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脱垂治疗中单线平衡法单圈粘膜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单线平衡法单圈粘膜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期间及手术后住院期间缝扎止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患者出现疼痛、水肿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脱垂治疗中单线平衡法单圈粘膜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严重脱垂痔 单线平衡法 单圈痔上粘膜环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痔疮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本病患者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进行黏膜切吻合治疗,3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痊愈出院,在术后没有复发出现,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有不用程度的复发,已对其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本病患者施行痣黏膜切吻合较传统方法疗效更好,安全系数及效率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痔疮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吻合器黏膜环形切除对患有重度痔疮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重度痔疮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传统临床外科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吻合器黏膜环形切除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重度痔疮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吻合器黏膜环形切除对患有重度痔疮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重度痔疮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切钉合(PPH)在环状混合手术治疗中与传统痔疮外剥内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环状混合患者87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PPH组45例(A组)和传统外剥内扎组42例(B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PPH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相对高(P<0.05)。结论PPH在治疗环状混合时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等显著特点,是环状混合的较好治疗方式。

  • 标签: PPH术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多黏膜切除(MBM)对食管早癌、癌前期病变的治疗疗效,评价MBM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03月至2014年12月行MBM,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深度及范围,术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早癌、癌前期病变。结果本组36例患者,36次MBM中出现4次创面出血,追加氩离子凝固(APC)治疗,1例中喷泉样出血,予钛夹二枚止血成功。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食管穿孔;1例发生食管轻度狭窄,无需扩张治疗,6个月后逐渐恢复。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内镜下多黏膜切除操作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用时短等优点,术前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黏膜切除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下多环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期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期良性肿瘤在电子结肠镜下行粘膜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经相关检查确诊的大肠早期良性肿瘤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行电子结肠镜粘膜切除治疗;对照组4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检查发现病变切除率均达到100%,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粘膜切除对治疗大肠早期良性肿瘤可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子结肠镜 粘膜切除术 大肠早期良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究痔疮患者行吻合器黏膜围手术期护理要点。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痔疮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实行吻合器黏膜进行治疗,且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内容划分为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三个部分。122例痔疮患者的痔疮块全部回缩,并未发生脱垂现象,治愈率为100%。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7±1.3)天。采用吻合器黏膜对患有痔疮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具有较轻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小等优点,但是在围期对患者的护理能够提升吻合器黏膜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与传统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改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甲状腺切除较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手术时间、降低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小切口改良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手术临床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来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行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15例进腹手术,15例腹腔镜手术),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进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应用,六小时后下床活动,24小时内肝门排气例数,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费用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L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OA组(60.0%)(P<0.05);L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放置引流管低于OA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A组的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应用例数、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例数与术后24小时内肛门排气例数与O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LA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OA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行阑尾切除,特别是阑尾穿孔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暴露小,视野清楚,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可以对腹腔全面探查,对腹腔鉴别诊断具有主要意义,目前,腹腔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腹腔镜阑尾切除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现已成为一种技术成熟,治疗效果明确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手术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与开腹胆囊切除(OC)两种式不同的护理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将胆囊切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并对两组式不同护理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相比,观察组可大大减轻基础护理负担,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由于具有安全、组织损伤轻、出血少等微创优点,已成为治疗胆结石患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与腔镜胆囊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77例急性胆囊炎分为腔镜组(40例)与开腹组(37例),开腹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治疗,而腔镜组采取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耗时更短、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开腹 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腹腔镜胆囊切除(LC)、小切口胆囊切除(M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08.10~2012.10在我院分别进行LC与MC的158例患者,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结果LC组术后并发症例数、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需止痛剂病例数明显少于MC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MC组,P<0.05。结论LC对胆囊切除患者机体的损伤、应激反应小,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效果好于MC。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预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巨大纵膈肿瘤切除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巨大纵膈肿瘤切除治疗的3例纵膈肿瘤患者,对纵膈肿瘤患者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进行分析。结果3例纵膈肿瘤患者在接受纵膈肿瘤切除后并未出现死亡,且在术后恢复出院,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胸腔积液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经过我院的治疗之后,出现胸腔积液并发症的患者也已痊愈出院。结论纵膈肿瘤切除在纵膈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护人员还要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以获取患者家属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巨大纵膈肿瘤切除术 护理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麻醉方法。结果三种麻醉方法均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要求,手术顺利进行,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影响小,患者苏醒快,麻醉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麻醉方法处理,麻醉方法选用恰当,更能发挥各自优势及处理好病情与安危问题。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子宫肌瘤经腹肌瘤切除与子宫切除两种手术方法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经腹肌瘤肌瘤切除,试验组给予子宫切除,对比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实施较为恰当的手术,所得到的治疗效果各不相同。

  • 标签: 子宫肌瘤 肌瘤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及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贲门胃底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进展期贲门胃底癌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者(TG组)60例,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者(PG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学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在术后1月两组患者血清学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在术后6月及12月,TG组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改善较PG组更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TG组患者与PG组患者相比较,其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年生存率TG组明显高于PG组。结论对于进展期贲门胃底癌患者,根治性全胃切除相比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能够取得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是进展期贲门胃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贲门胃底癌 根治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胃切除及近端胃切除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30例行全胃切除的AEG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30例行近端胃切除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胃癌特异性评价量表(QLQ-STO22)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饮食受限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反流、味觉改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近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治疗AEG,术后均会合并不同程度并发症,实施全胃切除者味觉及反流得分更低,实施近端胃切除者饮食受限程度更轻。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癌 近端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2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118例。开腹组给予阑尾炎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开腹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 开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和防范要点、预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部分切除,治疗组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治疗组的并发症反生率(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是公认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疾病 甲状腺全切除术 疗效 预防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