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有创机械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重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重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8例,随机法分为有创组(n=49)和无创组(n=49),分别进行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aO2/FiO2)、APACHE-II评分水平及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有创组通气后PaO2/FiO2高于无创组,APACHE-II评分低于无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组发生VAP比例高于无创组,无创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比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急重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死亡率低。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重型
  • 简介:摘要本文对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我校中药学学科近年来取得的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弘扬了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在历史机遇面前,剖析了提升我校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性和优势。

  • 标签: 中药学 学科建设 学科特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项护理对行鼻饲的机械通气(MV)患者饮食返流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68例MV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予MV专项护理)、对照组(34例,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MV时间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机械通气期间,干预组的饮食返流率为11.8%(4/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3%(12/34)(P<0.05);此外,干预组的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中可能造成饮食返流的相关隐患,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合理调节体位、改进置管方法及鼻饲方式,准确掌握吸痰时机,可有效预防MV所致鼻饲返流的发生。

  • 标签: MV 鼻饲返流 专项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应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和氧合,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结果应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在临床上广泛成为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命支持、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近几年机械通气技术迅速发展,国内外同行对机械通气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人工气道首选经口气管插管,现就医护配合、气道护理、呼吸机参数调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叙述如下。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常见呼吸急危重症,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麻醉患者应用喉罩和常规气管内插管两种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时的心血管反应、通气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将13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内插管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喉罩或气管导管插入,观察记录各患者插罩(插管)前后和拔罩(拔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异常心律、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漏气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呕吐返流和咳嗽咽痛等不良并发症。结果喉罩组在插罩前后和拔罩前后HR、MAP、异常心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导管组这3个指标在插管前后变化有差异(P<0.05);插管组比插罩组漏气率高(P<0.05),呕吐返流和咳嗽咽痛并发症也较多(P<0.05);但SpO2和PetCO2在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喉罩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有更少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可有效维持患者平稳的血液动力学,也能保障有效通气,且并发症少,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较高,可较好的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老年麻醉 喉罩 气管导管 通气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患有呼吸衰竭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共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6人,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之上加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治愈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pH、PaO2、SpO2的升高幅度以及PaCO2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机械通气来治疗小儿呼吸衰竭具有优秀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患儿 临床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杂化聚合物,未来或可用于制造人工肌肉等仿生材料或其他一些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材料,也可用于输送药物、生物分子或其他化学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为挽救患者生命,维持有效通气,常常需要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使气道内分泌物及时有效排出,有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72例老年患者均经过经口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并对患者气道实施急性综合气道管理。结果41例5d~25d后恢复自主呼吸,成功拔除气管插管,3例拔管后因呼衰加重而再次行气管插管,此后成功拔管,2例拔管后因痰液较多而行气管切开,26例死亡(其中23例死于原发病,3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规范、严格、细致的气道管理,是提高机械通气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174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数据优势明显,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的围无创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使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值得临床扩散。

  • 标签: 护理干预 无创性机械通气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予以辅助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式,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排痰治疗,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3.2±0.9)天,病人住院用时为(5.3±0.6)天;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排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6.9±1.7)天,病人住院用时为(8.5±1.3)天。研究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要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予以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改善病人病症,极大的缩短病人肺部啰音恢复及住院所需用时。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PICC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肿瘤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和冷热湿敷交替,每次20~30分钟,每日4~8次。结果30例患者静脉炎均痊愈,无一例因静脉炎拔管,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及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同时密切观察静脉炎的表现,早发现早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术后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共4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行ICU常规护理,并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给观察组患者在ICU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的护理干预,通过建立专门研究小组,制定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进度表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天数等方面的指标数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能够缩短患者ICU机械通气时间,加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活动 康复计划 ICU机械通气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气道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功能、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O2/FiO2、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行气道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并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气道分级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8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专业有效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等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的病患的VAP发病率、预后和病死率都比只做常规治疗的病患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RICU内患者应用专业有效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帮助患者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 VAP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4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分别为70例成员,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创机械通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方式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以及p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3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中PaO2、SpO2、PaCO2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患者脱机成功好转出院111例(88.09%)。A组91例呼吸恢复时间为0.5h~2d,平均上机时间15h,死亡14例;B组47例呼吸恢复时间为5h~12d,平均上机时间为84h,死亡3例。通气治疗后13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O2、SpO2、PaC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一次撤机成功率(65.12%)较文献报道(36.36%)明显提高。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行气管插管;MV模式、参数调节合适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密闭式加水湿化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12月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用传统断开呼吸管路加水湿化法;选择2015年1~11月20例为观察组,用密闭式、连续性自动湿化装置加水法。比较两组的病人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不张、心率、呼吸频率,停用呼吸机时间。结果应用连续密闭式加水湿化法效果满意,病人舒适、耐受,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ARDS 机械通气 密闭式加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相关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5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时间、治疗前后SpO2、住院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后SpO2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