、解决问题以及求助的分值上,观察组增长的数值要多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上,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P<0.05)。结论使用个人中心疗法对首次脑卒中病患的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个人中心疗法 脑卒中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情绪智力活动,探讨情绪劳动对护理绩效的影响,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护士情绪劳动能力,从而达到护理工作绩效的提高。

  • 标签: 情绪劳动 工作绩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运用了心理护理的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的功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症患者 个人功能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学理念。是以有效的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及方法,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其定义可理解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

  • 标签: 询证护理职业暴露个人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护理排班模式的改革,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更加合理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缓解护士缺编,保证护理质量。方法改革排班模式,应用3.8,比较新旧排班模式的护理人员上班时数、交班次数等。结果改革后的排班模式比旧的排班模式每天多2班次,增加了中、夜班护士力量,减少交班次数,减少护士存假,整体护理工作提升,护理得分上升。结论新的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更科学合理。

  • 标签: 护士 排班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基于SWOT分析法对职工医院股份改革进行分析,对职工医院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及挑战等进行总结,为医院改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职工医院 股份制 SWOT分析法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已有十八年,公民的献血意识日益增强,献血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作为一名采血人员,深知专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在采血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献血的性别、背景以及文化层次不同,其心理状态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做好献血的心理疏导是采血过程的关键环节。对献血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疏导,使每一位献血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完成献血。

  • 标签: 献血前 后的心理疏导
  • 简介:(毕节地区中心血站贵州毕节5517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09年1~12月的13853例无偿献血进行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对2010年1~12月的16378例无偿献血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73%(119/16378),对照组为2.30%(318/13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无偿献血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或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3-011资料与方法
  • 简介:摘要药物成瘾具有高冲动性和高延迟折扣率的行为特点。前人研究发现,经过长期戒断,药物成瘾的决策冲动性逐渐降低,脑结构和功能损伤也会逐渐恢复。但与健康被试相比,药物成瘾脑结构和功能仍存在异常,这也提示未来研究中亟需在药物成瘾的行为与脑机制的基础之上去探索有效干预方法。

  • 标签: 延迟折扣 冲动性 跨期决策 物质成瘾 戒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感染的心理疏导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就诊的艾滋病感染患者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10例。为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心理疏导与艾滋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有孕妇2例,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及时的进行母婴阻断,其余患者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1例患者出现抑郁情况,其余患者均正常,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由于未进行心理疏导,1例孕妇没有及时的进行母婴阻断,其余有1例患者自杀死亡,3例患者抑郁。临床护理满意度为6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艾滋病感染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最大可能延长患者生存的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疏导在艾滋病感染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感染患者 心理疏导 护理效果
  • 简介:6月25日晴格尔木——沱沱河420公里今天就要踏上藏线了.心里很兴奋。很早就醒了,在床上先喝了药,看了一会儿早间新闻,喝了两袋麦片,吃了一小块饼干和熟肉,很慢很仔细地穿好衣服,整理好行李,下楼发动车很顺利,声音也不错.安排好行李在车上的位置,今天多了个氧气袋。

  • 标签: 西藏 沱沱河 格尔木 氧气袋 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