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免疫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更好,治疗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应将免疫治疗应用到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免疫治疗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的患儿一共有48例,对48例患儿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给予探讨。结果48例患儿当中47例恢复良好,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没有切口裂开或者不愈合的现象发生。结论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对患儿切口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并发症明显减少,进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术后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F)、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综合征(SS)、多发性肌炎(PM)、虹膜睫状体炎(IRI)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Smith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干燥综合征A/B抗原(SS-A/B),探讨自身免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抗核抗体ANA、ds-DN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取得家属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梅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以及质控措施。方法观察组为检验科进行质量控制的免疫检验血样100份,对照组为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免疫检验血样100份。将两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NS、AFP、血清C-P、CEA、CA199、CA125、CA724等免疫生化指标的变异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应用在临床免疫检验中能够减少数据偏差,促进免疫检验准确性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免疫检验分析 质量控制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3年某地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性,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年某地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其他县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加强免疫 接种率 综合评价 秩和比法
  • 简介:摘要生育一个先天性骨与关节畸形的孩子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灾难,先天性骨与关节畸形先天而成,治疗基本靠手术矫正,因此,对于本病应重在预防。中医学认为,先天性的骨与关节畸形多与父母体质强弱、房室交媾、胎教胎养相关。

  • 标签: 先天性骨与关节畸形 中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3~60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0例,房间隔缺损(ASD)2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结果均采用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住院时间4~11天、平均5.5天,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没3个月进行复查心脏彩超,经过6~20个月的随访,66例患者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内容及方式。方法通过对56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6例垂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3~5月眼睑闭合,外观良好,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本病愈合,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30例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并发浅前房1例,前房积血1例,感染1例。护理满意度满意20例,一般18例,一满意2例。结论实施手术围术期综合护理,保持现有视力。家属能获取疾病护理知识。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能完成日常生活。

  • 标签: 先天性青光眼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对本院从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手术过后,短期内出现胆漏的有1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一例胰漏,也无一例死亡病例发生。对8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有轻度胆管炎,另外7例患者均痊愈,并无胆管狭窄等表现。结论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影像学检查、分析是该病诊断的最重要依据。

  • 标签: 成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诊治逐步向微创方向进展,本文主要论述近年来对于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相关诊疗的进展及特点,为研究先天性梨状窝瘘提供科学的治疗参考。

  • 标签: 先天性梨状窝瘘 内镜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原则。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患者,对其进行一期根治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手术,15例患者痊愈出院,未曾发生并发症。8例新生儿患者发生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有2例新生儿患者死亡,病死率为8%。治疗后,23例新生儿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VP)、肺动脉内径(PA)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患者,需要在早期就开始治疗,而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筛查价值。方法整理和分析妊娠大于20周,分娩前有高危倾向孕妇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共300例。结果共发现21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6例,单心房2例,左侧三房心1例,单心室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5例,心包积液2例及心律不齐1例,心动过速2例。阳性诊断率7%。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畸形,评价胎儿心功能的有用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受孕妇体形、胎儿体位以及检查者的经验积累等多方而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胎儿心脏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9例,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予以特殊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有效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并分析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玉屏县合管局调玉屏县疾控中心在2014年1月~2014年9月之间1000例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儿童和1000未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儿童为研究对象,以给予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为实验组,未给予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麻疹发生率。结果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儿童的麻疹发生率0.001,未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儿童的麻疹发生率为0.00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有效的降低麻疹的发生率,应该积极的推广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 标签: 儿童 麻疹疫苗 强化免疫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先天性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小儿唇腭裂患者32例手术中麻醉方法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于静脉诱导下成功气管插管,术中无困难气管。麻醉时间平均为1.5±0.3小时,麻醉效果佳。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吸麻醉药,术毕2~25分钟患儿清醒后拔管送监护病房监护24小时,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唇裂修补术选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辅以双侧眶下神经阻滞。双侧唇裂与腭裂修补术中出血较多,应该行气管插管。

  • 标签: 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 麻醉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