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部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足踝部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患者。在实际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踝关节融合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半年骨性融合率更高(P<0.05),在术后1年后,观察组的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足踝部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融合术 足踝部 创伤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40例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基础上实行感染预防措施,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感染发生率为20%。结论感染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帮助患者减少手术后的再次伤害,促进患者正常恢复,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临床观察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踝部骨折患者采取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骨科诊治的126踝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研究组以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的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可充分发挥其微创优势,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骨折愈合效果显著。

  • 标签: 踝部骨折 不同方法 骨折愈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分析固定下胫腓联合对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本次的对象,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术中追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下胫腓联合予以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术后1年,待骨折愈合,取内固定时,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以评估该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Kofoed评分标准,术后67例患者中55例踝关节功能为优,占比82%,9例踝关节功能为良,占比13%,总的评分优良率达到9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手术治疗,术中追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下胫腓联合予以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骨折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时的踝关节功能。结果急诊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择期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早于择期组(P<0.05),术后1年时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择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1年后的功能恢复疗效相当,但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标签: 踝关节骨折脱位 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我院骨科近来2年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及临床路径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总满意率72%,临床路径组总满意率98%,差异显著(P<0.05);组间护理后SAS、SVS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踝关节骨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短肌腱移位治疗,实验组接受骨膜移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结果经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过程中,采用骨膜移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 下胫腓联合 分离踝关节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实施髋关节融合术,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实施髋关节融合术,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行克氏针固定,对照组37例行重建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63%,与对照组16.22%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关节融合术用于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髋关节融合术 克氏针 髋关节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措施。方法通过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测量、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下肢稳定性测试等,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结果踝关节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及下肢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踝关节部位容易发生损伤,损伤急性期通过POLICE原则处理,后期对踝关节进行包括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在内的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复杂,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康复。

  • 标签: 踝关节 运动损伤 机制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疼痛护理的措施实施,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促进患者的骨折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疼痛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玻璃酸钠联合骨创伤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病患30例,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其中给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设为常规组,本组共15例病患,另一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设为治疗组,本组共15例病患,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病患的Kofoed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玻璃酸钠联合骨创伤治疗仪,可有效缓解病患的疼痛,促进病患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骨创伤治疗仪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效贴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效果,为后续的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进行统计,选出其中68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依据对患者治疗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一组为34例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另一组为34例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的采用肌效贴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肌效贴结合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肌效贴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症,还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肌效贴 体外冲击波 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30例在本院进行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例患者。参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采用了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方式。观察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多于研究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lisfranc(跗跖关节)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关节融合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有无本质上的不同。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lisfranc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融合术,实验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均比实验组差,P<0.05。结论比起关节融合术,在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的过程当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推广价值高。

  • 标签: 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关节炎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4例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06月—2018年10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用于膝关节关节炎患者,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综合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0月-2018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治疗的1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7例;Rockwood分型Ⅲ型15例,V型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肩关节活动度;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有3例发生复位丢失,2例出现骨道扩大;住院时间为(6.6±2.1)天;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平均为155.1°±20.7°、外展上举平均为140.1°±25.3°,ASES评分平均为(90.3±9.4)分;结论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有利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关节镜 Endobutton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72例,将所选患者手术治疗措施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将其中36例实施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36例实施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纳入本次研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不同程度的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2.67±0.15)分(4.30±1.02)分得出观察组手术治疗措施更佳的结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情况,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关节镜 有限清理术 广泛清理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行切开引流法治疗,实验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患儿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关节镜下清理术 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关节骨性关节炎时使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0人,参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温针灸治疗,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临床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远超过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温针灸治疗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 标签: 温针灸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12月期间接收的78例膝关节交叉韧带受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关节镜组,每组39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治疗关节镜组运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与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IKDC、Tengner评分与Lyrshohn评分,关节镜组治疗后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满意率,关节镜组为94.87%,常规组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整体恢复效果相对较好。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