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期
  • 机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县级医院对重大车祸伤急诊急救的方法和对策。方法通过对我们前三年来急诊科对120急诊急救的重大车祸伤的案例作为原始资料,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从接急救电话到伤病员离开急诊科全过程制定科学的、量化的、程序性的流程并予以实施,将实施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好转治愈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转院率降低了2.77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了0.53个百分点,急救出诊时间缩短了4.1分钟,使得急诊急救中重大车祸伤的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抢救和治疗。结论科学的急救流程,对重大车祸伤的抢救能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5-15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5期
  • 机构:由“自闭症之声”资助的史上最大自闭症基因组研究项目发现,自闭症的遗传基础要比之前认为的更复杂,大多数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兄弟姐妹拥有不同的自闭症相关基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控中心在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全球卫生》上发表《中国涂阳耐多药肺结核普遍可及服务综合模式效果研究:干预前后对比研究》成果显示,应用快速诊断技术大大缩短了诊断和治疗延误,诊断延误由原来的57天缩减到7天,治疗延误由原来的139天减少到14天,避免和减少了患者在等待诊断期间失去联系和死亡。干预期间加强了耐多药结核病规范治疗,杜绝了使用不合理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了社区随访和全程督导治疗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6个月治疗效果,70%患者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C中检测MnSOD的意义。方法运用WST-1方法检测所收集的肝癌、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MnSOD的含量。结果Mnsod在组织中的含量正常肝组织、癌旁组、肝癌组比较逐步明显下降,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SOD的含量下降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MnSOD可能作为治疗肝癌的靶点之一。

  • 标签: HCC MnSOD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ITP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PAIgG、PAIgM)。结果ITP组患者PAIgG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AIgM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是ITP患者诊断、治疗反应的有用指标。

  • 标签: 紫癜 相关抗体 PAIg 血小板 ITP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孕早期(孕11-13+6周,CRL45-84mm)正常胎儿IT厚度的超声测量值及其随着孕周(顶臀径)增加的变化规律,孕早期检查胎儿IT厚度在早期筛查开放性脊柱裂和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在孕11-13+6周时孕妇常规接受超声检查来筛查染色体异常,通过胎儿的正中矢状切面来测量颈部透明层厚度和显示鼻骨,同时超声检查在该切面中的胎儿第四脑室前后径表现为可清晰显示的无回声区,即为颅内透明层,介于脑干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之间。将筛选出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胎儿第四脑室的前后径(即IT厚度)测量值及其顶臀径测量值作为研究数据,经统计分析后研究其随着孕周增加的变化规律,所有数据图像均电子存档。结果孕11-13+6周时,超声检查正常胎儿的正中矢状切面上第四脑室均可正常显示,并且其平均前后径随着顶臀径的增加而从顶臀径45mm时1.0mm增加到顶臀径84mm时2.0mm,胎儿IT测量值随孕周增长而呈线性增加(r=0.736,P<0.01)。讨论孕早期(孕11-13+6周,CRL45-84mm)通过超声检查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不仅可以测量出颈项透明层厚度来早期筛查胎儿异常,还可以清晰显示鼻骨,腭,下颌骨,丘脑,中脑,脑干,延髓,第四脑室,而且可以测量出胎儿IT厚度及顶臀径。IT变小或消失不仅是孕早期筛查染色体缺陷的观察指标,更是孕早期开放性脊柱裂有价值的观察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颅内透明层 孕早期筛查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OSCC)中树突状细胞(DCs)的浸润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100表达标记DCs,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中DCs浸润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6),无转移组OSCC组织内DCs明显高于转移组,(P=0.010)。DCs浸润密度Ⅰ>Ⅱ>Ⅲ级,(P=0.030)。结论DCs浸润密度与OSCC分化程度及转移关系密切,DCs在抑制肿瘤肿瘤发展、转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胎妊娠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经超声检查的孕妇100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其中双胎产妇69例,异常12例;27例3胎产妇中6例异常。结论多胎妊娠的异常明显高于单胎,采用超声来诊断产前异常多胎妊娠是主要的手段之一。

