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徐静

徐静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河北邯郸056002)

【摘要】目的:对腹部创伤的CT诊断准确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66例,入院后66例患者均行B超和CT两种检查方式,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发现,6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患者术前B超检查结果中有53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80.30%;CT检查结果中有62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93.94%。CT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显著意义,可有效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面积、位置与类别,能保证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对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腹部创伤诊断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44-02

腹部创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所有创伤的0.4%~4.2%,其病死率占所有创伤病死率的10%[1]。而造成腹部创伤的主要原因则是车祸、坠落伤以及摔伤等各种事故。该病患者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便血等临床症状。腹部创伤往往情况危急,因此,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损伤情况,了解损伤面积、位置及类别是有效治疗腹部创伤的关键。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可以更准确的判断伤情,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有效帮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腹部创伤患者66例,通过B超和CT检查,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66例,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16~58岁,平均(34.3±4.5)岁。损伤原因:车祸伤32例,坠落伤16例,锐器伤12例,摔伤6例。患者受伤至入院就诊时间45min~1d。针对本组6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66例腹部创伤患者给予B超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采用HITACHI-420B超检查仪进行B超检查,检查范围针对患者整个上腹部,目的是判断患者腹腔内是否有游离液存在,若存在游离液则检查结果为阳性[2]。采用岛津CT扫描仪行CT检查,检查范围是针对患者腹部进行全面扫描。检查前设定CT扫描层的厚度与层间距,一般设定厚度为5~10mm,其间距在5~10mm。先行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肾下极以及腹膜后腔与肠道,检查存在游离液、脏器破裂、血肿即可判定为阳性。

检查完成后,由读片经验丰富的影像专家以及外科手术医生共同判断图像情况,通过分析探讨得出诊断。将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病史病情得出治疗方案进行手术治疗。将手术后结果与术前B超和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若B超和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符则表明检查结果准确,若与手术结果不符则表明影像检查结果不准确。

2.结果

根据手术治疗后结果进行判断,6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脾损伤24例(36.36%),肠系膜损伤18例(27.27%),肝损伤11例(16.67%),膀胱损伤6例(9.09%),胰腺损伤4例(6.06%),胆道损伤3例(4.55%)。通过对66例腹部创伤患者给予B超和CT检查发现,术前B超检查结果有53例与手术结果一致,准确率80.30%;CT检查结果有62例与手术结果一致,准确率93.94%。CT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部创伤作为临床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创伤后患者往往表现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及便血等临床症状。腹部受到创伤后,常伴随多脏器的损伤,如肾损伤、肝损伤、脾损伤、肠道损伤以及膀胱损伤等,各脏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准确判断伤情,多发伤及血管损伤并发症变化快,病情变化急,若未能准确判断损伤情况,延误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

以往腹部创伤主要依靠判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以及腹腔穿刺、连续血象监测等进行诊断,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内脏造成损伤,对治疗及恢复产生影响。且由于腹部创伤易引起多发伤,次要症状掩盖主要症状,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会延误手术最佳时机。因此,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损伤情况,了解损伤面积、位置及类别是有效治疗腹部创伤的关键。

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腹部创伤的重要参考,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发现,6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术前B超检查结果有53例与手术得出的结果一致,准确率80.30%;CT检查结果有62例与手术得出的结果一致,准确率93.94%,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的准确率。

根据本组实验结果不难看出,B超和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要明显优于B超检查结果。腹部创伤的CT检查结果具有更为显著的特异性,对创伤程度、位置、类别等的判断更为敏感与准确,可迅速正确地判断患者腹部脏器以及相关组织的受损情况,是腹部外伤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患者的一种首选影像学临床检查方法[3]。

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可以得出,行CT检查时,患者积极配合,指导患者憋气进行扫描,若患者由于伤痛导致无法配合检查,可给予少量镇静剂注射,以减少CT检查中运动伪影的产生。先行平扫检查,若怀疑存在脏器破裂,应及时行增强扫描。如果CT检查结果并无异常情况出现,还需注意患者CT检查影像资料的细微征象,若患者脾实质细微不均,且存在左肾前筋膜增厚,则不排除存在迟发性脾破裂的征象的可能,需要对患者进一步观察分析[4]。

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扫描的范围要全面,应该上至膈顶以及肺底区域,下至双肾下极。并且主张胸、腹联合诊断,一般要在20~30s内完成扫描工作。CT诊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检查快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对于多发伤以及血管损伤的检查结果并不理想[5]。

若遇腹部创伤患者,首先要采取一系列帮助稳定其生命体征的措施,在诊断以及治疗时,要结合患者以往病史综合判断,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CT在诊断腹部创伤时的准确度与敏感性较高,可以为医生判断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帮助,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谢庆伦.腹部创伤CT诊断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01):72-73.

[2]阮明波,张波.浅析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上的应用价值[J].影像技术,2014(02):3-4.

[3]吴凤英.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54-55.

[4]曹文彬.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06):22-23+26.

[5]李晶.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1(08):1339+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