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教学医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的人才,不断开拓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取得原创重大科研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作出重大贡献。而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 标签: 教学医院 多学科交叉性学组 科研项目
  • 简介:摘要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越长,使用范围越广的药物,细菌的耐药性往往越严重。所以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应该引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细菌耐药 交叉耐药 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不合的凝集情况。方法使用强生全自动配血系统应用微柱凝集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微柱凝集技术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试管法做间接抗人球蛋白配血试验验证,并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和鉴定等血清学辅助检查。结果配血不合的种类主要有IgM、IgG类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14/75,18.7%);自身抗体及冷凝集素等所致的非特异性凝集(61/75,81.3%)。结论熟练掌握血型血清学专业技术,正确分析配血不合的种类,能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和及时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自身抗体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门诊“红眼病”病人就诊流程,防止交叉感染。方法组织学习“红眼病”等眼科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严格就诊流程各环节的消毒隔离,并加强“红眼病”的健康宣教。结果在“红眼病”的流行期间,由于加强就诊流程的管理,我院眼科门诊未发现交叉感染的现象。结论搞好眼科门诊“红眼病”病人就诊流程,“红眼病”交叉感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ldquo 红眼病&rdquo 就诊流程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根本原因并进行处理,找到解决方法,以帮助病人安全及时地输血。方法运用微柱凝胶法(MGT)进行交叉配血,对MGT交叉配血不合者以凝聚胺法(MPT)作对照试验,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MGT法检出交叉配血不合的20例中,主侧不合的4例,次侧不合15例,主侧次侧均不合1例。其中假阳性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例,DAT阳性16例。结论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时,首先要分析标本与相关病史并且依据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相关试验,探究其原因同时从病人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相应的处理。

  • 标签: 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 分析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儿童肱骨干上段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12个月,骨折均获骨愈合。手术后骨折对位对线好,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无肱动脉及重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上段骨折,创伤小,规定牢固,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克氏针 交叉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1岁至60岁;平均年龄36.7岁。采用4-5股股薄、半腱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拴桩加挤压螺钉固定。结果术后4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至24个月。术后平均10周活动度恢复至90度;术后4月恢复至大于120度,伸直0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23.6分改善至91.3分。40例患者复查Lachman试验(-),中立位及内外旋位ADT(-),轴移试验(-);3例患者复查ADT(+),前移小于5mm。复查X片显示骨隧道愈合满意。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更有利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恢复;有效保留韧带残端重建,有利于促进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保留残端影响定位点的观察,对技术要求较高;否则得不偿失。早期随访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保留残端 解剖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医学的搬迁经验,通过制定缜密的搬迁计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多部门配合、保持单线指挥权、按程序搬迁,顺利完成24名重症患者的安全搬迁及两个病区的财产设备的搬迁工作,无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安全 搬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4例可吸收钉固定治疗单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分析,评价手术可吸收钉固定治疗的可靠。方法34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全部采用膝前内侧切口,到达撕脱骨折块,进行复位后可吸收钉固定,术后随访4年34例。结果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优27例,良6例,中1例。结论应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简单,疗效确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 骨折固定 可吸收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对6股腘绳肌腱结合双Rigifix固定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1例,均采用6股腘绳肌腱结合双Rigifix固定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手术期后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结果21例全部随访,平均随访2年,术后复查结果满意,无1例出现明显膝关节前方不稳,Lachman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利用自体腘绳肌腱对16例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后予以及时有效的康复练习,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或松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自体腘绳肌腱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满意。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移植自体
  • 简介:摘要康复医学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污染严重,容易造成消毒、灭菌不彻底。在诊疗过程中,器械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成为传播多种疾病的重要途径。使用后的器械均会受口腔黏液、唾液、血液等污染,多数分泌物和血液携带大量致病或非致病微生物。有些器械构造复杂,带有孔隙与管腔,其间污染的有机物很难清洗,比较难以去除。因此,用后的器械如果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便会通过反复使用的器械导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为了提高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本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8年12月以来对康复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实施集中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器械 清洗 灭菌 集中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法,明确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法的重要。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疗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73例重症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了好转。结论医护人员要认真分析重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消除恐惧,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重症患者 病患心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统计学原理以及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意义和方法,分析统计学给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带来的价值。结果医学科研中统计学的应用可以寻找出与某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探讨疾病的分型分类,选择治疗方案,进行疾病预测预报。结论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比较特殊,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疾病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医学科研 统计学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