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从新生病房(NICU)的基础环境、声音、灯光、新生的体位、疼痛、抚触、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说明环境因素对NICU新生病情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找出新生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根据目前国外临床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归纳对新生病房(NICU)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感染的主要因素除了新生本身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和侵入性操作因素,环境因素占比例较重。结论新生监护病房(NICU)是院内感染高危区,加强护理是控制新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监护病房 环境 医院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240例,对其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例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115株,阳性率47.92%,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阴沟肠杆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7株,其他1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逐渐成为新生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肺炎重要的病原监测手段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晚期 感染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监护病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阐述手卫生的必要性。方法作者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对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师、护士进行调查,对其入室前、洗手后、手消毒后的手部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依据培养阳性率及菌落计数,评价洗手及消毒对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作用。结果入室前培养阳性率100%,平均菌落计数136cFu/㎝2,洗手后,培养阳性率8.05%,平均菌落计数14cFu/㎝2,消毒后培养阳性率1.96%,平均菌落计数2cFu/㎝2。结论严格执行新生重症监护室洗手及消毒制度,提高洗手、手消毒的依从性,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病房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近2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律失常的新生46例,对其采用心电监护等检查手段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分析其预后。结果交界性心律2例,房性早搏7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可见本实验室上行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率最高,占34.8%,其次是室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43例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预后多与其原发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心律失常的患儿应及时治疗其原发病,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心律失常。

  • 标签: 新生儿 心律失常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将手术器械由手术室自行清洗、包装,改为由消毒供应室按标准流程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结果减少了手术室护士非护理性操作,保证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同时促进了消毒供应室的发展。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手术器械优于分散管理。

  • 标签: 手术器械 消毒供应室 集中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自体母乳库的应用方案,确保新生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0例,实施提供自体母乳喂养;对照组80例,实施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营养摄入、体重增长、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家长满意度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营养摄入、平均体重增长,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降低、家长满意度提升。结论自体母乳库的建立,对新生提供母乳喂养是安全有效的,对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母乳库 新生儿 早产儿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2016年NICU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2.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1.28%,其次是血液、皮肤及软组织,分别占20.18%、14.68%;培养细菌14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48%,以鲍曼不动杆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早产儿、低体重、侵入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结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更加有效的新生病房臀红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通过综合护理与治疗,对新生臀红疗效进行观察,与新生臀红一般护理与治疗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及治疗方法效果。结果新生病房臀红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增加臀红治愈率,减少新生臀红感染几率。结论综合预防及护理对新生病房臀红治愈率有显著提高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臀红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病房的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方法通过研究分析新生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并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得到提高,各项护理制度得到落实,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重视新生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监护病房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用药前全面评估,针对多巴胺药物机理及新生血管特点等采取预见性及个性化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新生输注多巴胺的风险评估及有效护理策略,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生静脉输注多巴胺,需了解药理特性及副作用,用药前进行风险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用药过程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干预护理,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度1月到10月新生监护病房发生的医院感染患儿病情,为更好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医院新生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92例患儿病情,比较其一般资料、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并统计病原学检测结果、医院感染患儿的预后。结果10月内新生监护病房共收治2247例住院新生,在研究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有92例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其中男59例(64.1%),女33例(35.9%),其中足月儿占30例(32.6%),早产儿占62例(67.4%)。足月儿医院感染发生率2.3%,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医院感染病例经过治疗能顺利康复,但部分患儿预后不佳。早产儿组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曾经接受有创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脐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共47例,比例高达75.8%,早产儿血行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有创操作增多可能是早产儿医院感染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新生病房采取“无陪护”护理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解决办法进行研究、试行和改进。方法针对新生病区可能构成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风险管理实施之前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之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新生家长满意度显著低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新生家长满意度,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病区护理进行管理可有效规避相应风险并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问题,使新生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满意。

  • 标签: 无陪护 新生儿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新生期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新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入侵,从而对其以后的发育和成长产生影响。通过阐述新生的生理特点,分析了对新生应注意观察的事项和护理的重点,最后就新生疾病的预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疾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作为对象,将其中60例健康新生分为A组,另外60例重症新生分为B组,检验两组新生的凝血结果,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B组新生的凝血检验危急值发生率38.33%显著高于A组新生3.33%,危急值低值、高值同样高于A组新生;B组重症新生凝血危急值分布类型以凝血危急Fg低值为主,为34.78%;B组新生重症新生的各项疾病以新生肺炎为主,占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危急值能够判断重症新生的危急情况,及时救治,从而降低重症新生的死亡率。该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肿瘤 结节性硬化症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近三年新生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N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75例患儿资料。分为2010年组59例,2011年组51例,2012年组65例,比较三组患儿一般资料、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并统计病原学检查情况。结果三组患儿在较常见的院内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近三年新生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在发生率及病原菌感染的种类上无显著性变化,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院感病原菌有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对新生早期干预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出生新生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新生抚触,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护理。于新生出生后第2天、第14天、第30天对两组新生进行神经行为评分。结果实验组新生出生后第2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01分,第14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35分,第30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9.45分;对照组53例新生出生后第2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7.95分,第14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05分,第30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95分。结论新生抚触能改善新生神经系统。

  • 标签: 新生儿抚触神经系统疗效神经行为智力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