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融合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治疗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选取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通过骨性融合率和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AnkleHindfootScale)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踝关节稳定性都得以提高,患者末次随访AOFAS总评分(80.95±3.38)分优于术前AOFAS总评分(42.27±4.48)分,手术前后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纠正畸形,提高早期骨性融合率,改善足踝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踝关节融合术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江阴璜土医院收治的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至4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4周。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其中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踝关节骨折较为理想的方式。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和按揉治疗对照组,每组50例。连续治疗10日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χ2=6.3529,P=0.0117。结论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温针灸 急性踝关节扭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后的结构变化以及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踝关节不稳的关系。方法筛选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60例,比较患者双足的足底压力,进行运动学评估,分析关节失稳和骨性关节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侧组的足底压力数据显示,三个时期的动态压力以及静态压力均显著低于健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压力测试有助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的诊治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慢性踝关节不稳 足底压力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方式对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zur踝关节评分优良率、VA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非手术方式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实际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关节镜手术 非手术方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下肢洗伤方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结合下肢洗伤方治疗,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热敷治疗。根据Kofoed评分(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简称VAS疼痛评分)评价疗效。结果Kofoed评分治疗组优良率为优17例,良1例,可1例,差1例,对组优良率为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2例,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VAS评分,治疗组优良率为优1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对组优良率为优1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下肢洗伤方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更好,操作简单,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下肢洗伤方 踝关节扭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早期踝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预防由于张力增高导致的足内翻跖屈症状。方法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小腿的手指点血,以足少阳胆经穴位及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治疗前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MMT徒手肌力检查、踝关节深浅感觉测量。结果手指点穴结合运动疗法能有效诱发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使肌力产生持续有效收缩,并逐渐形成正确的运动模式,减少踝关节内翻的出现。

  • 标签: 手指点穴 运动疗法 脑卒中 踝关节
  • 简介:摘要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中的一种外科损伤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本次讨论,主要是将踝关节的解剖结构进行阐述,之后,对引发踝关节发生扭伤的因素进行总结,从而对踝关节扭伤防护以及康复的常用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本次研究,就是对防护以及康复情况的研究情况的进展进行展望。

  • 标签: 踝关节扭伤 防护方法 康复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确诊;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诊断、X线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MRI诊断显示有1例患者为骨挫伤、7例患者为骨折、10例患者为胫距韧带损伤、16例患者为腓距韧带损伤、20例患者为跟腱损伤,MRI诊断各损伤类型与X线诊断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中磁共振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磁共振的速度较快、无创伤性、诊断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应当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诊断 X线诊断 踝关节急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Ⅱ度旋后内收型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的踝关节骨折行双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治疗的32例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双钢板治疗处理,观察骨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0.26±0.25)个月,骨愈合平均时间(11.25±2.33)w;踝关节背伸平均(16.24±2.85)°,踝关节跖屈平均(39.26±5.32)°;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0.63%,其中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丢失胫骨远端关节面;末次随访发现迟发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各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Ⅱ度旋后内收型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的踝关节骨折行双钢板治疗可充分支持固定胫骨远端关节面,改善踝关节功能,预防复位丢失,且并发症少。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旋后内收型 双钢板 胫骨关节面压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所有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实施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实施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锁定钢板 拉力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WI序列在儿童患者踝关节骺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踝关节外伤儿童患者进行MR检查,每例患者行T1WI,FS-T2WI,SWI序列扫描。对比SWI序列与T1WI,FS-T2WI序列对儿童踝关节外伤骺板的影像表现,并对其中4例进行MR随访复查。结果12例患者中,T1WI及FS-T2WI序列发现骨髓水肿9例,其中4例伴有骨骺损伤,3例无异常表现。SWI序列显示5例骺板内无异常信号,7例骺板内存在斑点状低信号,其中1例随访中考虑骺板生长紊乱形成。SWI序列对于儿童踝关节骺板损伤的骨折线及骨髓水肿征象显示与T1WI,FS-T2WI序列对比无优势,SWI序列对儿童踝关节骺板结构及骺板信号的观察优于T1WI,FS-T2WI序列。结论SWI对儿童踝关节骺板结构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与MR常规序列相比,SWI对骺板内信号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诊断儿童踝关节骺板隐匿性损伤以及生长紊乱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 标签: 磁敏感加权 儿童 踝关节 骺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临床结果。方法抽选2011—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2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10例,A组患者接受急诊手术,B组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指标评分A组住院时间(12.6±3.2)天,B组(15.3±3.5)天,t=6.2154,P=0.0235。(2)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A组(90.5±8.5)分,B组(87.2±6.5)分,t=1.2654,P=0.1325。(3)并发症发生率A组10.0%,B组20.0%,χ2=1.3254,P=0.3261。(4)骨折愈合时间A组(13.5±3.5)周,B组(16.5±4.2)周,t=5.3202,P=0.0024。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结果比较中,实施急诊手术,其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实施择期手术的B组,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康复。

  • 标签: 踝关节骨折脱位 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接受择期手术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参照组,而以接受急诊手术的43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解剖复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骨折解剖复位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急诊手术治疗,手术耗时短,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复位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 踝关节骨折脱位 临床疗效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探究分析该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中。结果完成护理后,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后足功能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 术后康复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或传统解剖定位下进行区域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纳入300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行区域阻滞的踝关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区域阻滞作为超声组,另200例患者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下进行区域阻滞作为传统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超声组患者术后2h、12h以及24h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超声组、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4.00%,超声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在踝关节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较好,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传统解剖 区域阻滞 踝关节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各15例,保守组行手法复位,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86.67%VS93.33%),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无论是行保守疗法还是手术疗法,都有显著的效果。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保守疗法 手术疗法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腓骨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转Ⅲ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50例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各25例。比较他们的具体并发症情况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并没有差异性,后外侧入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经腓骨入路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外侧入路治疗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较短,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也比较好。

  • 标签: 经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治疗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动静脉泵是目前创伤骨科常用的辅助治疗仪器之一,但是就目前文献报道来看,其主要应用在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对其促进患肢消肿,缩短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准备时间方面报道较少。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踝关节周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而目前困扰临床医护人员最大的问题是踝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前患肢消肿,争取提前手术时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的问题。因此,笔者在结合工作实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动静脉泵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应用的背景、原理、疗效、临床意义及展望等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动静脉泵 踝关节周围骨折 肿胀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经皮微创内固定)和对照组(46例,传统切开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能够缩短踝关节骨折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在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骨折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