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身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抗菌敏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8株来自临床送检的无菌体液、血液及尿液分离出的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MIC值。结果358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168株、屎肠球菌190株,粪肠球菌在尿中的分布68.4%高于屎肠球菌50.0%,而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中分离的屎肠球菌(50.0%)高于粪肠球菌(31.6%);粪肠球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均高于屎肠球菌,而屎肠球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74.8%)明显高于粪肠球菌(23.7%);358株肠球菌属除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外,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100.0%敏感;无论粪肠球菌还是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几乎100.0%耐药;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率39.5%高于屎肠球菌15.3%;血液中粪肠球菌对10种抗菌敏感高于尿液,血液中屎肠球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红霉素5种抗菌均100.0%耐药。结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不同的抗菌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引起感染的最好药物

  • 标签: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为临床防治淋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20株淋球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均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并观察比较对7种抗菌敏感。结果淋球奈瑟菌敏感比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敏感率为100.0%)、红霉素(敏感率为98.3%)、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8.3%)、壮观霉素(敏感率为95.8%)和头孢曲松(敏感率为94.2%);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唑啉钠(耐药率8.3%)和交沙霉素(耐药率8.3%)。结论淋病奈瑟菌药物敏感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及红霉素、罗红霉素,这些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淋病奈瑟菌同时对头孢唑啉钠及交沙霉素的耐药性也比较高,但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病的效果较差。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菲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中三株菌对抗菌敏感。方法本文对培菲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中的三株菌应用微量稀释法以及琼脂扩散法进行检测,分析其对抗菌(苯唑西林、青霉素G、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结果经过检测可知,三株菌对大部分的抗菌皆存在敏感,只有少数的抗菌表现为耐受性,且三株菌与临床菌株和国际的参考菌株之间对比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耐药变异。结论虽然培菲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中三株菌不会使得耐药性扩散,但是由于培菲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中的三株菌对大部分的抗菌皆存在敏感,因此在临床应用培菲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时应该将其与抗菌分开使用,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培菲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三株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抗菌使用情况,促进急诊抗菌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急诊药物使用处方,急诊抗菌使用及急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经抗菌临床使用干预后,急诊抗菌使用率及抗菌输液使用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抗菌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整治后抗菌使用均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输液 抗菌药物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策略。方法以23名护士组建专科护理小组,负责敏感指标调查及设计,调查内容上包含PACU护士核心能力,并借助Delphi专家调研论证指标。结果PA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结果表明521名护士能力处在中上的水平,在理论知识及专科技术能力却较低。专家问卷调查显示敏感指标的判断、舒适及权威系数均较高。结论结合PACU护士现有能力,将专科护理技术及理论内容作为基础制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提升PACU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帮助。

  • 标签: PACU 护理质量评价 敏感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在抗菌专项整治前后抗菌的使用情况,为今后临床抗菌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1-5月及2015年1-5月收治的1512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使用情况并做相应对比。结果经对比分析,经过专项整治后骨科患者使用抗菌的强度明显降低,且在选择抗菌类型和围术期使用抗菌方面具有明显的改进。结论经过专项整治活动,骨科患者抗菌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针对存在问题,应常态化管理,巩固并进一步促进抗菌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骨科 药物使用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菌的使用情况,以进一步促出抗菌的合理应用和规范管理1。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门诊各科医师各50张处方,逐一审查,分析抗菌使用情况。结果门诊抗菌使用率16.6%,抗菌门诊的消耗占药品消耗总金额的比例为12.6%,门诊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单品种DDDs排首位的是阿莫西林胶囊2。结论我院门诊抗菌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联合应用 预防应用 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使用情况,以促进合理使用抗菌。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平台辅助下调查医院2018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年出院使用抗菌人次共计6519例,抗菌使用率为28.6%,联合使用率为50.9%,抗菌使用率前五名的科室,骨科79.39%、综合外科65.19%、神经外科48.52%、综合内一科42.9%、综合内二科38.84%,抗菌占药品总费用前五名的科室,综合外科26.91%、骨科25.89%、综合内一科14.53%、神经外科13.11%、神经内一科11.97%。结论抗菌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问题,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的制度,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进行定期培训,抗菌点评、分析、整改等,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提高医院合理使用抗菌的水平。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回顾性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专项整治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68例及专项整治后(2011年7-12月)87例,对围手术期抗菌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使用率由专项整治前的100%下降至专项整治后的26.44%;围手术期抗菌使用的合理率也明显上升。结论通过抗菌专项整治活动及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使用合理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1年1月-2012年6月抗菌专项整治过程中我院抗菌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对《抗菌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的执行情况。方法对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整治中(2011年7-12月)、整治后(2012年1-6月),我院门急诊抗菌处方比例、人均使用抗菌费用;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率、使用强度(AntibioticsUseDensity.AUD)、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比例、使用抗菌平均天数、合理使用抗菌比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一年的整治,我院门急诊抗菌处方比例、人均使用抗菌费用和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住院患儿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显著提高;Ⅰ类切口手术抗菌使用基本合理。结论一年的抗菌专项整治在我院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我院抗菌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合理使用 AUD
  •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2年,我院开始进行抗菌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改变,本文对药物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以来的患者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专项整治前后的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做出统计分析,比较其使用抗菌的频率以及计量,研究手术预防使用抗菌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比率等数据。结果通过抗菌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我院抗菌使用率降低,大部分指标已达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通过专项整治,我院抗菌使用更加合理,但是今后对于临床应用抗菌管理需增强。

