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病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微生物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检验等。结论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重视每个检验环节,再加上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检验方法才能提高淋病的检出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淋病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淋病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检验
  • 简介:摘要淋病感染所致淋病是最常报告的传染病之一,随着淋病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淋病感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LOS)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外膜表面,其包含许多重要的抗原决定簇。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LOS可能成为淋病疫苗及其免疫疗法的最有潜力靶点。本文将就LOS结构、在淋病感染作用机制、LOS疫苗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疫苗 脂寡糖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
  • 简介:目的了解淋病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不同菌株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选择抗力较高的菌株,观察在不同浓度有机干扰物存在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含有效氯100mg/L消毒剂对淋病标准菌株29105及临床分离株分别作用4min,其杀灭对数均值分别为5.50和7.11;含有效碘50mg/L消毒剂对上述两分别作用4min,其杀灭对数均值分别为5.01和5.32。达到消毒要求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在3.0%牛血清蛋白存在时,是含PBS悬液的5-6倍。结论淋病标准菌株29105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略强于临床分离淋病菌株。淋病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随有机干扰物浓度增高而增强。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机干扰物 抗力研究
  • 简介:摘要淋病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致病菌为淋病,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正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以往临床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及生活史判断其是否患有淋病,但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并无典型临床表现,为诊断及治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直接涂片法是以往应用较广的淋病诊断方法,但误诊、漏诊率则较高,不利于患者获得正确诊断。本文将分别研究细菌培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淋病实验室检测优缺点,探讨淋病三种检测方法应用效果,为提高淋病检出率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淋病奈瑟氏菌 检测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细菌培养是检验诊断淋病(Neisseriagonorhoeae.NG)感染的“金标准”,目前仍为诊断淋病最可靠的方法。但淋病对外环境抵抗力极弱,对冷、热、干燥和化学消毒剂大都敏感:且临床标本的采集、输送、培养接种方式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仅可根据细菌形态观察确定是否革兰阴性双球菌,

  • 标签: 淋病奈瑟菌感染 检验诊断技术 革兰阴性双球菌 细菌培养 “金标准” 环境抵抗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病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防治淋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20株淋球临床分离株均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并观察比较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淋球敏感性比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敏感率为100.0%)、红霉素(敏感率为98.3%)、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8.3%)、壮观霉素(敏感率为95.8%)和头孢曲松(敏感率为94.2%);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唑啉钠(耐药率8.3%)和交沙霉素(耐药率8.3%)。结论淋病药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及红霉素、罗红霉素,这些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淋病同时对头孢唑啉钠及交沙霉素的耐药性也比较高,但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病的效果较差。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探究将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这三种方式对淋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3日—2016年10月23在我院检测的1277例患者,并对783例男性患者和494例女性患者采用PCR扩增仪分别进行尿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检测。结果在PCR检测中,女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20.73%,男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41.38%,男女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在直接涂片染色的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6.19%;在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9.25%;在PCR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33.41%。结论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式,我们认为PCR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是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案,其次为细菌培养,而直接涂片染色的检测率最低。对于基层医院而言,直接涂片染色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检测方式,且该检测特异性高,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直接涂片染色 细菌培养 淋病奈瑟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女性尿液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DNA和淋病(neisseria gonorrhoeae,NG)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6月性病科女性患者212例,每位患者取宫颈拭子做CT-DNA、NG-DNA、淋球菌培养,尿液做CT-DNA、NG-DNA。同时设置对照组30例。结果宫颈拭子CT-DNA阳性率为18.40%(39/212);尿液CT-DNA阳性率为19.81%(42/212),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71);宫颈拭子CT-DNA和尿液CT-DNA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0.92,P<0.01)。淋球菌培养阳性率为5.19%(11/212),宫颈拭子NG-DNA阳性率为12.26%(26/212),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2,P=0.010);尿液NG-DNA阳性率为10.38%(22/212),与淋球菌培养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46);宫颈拭子NG-DNA阳性率与尿液NG-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P=0.540)。宫颈拭子NG-DNA与尿液NG-DNA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6,P<0.01)。结论用女性尿液检测CT-DNA、NG-DNA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取材方便,建议在临床普及。

