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肺栓塞共计49例,依照患者就诊日期单双号差异分组。双号就诊者入对照组,实施肺动脉造影(DSA),共23例。单号就诊者入实验组,实施MRPP,共26例。检查后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两组诊断准确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MRPP诊断肺栓塞价值较大,诊断较准确,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肺栓塞 磁共振 肺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56例肛瘘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进行分析诊断。结果56例患者应用改良三腔管成功插管,肛管直肠扩张充分,扫描获得图像良好,50例诊断为复杂性肛瘘进行手术治疗,2例诊断为骶前囊肿行经骶尾部骶前囊肿切除术,4例诊断为直肠周围占位性病变,局部活检为黏液腺癌。所有患者MRI诊断结果与手术后诊断结果均一致。结论肛周脓肿行MRI可无创、方便、准确进行诊断,清晰显示脓肿与肛管结构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解剖学依据,证实MRI对肛瘘内口诊断的准确率和对主管、支管和脓腔的准确率明显优于术前直肠指检的检出率。

  • 标签: 肛瘘 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常规检查结合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膀胱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RI对23例膀胱癌患者行常规平扫增强和MRU检查,并根据其浸润程度做出分期诊断。结果23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平扫T1WI呈等高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12加权像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早期呈显著强化。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和MRI表现,可分为结节型5例,广基肿块型15例,浸润型3例。其发病部位为三角区8例,侧壁5例,后壁4例,前壁2例,底壁1例,3例肿瘤分布在多个壁。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0%(23/23)、91.3%(21/23);术前MR/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7.0%(20/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表现为突向膀胱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膀胱癌的MPd表现具有特异性,T1加权可以对肿瘤做出定性诊断,,12加权能清晰显示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对肿瘤做出术前分期;MRU可以清晰显示肾积水的全貌及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及程度,是辅助诊断膀胱癌分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膀胱 肿瘤 磁共振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手段效果及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脏核磁共振检查患者50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手段对其检查中的影响。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患者在核磁共振中呈现出较为平稳的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检查,50例患者中有42例在检查中情绪平静,过程平稳,8例患者虽然情绪稍有波动,但很快稳定,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达到94.8%。结论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起到平稳患者情绪,保障检查顺利进行的效果,因而值得在肝脏核磁共振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肝脏 核磁共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的体会。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和减少成像参数对图像的干扰,本研究在进行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项参数,固定其他参数,设备为GESignaTwinSpeelHD1.5T磁共振。结果高场磁共振成像是相互影响的,故在参数优化时必须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其原理,才能更有利于参数的优化。结论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有必要,毕竟对提升临床诊断率有利,但必须对其成像原理与相关的制约因素进行准确分析,才能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参数优化 成像技术 场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诊断脑梗死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及牛津郡社区卒中计(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分型的符合情况符合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头颅MR的影像学表现,对影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在不同发病时间诊断的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58例患者在72小时后均诊断明确,其准确率为100%,在6~12小时内的诊断准确率为55.32%,明显优于同期CT诊断的准确率。检出梗死部位78个,其中基底节区39.74%,额叶26.92%,顶叶12.82%,丘脑10.26%,其他部位病变10.26%。MRI诊断与OCSP符合率为腔隙性梗死(LACI)85.7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81.8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90.91%,后循环梗死(POCI)86.67%。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较高,是诊断脑梗塞的最佳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诊断准确率 OCS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5例妊娠胎盘植入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及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胎盘植入的符合率。结果磁共振检查胎盘植入的诊断符合率为89.3%,高于超声检查的84.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7.3%,明显高于磁共振或超声检查的符合率(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检查胎盘植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联合超声进行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 标签: 妊娠胎盘植入 磁共振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老年性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性脑微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T1WI、T2WI、FLAIR和磁敏感成像(SWI)扫描,对比不同序列扫描结果。结果T1WI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13.9%,T2WI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20.8%,FLAIR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61.1%,SWI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94.4%,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成像序列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价值,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性脑微出血 磁共振成像 敏感序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红常规磁共振的诊断应用情况。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肩关节损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磁共振检查,对扫描的三个层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处理,对其检查结果做相关分析。结果75例患者进行扫描的结果图像显示优所占比率为92.0%(69/75),差所占比率为1.3%(1/75),结果显示59例患者有肩袖部位的部分撕裂,其磁共振图像显示呈高信号,并且累及肌腱和关节面,16患者检查显示为肩袖完全撕裂,其高信号明显,遍布肌腱全层,并且肌腱显示不连续,有回缩松弛征象,未见三角肌下的脂肪线。结论在肩关节损伤的常规磁共振诊断能够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及周围情况,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图像信息。