  • 标签: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专项整治前后门诊内科抗菌的应用情况,为抗菌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专项整治前(2011年1~9月)及整治后(2012年1~9月)的门诊内科处方各6000张作比较,对抗菌在干预前后的使用、联用、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的门诊内科抗菌使用率为48.40%,干预后下降到16.60%,下降了31.80%;不合理用药由干预前的23.03%下降到干预后的12.95%,下降了10.08%。结论我院抗菌在干预前使用率偏高,干预后大大降低;体现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门诊 合理用药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腹膜透析流出液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对其培养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流出液经过细菌真菌培养后发现阳性率为86.15%(56/6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最高51.79%(29/56),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42.86%(24/56),真菌阳性率最低5.36%(3/56)。在药敏试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7.78%(14/18)和72.22%(13/18),对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0.00%(0/18),利奈唑胺次之5.56%(1/1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75.00%(12/16),对于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最低0.00%(0/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6.25%(1/16)。结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同时提示我们真菌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在上升。对于致病菌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均非常高,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时使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菌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抗菌管理中的实践。方法2015年11月,正式建成医院抗菌合理实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职能工作三个板块,药学部、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护理部、检验科都有相应的登录窗口,在系统中开展部分医务工作,包括最新药学结果公示、合理用药最新指南信息、奖惩信息,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样本质量结果、药敏分析、耐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结果公式与分析等。结果2016年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抗生素使用率、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全程抗生素静脉用药率、医院感染率、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2.4%、45.6%、2.5%、10.6%、4.3%、56.1%、1.3%,低于2015年15.3%、53.6%、2.9%、12.5%、4.6%、59.5%、1.5%,2016年门诊抗菌处方合格率、住院抗菌处方合格率、住院抗生素用药处方采样率分别为85.1%、89.1%、75.6%,高于2015年81.1%、84.9%、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抗菌管理水平,降低了耐药、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信息管理系统 抗菌药物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管理在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中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加强抗菌管理前开具的处方,研究组为加强抗菌管理后开具的处方,对比两组处方的抗菌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抗菌使用率(22.8%)低于对照组(30.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菌管理在医院抗菌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抗菌使用率,值得推行。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胶体金试纸条法潜血实验进行灵敏度阳性范围的验证及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人工配置相应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找到隐血阳性的检测范围。结果胶体金试纸条的阳性结果范围为625μg/ml左右至1μg/ml左右。结论验证阳性范围后对日常检测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控制假阴性的出现。

  • 标签: 胶体金法 隐血 敏感性 假阴性 阳性范围
  • 简介:摘要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其参与调控部分基因表达。某些microRNA不仅作为“癌基因”、“抑癌基因”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还可调控胃癌的化疗敏感。研究microRNA与胃癌化疗敏感,为临床化疗开辟了新思路。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

  • 标签: 胃癌 microRNA 化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中心抗菌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特点、问题,并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采用DDD分析法,用EXCELL软件进行抗菌DDDS排序,对处方进回顾性分析。结果我中心抗菌以b-内酰胺类为主,抗菌使用百分率较高。结论我中心抗菌使用较合理,品种集中。

  • 标签: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抗菌管理,改变抗菌使用现状。方法以抗菌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南,探讨抗菌合理使用。结论合理使用抗菌除了要加强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外,还应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生自律性,从多方面着手抓。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