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实行3.8制排班模式改革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我院实行3.8制排班模式改革效果评价

王建伟1柴丽菊2张艺琼1

王建伟1柴丽菊2张艺琼1

(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032;2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人民医院外科云南宜良6521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5-053-01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护理排班模式的改革,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更加合理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缓解护士缺编,保证护理质量。方法改革排班模式,应用3.8制,比较新旧排班模式的护理人员上班时数、交班次数等。结果改革后的排班模式比旧的排班模式每天多2班次,增加了中、夜班护士力量,减少交班次数,减少护士存假,整体护理工作提升,护理得分上升。结论新的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更科学合理。

【关键词】护士排班模式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着护士缺编的现象,如何通过更加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解决工作量增加带来的人手进一步短缺问题,已成为目前护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因此,科学配置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首先要合理调整护理人员的编制体制,在调整编制体制下确定理想的直接护理与间接护理时数之比,全面满足病人需求[2]。我院骨科于2009年1月开始对传统的排班方式进行改革,实施3.8制排班,经12个月实践,在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改善人员短缺,保证护理质量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为骨科I区病房,开放床位48张,加床13张,合计61张。配备护理人员19名,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9人。主要收治四肢骨折、创伤、关节疾患病人,特点:突发损伤,卧床时间长,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工作量大。

1.2方法传统的排班模式与改革后排班方式比较

传统排班方式改革后排班方式

白班上班时间人数时数上班时间人数时数

二节班7′-122′-5′(3-6′)8人7.5h(4h)7′-122′-67人8h

一节班7′-1112-2′3人6h(6h)7′-11′12-3′6人7.5h

后夜7′-1112-211-81人3个班18.5h(1.5h)11-92天1人16h

前夜18-231人17-231人16h

加强18-236-91人8h18-236-91人8h

14人16人

2008年护士加班积休72天2009年护士加班积休23天

2结果

2.1两种排班护士上班时间比较,每周少上57.5h(1.5人),结果见上表。

2.2加强中午上班人员,平均增加3人(6人)。

2.3两种排班护理质量比较,改革后12月(2008年排名12)与同期护理质量比较上升(2009年排名6)。

2.4减少了护士的加班时间与积休时间(2008年72天,2009年23天)。

3讨论

3.1相对缓解护士缺编现状,避免人力分配不均造成的资源浪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3],改革后护理排班补充护理人员缺编,相对缓解护士缺编现状,避免人力分配不均造成资源浪费。

3.2改革后的排班减少了交接班次数由原来5次减为3次,简化了护理工作程序,每班为8h(10h)连续上班,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相对较为集中地在一个班次内同一名护士完成,减少了交班的内容,从而减少错漏的机会[4]。

3.3减少了护士的加班时间与积休时间与同期相比、节假时相比,护理2008年1~12月积休为2009年1~12月积休的3倍。

3.4保障病区护理质量传统排班二节班人数较多,一节班、前夜人数较少,这与手术科室工作需求不协调。据此情况改革排班调整,加强了中午班、前夜班护理力量,以病人最需要护理时间为工作时间,中午下手术台次多,工作强度大,出现错误的机会也相应增加,利于接手术及时对病人病情的观察,满足护理需要及护理安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各改革管理者的职责的获取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5]。

参考文献

[1]谢红.护士排班方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5.

[2][3]杨晓媛,吴勤.现代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4]柯彩霞等.护士排班模式改革效果.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38-40.

[5]吴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