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例)和观察组(n=1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肢体 康复训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2015年收治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和观察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每组各有患者30例。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3.3%,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控制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及其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1d和治疗后28d,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训练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精神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2例精神分裂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并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精神康复训练。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与出院时SSFPI评分和BP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精神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与出院时SSFPI评分和BPRS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一系列精神康复训练措施,不仅可减轻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和精神面貌,避免生活和社会功能衰退,增加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 精神康复训练 康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进行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行一般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并于护理前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和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进行评分,观察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对生活能力及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MBI、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后MBI、HAMD的得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康复期间予以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抑郁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塞 康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瘫痪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悲观变化,自理能力,对比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脑卒中瘫痪患者经人性化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悲观情绪有所改善,自理能力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改善脑卒中瘫痪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增加治疗信心,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发生偏瘫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2周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入院3d后按照“程序化康复训练表”进行康复训练,经过1个月的训练后分别进行FMA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训练前,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为(34.76±7.08)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34.63±7.21)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训练,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为(77.39±11.25),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62.02±12.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前,实验组患者的Bathel指数评分为(21.41±7.98)分,对照组的Bathel指数评分为(22.15±7.78)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训练,实验组患者的Bathel指数评分为(77.17±11.76)分,对照组的Bathel指数评分为(65.15±12.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4例,将其所有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患侧上肢上举功能(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比较及术后并发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患侧上肢前屈,外展,后伸,外旋等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术后1个月、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患肢水肿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综合康复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有8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然后对这两组的治疗指标(患者肢体活动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与疗效)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8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与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相辅,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在不同阶段常规护理措施的干预下,结合盆底肌联合膀胱锻炼。观察组在术前2周和术后第3天,开始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照组仅在术后第3天,开始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观察两组尿失禁发生率在术后1个月、2个月的差异及控尿能力的差别。结果在术后第一个月观察组尿失禁的发生率5.8%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一个月的发生36.7%在术后第二个月观察组尿失禁的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二个月的发生率1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疗效显著,且方法简便易行,利与推广经济价值高。尽早实施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效果更明显。

  • 标签: 不同阶段 前列腺癌根治术 盆底肌联合膀胱锻炼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痉挛型偏瘫采取悬吊运动训练康复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痉挛型偏瘫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疗法,n=40)和对照组(传统疗法+悬吊运动训练,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同时悬吊弱链测试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康复效果 小儿痉挛型偏瘫 悬吊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于颈腰椎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价值,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腰椎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简单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正念减压训练方式、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情况显著缓解,正性情绪加强,负性情绪明显降低,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4、7.023、8.0333,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方式能够显著缓解躯体疼痛,降低消极情绪,提高积极情绪,提高疾病的康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正念减压训练方式 躯体疼痛 颈腰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评估联合肢体功能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脑卒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P<0.01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评估联合肢体功能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尽大可能地恢复身体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任务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及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及ADL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梗死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神经功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评分为(7.25±2.64),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后评分为(14.18±3.54),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梗死 功能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所讨论的90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于患者治疗前24h和治疗后4周使用Barthel指数法标准进行判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NDS和BI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脑卒中患者,能明显减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效果进行观察,并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8月80例初次生育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孕妇均为40例,实验组产妇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并接受产后专业系统性康复训练;对照组产妇则接受基础健康知识宣传,并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产后三个月随访,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记录显示,实验组产妇肌力测定级别不低于3者要明显多于对照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落及性生活满意程度等多项指标也要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专业、系统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普遍存在的尿失禁现象也有所缓解,可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康复护理 产后 盆底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某社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并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常规组、中医治疗组、康复训练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的中风患者治疗手段,中医治疗组采用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组采用社区康复培训治疗手段,分别对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的运动评分以及改良指数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运动能力方面均有所改善,其中中医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的患者康复程度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之间患者的康复程度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风患者经过分期中医康复治疗之后,恢复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因此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 中风社区康复 针灸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呼吸训练及固视训练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2015年10~11月30位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有无术前呼吸固视训练,分为第一组,患者术前进行呼吸训练和固视训练;第二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术前指导,将两组的手术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第一组15位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配合度100%,手术时间为5~10分钟;第二组15位患者中3位患者不能配合手术,手术取消或改全麻进行,4位患者手术时间在10~15分钟,8位患者位手术时间在15~20分钟。结论临床通过两组对比,呼吸训练和固视训练提高了手术配合度,间接影响手术时间。

  • 标签: 呼吸训练 固视训练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中实施康复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将入选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卒中常规治疗及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程序,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升高,而实验组升高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程序 肢体瘫痪 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