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医生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县级医院儿科医生73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基线测评,在测评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工作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再于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SCL-90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初次SCL-90心理健康测评,儿科医生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与常规模分相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总均分及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偏执因子方面的得分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仍然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各项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医生与传统的人群相比,其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加强对儿科医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对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SCL-90 心理状况 思想教育
  • 简介:摘要新生是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之一,因为新生年龄特殊,病房又无家属陪护,而且大多是病情变化快的急重症患儿,护理风险就相对比较高,即使是基础的护理工作也有可能带来风险。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医院可以针对各种风险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甚至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010年-2012年实习护士在新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总结,提高实习生带教效果。方法根据大纲要求制订带教计划,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及考核,提前两天告知实习护士讲课内容,让实习护士做好准备,采用集中授课和临床带教相结合、考核、持续改进的方法,使实习护士临床实践考核达标。结果达到预期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持续改进实习生培训方法,关注带教效果,是提高实习护士带教质量有效地方法之一。

  • 标签: 新生儿科 有计划的实习护士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护士对新生抚触的认知及实践情况,并探讨影响其结果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3所医院共67名护士进行调查,统计处理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为得分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结果护士对抚触认知方面的得分较高,而行为得分较低。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行为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工作年限对护士行为得分的影响是通过职称起作用的。结论护士能够很好地认识到抚触对新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抚触的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抚触 新生儿科护士 认知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新生死亡原因变化,为提高新生疾病防治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本组资料通过对我院儿科10年住院新生5363例中死亡的76例(病死率1.42%)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死亡相关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救治水平。结果10年住院新生5363例中死亡的76例(病死率1.42%),新生死亡原因顺位情况,早产占46.05%,新生窒息占28.77%,新生肺炎占10.53%,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占5.26%,先天性心脏病占3.94%,先天性肛门闭锁占3.94%,新生破伤风占2.6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窒息的发生,早期诊断新生肺炎、治疗和护理及健康知识的宣教应成为我院医疗卫生及预防工作的重点,以降低新生疾病发病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疾病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是否能降低新生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住院天数。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新生的所有病例为研究对象,共计817例,将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新生所有病例纳入监测组(N=423)进行目标性监测,将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新生所有病例纳入干预组(N=394)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实施感控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实施不同临床干预措施后的感染发生率(%)以及新生平均住院天数(d)。结果(1)在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监测组新生的住院时间显著的高于干预组新生的住院时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84,p=0.0000);(2)在感染发生情况上,组间比较,监测组新生的感染发生率显著的高于干预组新生的感染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00,p=0.0177)。结论在针对新生医院感染管理中,与常规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相比较,我院所提出新生医院感染干预的措施可以显著的降低新生感染发生率、缩短新生住院时间,是新生医院感染防控的理想选择。

  • 标签: 新生儿科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皮静脉留置针行逆向静脉穿刺在新生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30例3~28天在新生住院的患儿的头皮静脉进行逆向穿刺并观察穿刺成功率,注意观察输液肿胀、滴速。结果操作顺利,静脉输液顺利无肿胀,效果良好。结论头皮静脉逆向穿刺在新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逆向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 传统静脉穿刺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泉州市某两家医院89名新生护士进行工作倦怠现象调查。结果值夜班护士在情感衰竭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在工作态度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护士在成就感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护士存在中度工作倦怠现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新生护士工作倦怠现象,适当增加护士的人员配置,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加强护士培养力度,加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提高护士待遇,从而有效改善新生护士的工作倦怠现象。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士 工作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治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新生收治的3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1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工作风险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新生儿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原因以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新生2015年3月—2016年5月发生的10例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从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不良事件原因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不良时间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10例不良护理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时造成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管理不善以及专业水平不足(P<0.05)。不良护理事件在上午时间段的发生率为60%,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的发生率(P<0.05)。护士的专科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3年以上的发生率(P<0.05)。结论护理人员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专业水平不足、管理不善、工作时间、工作年限等都是导致发生不良护理时间的原因,因此,针对相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关键,通过改善护理工作中的不足,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科 不良护理事件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新生所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新生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新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归纳、探讨与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防范策略,以期改善我国新生护理的现状。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功能性超声心动图是床边超声实时并纵向评估心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判断病情和指导临床的新技能。在临床主要用于评估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24小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和监测动脉导管,评估肺动脉高压和其治疗效果,以及围产期窒息和新生败血症的血流动力学。

  • 标签: 功能性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 NICU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新生2011年5月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工作以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我院新生使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率、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逐月下降。结论医院2011年5月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工作以来,新生能有效的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

  • 标签: 抗菌药物 新生儿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积极干预高危新生,降低围产儿并发症。方法儿科医生针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时,提前进入产房,实现产儿科合作,参与评估与诊治的1920例新生为观察组,另选产儿科合作前分娩1866例新生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发生窒息79例,对照组发生窒息102例,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HIE发生率5例,对照组HIE发生率15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儿科合作可减少患儿发生窒息人数,明显降低患儿HIE发生率。

  • 标签: 产科 儿科 合作 高危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新生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0月的42例儿科疾病患儿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间段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常规组。所有患儿和健康儿童都进行血常规和CRP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升高情况和血常规情况。同时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单独血常规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细菌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CRP升高的为100%,远远高于常规组,同时在Ⅰ级、Ⅱ级、Ⅲ级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联合检测的相关数据明显高于血常规的相关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运用在新生疾病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CRP 血常规检验 新生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窒息复苏中应用产科与儿科合作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实行产儿科合作新生窒息复苏的新生作为观察组,选取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的行产儿科合作模式之前的新生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窒息、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新生窒息后死亡所占新生窒息比例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讨论采取产儿科合作模式进行新生窒息复苏能够有效降低新生窒息的发生比例,减少由于新生窒息导致的死亡,是围产儿管理中的有效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儿科合作 新生儿 窒息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静脉留置导管术在儿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内儿科193例患者采用静脉留置管术护理为观察组与传统护理模式组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9.7%,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3%;传统护理模式组满意度为76.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2%;两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新生静脉留置管术在儿科中积极的改善护理简单化,提高治疗效果,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并发症少,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导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新生护士素质培训,提高新生护理安全管理执行力。方法分析新生护士素质和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进行不断改进。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不断地培训,使新生护士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结论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修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是提高新生护理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条件。

  • 标签: 新生儿 护士素质 安全管理 执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组长在新生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护理质量控制,进行带教及指导、沟通和协调,来发挥护理责任组长的作用。结果责任组长带领本组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新生护理工作质量。结论责任组长在新生责任制整体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责任组长 责任制整体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新生期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新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入侵,从而对其以后的发育和成长产生影响。通过阐述新生的生理特点,分析了对新生应注意观察的事项和护理的重点,最后就新生疾病的预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