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成品输液的外观及药品对溶媒的特殊要求减少核对误差。方法将PIVAS中成品输液按所呈现的颜色及溶媒要求归类并进行对比。结果药物成品输液的外观可呈现一定的特征,并且很多药物对溶媒有特殊要求。结论我们应熟悉常见成品输液的外观及溶媒要求等特点,并及时总结归纳;将这些特点应用到实际的核对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核对效率,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PIVAS 成品输液 颜色 溶媒
  • 简介:摘要螺旋霉素生产过程中,反萃取温度和pH等参数对螺旋霉素成品中Ⅱ、Ⅲ组分含量的影响,在反萃取工序做了大量试验,特别是对反萃取的不同反萃取温度、反萃取最佳pH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对照试验,总结出一些提高SPM成品Ⅱ、Ⅲ组分含量的工艺改进方法,为以后提高SPM成品质量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 标签: 螺旋霉素萃取反萃取组分缓冲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牙成品桩冠失败后用铸造桩核二次修复前牙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61例前牙成品桩冠利用铸造桩核代替成品桩修复,观察期临床效果。结果161例前牙的铸造桩核就位顺利,修复体固位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利用铸造桩核代替成品桩的前牙桩冠二次修复,方法简便、经济省时、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铸造桩核 成品桩 二次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以使静脉用药质量提高。方法阅读药物说明书,参考医学药物专业资料,总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适宜的注射用量及溶媒、稀释用的静脉用量及输注液、用药时间和成品输液浓度等致使成品输液治疗不高的原因。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严格遵守药品物理性质和药物说明书,在准确的用药时间内,成品输液的质量可保持稳定。结论静脉用药调配的关键因素在于选择静脉用药调配适宜性溶媒,其规范静脉注射或滴注所用药物的调配技术的关键点则在于对溶媒的选择,此项对成品输液治疗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注射用药 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磨牙残冠残根保留的牙体修复方法。方法对105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残根)以成品桩+银粉玻璃离子固定,银汞合金修复冠核,再用烤瓷金属全冠修复加以保护。结果本组105例经过1-5年随访观察,成功99例,占94.28%,失败6例,占5.72%。结论利用成品桩+银粉玻璃离子固定加银汞作核的全冠修复是保留磨牙残冠残根的一种好的修复方法,在临床上应该值得推广。

  • 标签: 银汞 磨牙 修复 成品桩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分析造成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件数明显减少,每周由30.3件降至每周14.67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达到了减少不合理医嘱的情况,同时圈员在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静配中心 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普外科各种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普外科收治的90例行管道标识管理结合管道护理教育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管道名称认识度达100%,不良事件的发生率0%;患者的管道护理知识了解率达99%,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结论管道标识管理与相关教育有效减少了管道护理事故的发生,增进了医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优点诸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护理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管道护理中的各种管道标识,探讨双标识在病人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9例管道应用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道护理的基础上,在管道护理程序中运用双标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安全情况、护士管道辨别时间及交接班时间。结果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双标识可以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节约护士时间及精力。结论在管道护理中使用护理双标识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节约护士时间,实现了患者管道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双标识 管道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ICU室2016年1月—12月未进行管道标识(对照组)的90例患者与进行管道标识(实验组)的95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脱出率、连接错误率和差错率均高于标识组实验组(P<0.05),而管道受压扭曲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标识应用在ICU患者中,可有效提高管道安全,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而管道标识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将管道标识管理制度化、提高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等建议。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管道标识 管道相关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常见留置管道维护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9月间在我院手术后住院的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实施胃管、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套管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和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8%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脱管堵管现象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留置管道的规范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脱管、堵管现象的发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食管癌术后 管道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胸外科多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样,需要多个科室协同合作,从这个角度分析,心胸外科的多管道护理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中之重,并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资料。

  • 标签: 心胸外科 多管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科病人管道压疮的预防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科患者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98例留置各种管道采取预防管道压疮护理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93例留置各种管道进行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12年度患者发生管道性压疮为26例,2013年度患者发生管性压疮为8例。实验组管道性压疮发生率为7%,对照组管道性压疮发生率为26%。结论对于长期留置各种管道的外科病人。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并制订护理工作规范,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降低管道压疮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外科病人 管道压疮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的监测,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每月对消毒后的呼吸机管道送检。结果2012年1-7月监测呼吸机管道53份,合格35份,合格率66%。结论通过持续改进,效果明显;加强监控是提高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呼吸机管道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管道的护理问题分析和探讨,提高食管癌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1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没有护理并发症发生,病情恢复良好。结论食管癌术后管道护理是术后综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术后管道护理可及时发现异常,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微量泵延长线、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和床旁电源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经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节约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时间;减少了病人因异物发生压疮的危险;电源线路的管理节约了插座的数量,方便插座和插头的取用。结论提高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效率;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电源线的管理为抢救仪器的使用争取了时间。

  • 标签: 微量泵监护仪电源线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该院2014年1—12月综合性ICU管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具体原因,实施相应对策。结果ICU患者管路护理安全率由93.1%(2013年1—12月)提高到97.9%(2014年1—12月)。结论成立管道护理组、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明确标识、严格规范交接班制度、合理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提高ICU患者管道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管道 护理问题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管道。保持有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新方法,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细菌数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而引流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 标签: 负压封闭 引流通畅 管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