  • 标签: 肩关节损伤 常规磁共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椎管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CT诊断和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诊断成功率和失败率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中诊断正确的患者16例,准确率为80%,乙组中诊断正确患者20例,准确率为100%,乙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管肿瘤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其优势明显,具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椎管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结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I对腔隙性梗死表现为位于脑白质区域的T1加权像上见低信号灶,T2加权像上见高信号灶,无占位效应。对脑干较小的腔隙灶也能很好地显示。经MRI诊断与临床准确率为86.6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引起的脑水肿,在MRI诊断上具有很大的价值,MRI可显示成像范围内所有血管是一种无创的,较为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吸虫病肝损伤核磁共振表现。方法收集我所2012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血吸虫疾病患者,采用1.5T西门子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肝信号分析采用肝实质信与同质平面组织信号对比,分析T2WI实质信号,包括肝脏的各个组织及组成部位、各种肝脏中血管等。结果血吸虫肝损伤患者MRI检查肝实质信号T2WI增高,信号比值高于正常患者,其中8例为非均匀性增高,12例患者化学位移成像同反相位相减后为低信号,无脂肪肝表现;肝脏形态正常者14例,肿大者10例;15例在T2WI薄层见门脉水肿表现,可见12例患者具有腹腔积液表现;胆囊正常者16例,8例患者不同程度缩小,胆囊壁增大,可以见窝区积液,胆管变细;MRCP显示左右支干变细,肝外胆管变细;脾大10例。肝损伤组患者肝各段T2WI信号均较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可以明确显示血吸虫病肝损伤程度以及位置,为血吸虫病肝损伤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肝损伤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将CT诊断结果和MRI诊断结果并与实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诊断的准确率为75.00%,而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中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窦血栓
  • 简介:摘要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和饮食作息的变化,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医疗领域当中,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自身的寿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为此,通过应用有效的诊断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肝细胞癌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医疗工作提供较多的参考和指导。文章针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诊断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检测48例前置胎盘患者,分析前置胎盘的类型;结果经手术确诊的48例前置胎盘患者磁共振检出4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植入型胎盘诊断符合率为84.6%;粘连型胎盘植入诊断符合率为72.7%;穿透型胎盘植入诊断符合率为50%;结论磁共振应用于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医生正确的临床处理,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妊娠风险重要保证。

  • 标签: 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 磁共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mRl)设备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磁共振成像,能将同样密度的不同组织和同一组织的不同化学结构通过影像显示表征出来。对于精神专科医院,颅脑检查是必检项目,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效果最佳,对脑部早期的缺血性病变特别敏感,另外对颅内出血及头部骨折外也有很高的敏感性,其他病变如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感染等均优CT,颅内移行区病变,不产生伪影,诊断独具优势。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OPER--0.35T磁共振是一种永磁低场强mRl,运行成本低,对疾病的诊断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的颅脑检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为了提高mRl的完好率,减低故障和运行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医疗安全,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制定安全措施是关键。

  • 标签: OPER--0.35T磁共振 医疗安全 维护保养 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核磁共振中的诊断评价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CT检查,对比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关节腔积液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大片不规则的片状长T1信号、长T2信号,高信号的STIR像;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较低的T1W1信号,较高的T2W1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骨质改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较低的T1W1信号,较高或较低的T2W1信号;半月板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半月板低信号影内可见椭圆形阴影或者球状、裂缝样阴影。结论核磁共振检测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弥补CT检测的不足,提高患者确诊率。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CT 诊断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磁共振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经影像与临床确诊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37例,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磁共振图像。结果37例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中,原发病变脑梗塞26例,其中大面积梗塞9例;脑出血8例;脑外伤术后3例。大脑脚或(和)脑桥基底部出现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22例。桥脑及大脑脚均萎缩17例,仅大脑脚萎缩16例,仅桥脑萎缩而大脑脚无萎缩2例,大脑脚及脑桥无萎缩2例。结论总结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病例基础、检查方法及磁共振表现,可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 标签: 锥体束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心脏磁共振是以检索心肌灌注和血管再生、左心室功能及重塑等信息为前提,但因延迟强化成像影响,导致其在弥漫纤维化、心肌微梗死等疾病鉴别中存在限制,但随着T1均衡强化成像的出现,能够弥补此类缺陷,成为鉴别机体是否表现为冠心病的关键措施。本文具体探讨了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疗中的进展。

  • 标签: 心脏磁共振成像 冠心病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