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收治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10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药品详细说明书内容对用药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总计400条医嘱,其中无需进行药物调整总计167条,占比41.75%,需进行药物调整总计143条,占比35.75%,缺少研究数据或不详总计90条,占比22.50%。各类药物中,循环系统类、电解质类、泌尿系统类药物极少进行药物调整,抗微生物类、中枢系统类、营养类药物高概率进行药物调整,维生素、中成药不详。结论目前,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用药仍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需参照相关标准尽量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住院患者 用药合理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收治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10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药品详细说明书内容对用药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总计400条医嘱,其中无需进行药物调整总计167条,占比41.75%,需进行药物调整总计143条,占比35.75%,缺少研究数据或不详总计90条,占比22.50%。各类药物中,循环系统类、电解质类、泌尿系统类药物极少进行药物调整,抗微生物类、中枢系统类、营养类药物高概率进行药物调整,维生素、中成药不详。结论目前,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用药仍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需参照相关标准尽量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住院患者 用药合理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的病例683份,根据用药指导原则进行评价分析,对存在不合理的处方开展讨论。结果683份病例中有128份不合理处方,占18.74%;不合理原因主要有给药途径、无指征用药、疗程过长、药物用量不适、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其中给药途径不合理发生率最高,为37.50%,其次为无指征用药。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总体上使用尚可,但是在药物使用指征和用药途径中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医生还要加强对药物使用方式的了解,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合理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药物。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给药途径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住院病人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住院病人420例,总结420例住院病人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合理情况。结果420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病历中,不合理用药病历45份,用药合理率为89.29%。45份不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病例具体表现为用药指征不适宜、药物选择不适宜、重复用药、疗程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以及溶媒使用不适宜。结论住院病人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期间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临床应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提高用药合理率。

  • 标签: 住院病人 质子泵抑制剂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儿童呼吸科拉氧头孢临床使用情况,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呼吸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使用拉氧头孢患儿的出院病历;参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分析我院呼吸科使用拉氧头孢的合理性。结果共有64例呼吸科患儿使用拉氧头孢,用药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81.25%。有26例拉氧头孢医嘱不合理,不合理率为40.63%,其中14例为遴选药品不适宜,7例为无适应症用药,3例为用法用量不适宜,2例为疗程不适宜。结论我院儿童拉氧头孢使用仍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应加强抗菌药物培训、医嘱审核等工作,促进拉氧头孢合理使用。

  • 标签: 拉氧头孢 医嘱点评 合理用药 儿童 呼吸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注射剂在临床用药中采用药学干预的效果以及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内接收的1446例接受兰索拉唑注射剂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3例。给予观察组临床医学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不当发生率,并观察用药投诉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用药不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用药投诉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注射剂用药时加以临床医学干预可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降低用药不当事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可为患者提供合理可靠的药学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注射剂 临床用药 药学干预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性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2018年11月的8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表现、因素其用药监护。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占37.50%,皮肤及附件占31.25%,神经系统占16.25%,心血管系统占7.50%,血液系统占6.2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年龄、日剂量、疗程、过敏史、合并用药。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年龄、用药疗程、剂量等因素相关,应根据患者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及其方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 不良反应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本实验回顾性分析了28只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并发CNV的患眼。所有患者都接受过一系列广泛的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眼压、眼底检查、SD-OCT、FFA、ICGA。在第一次治疗后,每例患者至少完成12个月的随访检查。评估内容包括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患者的BCVA由治疗前的0.61±0.14提高到0.4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治疗前CMT平均326.39±47.28μm,接受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入术后CMT平均268.29±33.95μm。患者接受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入术后与治疗前对比,CMT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并发的CNV,疗效安全肯定。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共计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手段,实验组患儿使用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1d、2d、4d的血清Tbil水平较对照组同期相比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病理性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佳,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医师定期考核可有效促进医师临床学习积极性,为评定医师职业等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医师考核机制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应用开展无充分的经验支持,应于实践探索中不断摸索最佳适配的考核机制。当前阶段我国医师考核需要完善的体系方案进行支持,使得临床考核内容制定更加合理、科学,利于促进基础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 标签: 医师定期考核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患关系现状以及对职工身心状态分析,自2016年—2018年来,医院相继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文化实践活动,让医、患、媒、医二代们在体验实践中,角色互换,换位思考,建立一个彼此相互理解的平台,获得较好社会成效。

  • 标签: 医务人员 医患关系 体验式文化
  • 简介:摘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病占到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皮肤多发,然后是眼部,第三位是肛门和直肠部位。近些年,恶性黑色素瘤病发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患者对其不够重视,对恶性黑色素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导致患者只是因为一颗“小黑痣”而失去性命。所以在发现“小黑痣”时重视他,并做到立刻就医且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6例,经过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更加关注,这些变化促发了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护理工作涉及到的领域也发生了纵深变化。如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等护理人才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为此我校从护理专业设立之初即提出了以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重人文、强技能”为专业特色,构建“一贯穿、两对接、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美国学历资格轮廓(DQP)的课程体系,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护理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现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特色突出,学生的社会满意度高,为特色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高职院校 特色 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实验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医学生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刻板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以及师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此现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教学质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融汇贯通不同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人员充分掌握教学所需背景知识,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通过一系列教改方案的实施,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实现了高质量培养医学人才的教改目的。

  • 标签: 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6S”管理在医院现场管理中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全院37个科室开展“6S”管理活动,对实施“6S”管理模式前、后3个月护理综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6S管理后,护理综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改善。结论医院实施“6S”管理模式,不仅改善了医院环境和物品仪器管理,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管理模式提供医院高效现场管理思路,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ldquo 6S&rdquo 管理 医院 现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252例急诊输液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成两组各1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输液风险事件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给药错误、静脉炎、反复穿刺发生率(1.59%、0.79%、2.38%)显著低于对照组(7.94%、6.40%、11.1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91.27%)(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 输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永久性膀胱造瘘出院患者健康管理实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时间内收治的86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随机分为健康管理护理组和常规临床护理组,两组分别使用健康管理实践、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自我健康管理评分以及出院后4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健康管理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自我健康管理评分均优于常规临床护理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实践不仅能够有效保障膀胱造瘘患者出院后的舒适感,避免并发症出现,而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永久性膀胱造瘘 出院患者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通过针对医院移交转型进程中构建文化管理体系的背景分析,从廉政、惠民、团队、制度、干部等方面,结合文化理念的确立、文化载体的创新、文化治理的推进和治理成效方面进行实践和总结,提出了文化管理对基层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构建基层医院文化管理体系进行思考与讨论。

  • 标签: 县级公立医院 转型 文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