  • 标签: 尿液 沙眼衣原体-DNA 淋球菌-D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地淋病、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临床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近3年来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获取泌尿生殖道标本4000份,其中男性标本3000份,女性标本1000份,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直接涂片或男性急性尿道炎患者用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检测淋病。结果共检测标本4000份。男性3000份,三种病原体阳性共2000份,检出阳性率66.7%;女性1000份,三种病原体阳性共600份,检出阳性率60%。在3年中淋病总的阳性率9.6%,沙眼衣原体阳性检出率42.3%,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19.2%。2600份阳性标本中,患者年龄分布<20岁100例,占3.8%;20-30岁500例占19.2%;30-40岁1000例占38.5%;>40岁1000例占38.5%。结论对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三种病原体的检测,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直接简单而快速,经济方便,且能防止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方面,具有在临床及预防医学重要意义。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STD门诊患者淋病(NG)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在2018年4月15日至5月16日收集深圳市6个区22家医疗机构的18~49岁、有过性行为、最近2周未使用过抗生素的STD门诊患者的相关信息和尿液标本,利用核酸扩增试验进行尿液NG感染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NG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8 324例STD门诊患者中,NG感染率为2.4%(196/8 324)。男性NG感染率(5.8%,148/2 567)高于女性(0.8%,47/5 742,χ2=189.43,P<0.05)。年龄≤24岁(OR=2.11,95%CI:1.44~3.09),单身/离异/丧偶(OR=1.98,95%CI:1.38~2.84),最近3个月有临时性伴(OR=1.77,95%CI:1.29~2.43)是NG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深圳市STD门诊患者的NG感染率较高,男、女性的NG感染率差异较大。应针对存在非婚性行为或有临时性伴的高危行为的STD门诊患者开展淋病筛查与干预及规范化治疗,减少淋病及其他STD的传播和流行。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 门诊患者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玉林地区2012~2016年淋病对临床常用几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临测及产青霉素酶淋病(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病(TRNG)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16株淋病进行系统鉴定后,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浓度(MIC),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在检测的116株淋病中检出PPNG阳性52株(44.83%),TRNG阳性64株(55.17%),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9/116(33.62%)、头孢克肟的耐药率为4/116(3.45%),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和0.00%。结论玉林地区淋病耐药形势严峻,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严重,且PPNG菌株和TRNG菌株流行严重,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药物监测 最小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和淋病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尚未有针对它们的有效疫苗问世,但疫苗相关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CT疫苗CTH522已经通过Ⅰ期临床试验,有望填补CT疫苗的空白。同时,多种有效NG候选疫苗靶标抗原也被开发,给疫苗研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文对CT和NG疫苗研发工作中的进展、障碍和临床实验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淋球菌 蛋白质疫苗 DNA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方法用来诊断泌尿生殖道中淋病氏球菌(N.gonorrrhoeae,简称NC)。方法用微孔渗漏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检测检泌尿生殖道中淋病氏球菌。结果对186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微孔渗漏法阳性为67.2%(125例),聚合酶链反应阳性为81.2%(151例),培养法阳性为66.1%(123例),且微孔渗漏法不需要特殊仪器,测定时间短,工作量小,灵敏度高。它与培养法二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PCR与培养法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因此微孔渗漏法与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检测NG具有简便、快速、检出率高的优点。

  • 标签: 淋病奈瑟氏菌 聚合酶链反应(PCR) 细菌培养
  • 简介:目的改进质控中鉴定脑膜炎的检验方法。方法在按脑膜炎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时,采用沙门自凝处理方法,解决血清分型时出现的自凝现象。结果经过多次传代的冻干菌种,需加以处理使细菌恢复光滑型,再进行血清凝集试验,该诊断血清多价,A群,盐水对照-,最后确认血清型,鉴定为A群脑膜炎。结论此方法处理脑膜炎自凝现象效果较好,在菌种的鉴定、保藏中有借鉴作用。

  • 标签: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学 质控 冻干菌种
  • 简介:摘要为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带菌情况及群分布特征,采用横断面研究、按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0—11月份和2020年11—12月份在江苏省内选取4个县区作为监测点,采集辖区内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样本进行分离培养以及荧光定量PCR分群鉴定。采用χ2检验对脑膜炎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膜炎带菌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1 512份,检出脑膜炎菌株57株,总体带菌率为3.77%。其中B群为主(36.84%,21/57),不可分群次之(33.33%,19/57),C群第三(17.54%,10/57),W135群和A群分别为7.02%(4/57)和5.26%(3/57)。15~20岁组的带菌率(8.6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1.77%~3.74%)(Pearson χ2=18.211,P<0.05)。地区、年龄和免疫史是影响脑膜炎带菌率的危险因素。综上,江苏省健康人群的总体带菌率水平较低,预示江苏省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未来可能将持续以零星散发为主。但应加强校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防控工作,并保持对已成为主要流行株的B群脑膜炎的持续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带菌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健康人群脑膜炎(Nm)的携带特征。方法于2008年4月至2020年4月,以济南市历下区、潍坊市高密市、济宁市嘉祥县、威海市文登区、临沂市郯城县、德州市临邑县6个地区为研究现场,招募16 848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采集研究对象咽拭子标本,对Nm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Nm携带特征。结果16 848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51.86%(8 737名);共分离到Nm菌株136株,携带率为0.81%。136株Nm菌株以B群(60.29%)和不可分群菌株(23.53%)为主;临沂(1.39%)和济南市(1.14%)的健康人群Nm菌株携带率较高;13~16岁(1.60%)、17~19岁(1.10%)年龄组人群的Nm菌株携带率较高;男性携带率(1.02%)较高。结论山东省健康人群Nm携带率相对较低,B群和不可分群Nm的占比较高。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分型 健康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洗浴中心W135群脑膜炎感染疫情,为有效防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杭州市某洗浴中心1例W135群脑膜炎感染患者和10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W135群流脑病例。在接受采样的103名密切接触者中,9人咽拭子样本分离到脑膜炎,带菌率8.74%,其中1人鉴定为B群脑膜炎感染。对密切接触者随访未出现后续病例。结论杭州市首次确诊W135群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出B群脑膜炎,警示该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群已发生变化。

  • 标签: 奈瑟球菌,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W135群 流行病学调查 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