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IUGR)与围生期发病率、病死率显著相关。研究发现临床常用的脐动脉(umbilicalartery,UA)多普勒指标不能有效地检出迟发型IUGR胎儿(即妊娠晚期方诊断为IUGR的胎儿)。这类胎儿围生期不良预后的风险可明显高于正常胎龄儿,尤其神经系统发育欠佳,甚至影响幼儿期神经行为发育。许多研究已提出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多普勒指标对于诊断迟发型IUGR具有重要意义,如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iddlecerebralarterypulsatilityindex,MCA-PI)、脑-脐动脉搏动指数比(cerebral-umbilicalpulsatilityratio,CPR)、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middlecerebralarterypeaksystolicvelocity,MCA-PSV)。近年来某些MCA指标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质疑,而一些新指标或许能弥补该不足,如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多普勒指标、脐静脉(umbilicalvein,UV)多普勒指标。本文就多普勒超声诊断迟发型宫内发育迟缓的意义及新的诊断指标进行综述,期望找到能更敏感、更有效地诊断迟发型IUGR的方法,从而降低胎儿围生期不良预后风险。

  • 标签: 宫内发育迟缓 多普勒超声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椎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碳酸酐酶Ⅸ(CAⅨ)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5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6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Galectin-3、CAⅨ的表达情况。结果1Galectin-3、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和59.0%,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Galectin-3及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患病年龄状况无关(P〉0.05);2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Galectin-3与CAⅨ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2,P〈0.01)。结论Galectin-3、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肿瘤浸润、转移,可能成为指导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半乳糖凝集素-3 碳酸酐酶Ⅸ 卵巢上皮性肿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人染色体端粒酶(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6例宫颈石蜡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18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或鳞状上皮化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m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组30例;CINⅠ-Ⅱ组28例;CINⅡ组35例;CINⅢ组35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初治15例(鳞癌11例,腺鳞癌3例,腺癌1例),治疗后复发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标本的hTERC基因表达情况,并与宫颈癌其他筛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CINⅠ、CINⅠ-Ⅱ、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中hTERC基因扩增率分别为5.6%、10.0%、32.1%、65.7%、88.6%及95.0%。对照组和CINⅠ组hTERC基因扩增率均显著低于CINⅠ-Ⅱ、Ⅱ、Ⅲ级和宫颈癌组(均P〈0.05);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的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递增而逐渐增加(χ2=12.270,P〈0.05)。(2)宫颈组织hTERC基因检测对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1.1%、79.3%、80.4%、85.9%、73.0%、3.92、0.24及0.60。结论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检测对宫颈高度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ALND中保留ICBN的患者有90例(ICBN保留组),切除ICBN的患者有138例(ICBN切除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时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的感觉进行观察。两组患者间感觉异常发生率和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淋巴结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1、6、12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2%(38/90)、43.3%(39/90)和33.3%(30/90),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的84.1%(116/138)、81.2%(112/138)和80.4%(111/138)(χ2=43.491、34.847、51.214,P均〈0.001)。术后1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27.8%(25/90)比46.4%(64/138),χ2=7.918,P=0.005];而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相似[13.3%(12/90)比21.0%(29/138),χ2=2.179,P=0.140;8.9%(8/90)比15.2%(21/138),χ2=1.965,P=0.161]。术后1、6、12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的客观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35.6%(32/90)比76.8%(106/138),41.1%(37/90)比76.8%(106/138),31.1%(28/90)比76.8%(106/138),χ2=38.807、29.693、46.953,P均〈0.001)。并且,ICBN保留组与ICBN切除组患者间淋巴结的检出数目相似[(19±4)枚比(18±3)枚,t=1.848,P=0.066],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也相似[术后1个月:11.1%(10/90)比15.2%(21/138),χ2=0.782,P=0.377;术后6个月:15.6%(14/90)比15.9%(22/138),χ2=0.006,P=0.938;术后12个月:16.7%(15/90)比15.9%(22/138),χ2=0.021,P=0.885]。中位随访14个月(12~41个月)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乳腺癌ALND中保留ICBN在术后早期可以明显降低感觉异常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B7同源体1(B7-H1,即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5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4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1例。收集其乳腺肿物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类组织中B7-H1和IL-2的表达情况。B7-H1、IL-2阳性表达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B7-H1、IL-2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7-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79.6%(35/44)比22.6%(7/31),χ2=23.951,P=0.001],而I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31.8%(14/44)比71.0%(22/31),χ2=11.168,P=0.001]。在44例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cm、组织学分级较高、有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以及TNM分期ⅢA~Ⅳ期者,其B7-H1的表达较高(χ2=4.589、7.717、4.475、15.725、22.211,P=0.032、0.014、0.034、0.000、0.000),但是,肿瘤直径〉2cm、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ⅢA~Ⅳ期者IL-2的表达却较低(χ2=12.049、14.850、6.147,P=0.001、0.000、0.013)。结论B7-H1、IL-2与乳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两者存在联合参考价值,并有望成为指导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新指标。

  • 标签: 细胞凋亡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白细胞介素2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mRNAbindingprotein3,IMP3)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德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取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后的宫颈组织标本85例,其中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期7例、Ⅱ-Ⅲ期11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情况,对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及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分析IGF-Ⅱ及IMP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CINⅡ-Ⅲ期组及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宫颈癌组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否、肿瘤分化程度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患者的IGF-Ⅱ及IM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可为宫颈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可将其作为宫颈癌筛查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