  • 标签: 多胎妊娠 超声表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妇产科进行产检的24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的产检时间的早晚分为早检组(140例)和晚检组(100例),通过对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高危妊娠、新生儿窒息、畸胎儿以及死胎死产情况。结果早检组孕产妇的剖宫产、高危妊娠、新生儿窒息、畸胎儿以及死胎死产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规范产检能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有效降低产妇发病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 标签: 孕妇 产前检查 临床意义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1期
  • 机构:从宁波的云医院,到阿里的免费HIS系统,医和药似乎已在云端打通。“云”能带来什么变革?“云”对医疗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8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免疫检验,观察两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4.76%,同对照组14.29%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前免疫检验,能够有效纠正及减少高危妊娠,提高生育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产前检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精品课程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 标签: 药理学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更年期保健在社区的开展,探讨工作开展的意义。方法对15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相关症状的妇女,根据症状的不同,以健康教育、体检、心理疏导、中医及激素替代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更年期保健的开展,观察期限一年。结果156例妇女在一年内更年期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78例已经平稳渡过了更年期(8例已成功取出节育环);55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疗效显著;23例行激素替代治疗,无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社区开展更年期保健因为工作方式多样化,医患联系紧密等优点,不仅使更年期妇女充分认识疾病,降低心理负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广大妇女安全平稳渡过更年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及用药监督指导,保证了用药安全及疗效,而且方便妇女,减少到大医院就诊的多个环节,节约医疗资源,缓减了大医院的工作压力,所以更年期保健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 标签: 更年期保健 社区开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恢复情况是否改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办法,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患儿恢复较好,各项机能在短期内均有较好的转变,而对照组患儿部分表现出其它合并症,较实验组恢复慢。结论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儿科患者的死亡率,还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病后快速恢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临床实践 加强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上尿路结石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探讨上尿路结石成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91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标本来源分别为PCNL、URSL、ESWL、腹腔镜手术以及开放手术取出。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结果男性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30~59岁,女性为40~59岁;男性多于女性。单纯性结石338例,占37.14%;混合性结石572例,占62.86%。结石成分检出率最高的是草酸钙(89.45%),其次是碳酸磷灰石(56.37%),无水尿酸或尿酸铵、磷酸镁铵、二水磷酸氢钙、胱氨酸等成分较少。男性和女性无水尿酸/尿酸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16.02%、8.64%,磷酸镁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3.48%、10.42%(P均<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为主,混合成分居多。年龄、性别对上尿路结石形成有一定影响。这可为本地区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病因探讨和预防复发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成分 红外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创伤的CT诊断准确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66例,入院后66例患者均行B超和CT两种检查方式,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发现,6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患者术前B超检查结果中有53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80.30%;CT检查结果中有62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93.94%。CT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显著意义,可有效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面积、位置与类别,能保证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对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腹部创伤诊断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 标签: 腹部创伤 CT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630在胃癌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用茎环实时RT-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细胞及癌旁组织中miR-630的表达,并分析miR-630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选用茎环实时RT-PCR方法检测miR-630表达的敏感性较强和特异性表现良好。miR-630在胃癌细胞组织中的表达(0.85±0.24)明显小于正常胃组织(1.63±1.02),统计学差异很明显(P<0.05)。miR-630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细胞组织体中的表达(0.65±0.13)低于未发生转移的胃组织中的(0.94±0.48,P<0.05);在已经高度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小于分化较小肿瘤组织中的,其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miR-630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NM分期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miR-63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一定关联。miR-630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新靶标。

  • 标签: 微RNAs 胃肿瘤 肿瘤转移 miR-630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理念的延伸也说明社会对护士人文修养要求的提高。哲学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了护士的哲学修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哲学修养 护理质量 护理程序 护患关系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市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3023位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血液检测,进而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源性传染疾病进行检测对我国临床治疗以及医患矛盾的解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疾病指标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 标签: 输血前 传染疾病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