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道27例癫痫患儿,给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治疗前后检测BEAM,并结合临床动态观察。结果:19例坚持治疗,临床症状及异常脑电地形图有改善,8例未坚持治疗,2例改善不明显,5倒退步,1例加重。本文提示:BEAM观察临床疗效一个理想指标。

  • 标签: 癫痫 脑电地形图 卡马西平
  • 简介:目的:观察松弛素样因子(RLF)基因在大鼠卵巢动情周期和排卵过程表达,探讨RLF在大鼠卵巢功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结果:成年大鼠整个动情周期卵巢中都有RLFmRNA表达,在动情前期、动情期卵巢表达较强,动情间期和动情后期卵巢较弱。PMSG-hCG处理未成年大鼠于排卵时RLFmRNA表达降低。结论:RLF与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密切相关。

  • 标签: RLF 大鼠 动情周期 排卵
  • 简介:目的:观察卒患者急性期康复过程功能恢复与脑电生理变化关系。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评价其功能及脑电慢波变化情况。结果:脑电地形图中8波功率值变化与NIHSS得分变化相关,虽然脑电慢波功率变化过程与NIHSS得分变化过程不完全相同,但总趋势相同。结论:脑电生理慢波变化反映了卒后功能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卒患者功能恢复预测和评价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脑电地形图/定量脑电图 康复
  • 简介:医学教育目标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健康身心,扎实医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复合知识结构,有较强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能力学生.而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有赖于党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医科大学生 医学教育 思维方法 培养
  • 简介:目的: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4-2015年医院感染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法对两年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两年间抗生素敏感度变化。结果:我院分离临床菌株对部分抗生素仍然保持高度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呋喃妥因、高浓度庆大霉素均表现出较高敏感率,而革兰阴性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替坦、阿米卡星敏感率高;2014年与2015年相比,革兰阳性菌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推广使用抗生素仍然有好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菌 药敏试验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果蝇脑神经元胰蛋白酶急性分离新方法.方法:解剖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组织,用胰蛋白酶化学消化并辅以机械微振荡法分离制备单个细胞,用果蝇细胞培养液适当孵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类,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其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方法成功制备出三类大小和形态各异、活性较好果蝇脑神经元,未见神经胶质细胞;以三型细胞为电生理学研究对象,记录到五种类型全细胞外向钾电流.结论:我们建立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 标签: 果蝇 神经元 急性分离 膜片钳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而简便获取单个动脉平滑肌细胞方法。方法:应用三种急性酶分离细胞方法分离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单通道膜片钳和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该细胞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2+-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s,BKCa)电流。结果:三种急性酶分离细胞方法均可有效获取较高质量单个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并成功应用于电生理膜片钳实验,且记录电流稳定,记录时间长。结论:这三种分离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简单而实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而简便方法。

  • 标签: 人体肠系膜动脉 平滑肌细胞 膜片钳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检出率、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菌8株菌(53.3%)产AmpC酶,3株菌(20.0%)产ESBLs.产AmpC酶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5株菌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ampC基因100%同源,3株菌与之99%同源,2株菌AmpC酶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结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ampC基因我院主要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最有效药物.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头孢菌素酶 AMPC基因 耐药 耐药性研究 临床分离
  • 简介: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而有效医患沟通改善不良医患关系最易行、收益最快方式。本文就儿科医患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对医患沟通在医疗行为重要性及在儿科实践体会做一报道。

  • 标签: 医患沟通 儿科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食道癌手术后10个月。95年4月7日因发作性心悸、胸闷、黑朦、抽搐收治入院。入院时ECG示: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阿斯综合证。入院后即安装临时起搏器。V3R(附图)为次日心电图描记,P—P基本规则,频率75次/分心室起搏心律频率79次/分与窦性P波频率75次/分接近。但由于存在Ⅰ°房室传导阻滞,其P—R间期长达0.32秒,

  • 标签: 起搏心律 文氏现象 干扰性 左束支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融合波
  • 简介:生理学理论、概念、知识很多都是抽象、系统和微观,难于单纯通过课堂口述、板书、有限挂图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因此历届学生均反映生理学费解难懂.在学时压缩,实验减少,感性认识差情况下,为提高课堂理论学习效率,我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加入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演示教学.

  • 标签: 教学过程 多媒体电子课件 演示教学 生理学
  • 简介:前言2003年春季SARS硝烟已散,对SARS进行总结和反思都集中在SARS诊断方法、新治疗对策、预警机制建立等等.但医院在日常医疗工作对感染控制是否给予足够重视、平时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否达标?这些似乎我们对SARS反思盲点.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SARS 日常医疗工作 2003年 诊断方法 治疗对策
  • 简介:医学高校实验室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主战场,其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实验室建设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仍较广泛存在经费短缺、仪器匮乏、小而全、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发展,

  • 标签: 高校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学科水平 学校 地位和作用 学历结构
  • 简介:目的:观察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共4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3例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联合恩度腹腔灌注,对照组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RR)为82.6%vs52.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腹水VE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VEGF检测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恩度 腹腔灌注 卵巢上皮癌 化疗
  • 简介: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其耐药株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其β—内酰胺环而失去抗菌作用。过去对β—内酰胺抗生素研究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以阻碍细菌产生降解,从而达到提高抗菌活性作用,目前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β—内酰胺酶一条重要途径。

  • 标签: 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抗菌作用 头孢哌酮 抗菌活性 头孢唑啉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每组43侧。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平板组仅予以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组在平板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侧平均步长、肢体负重时问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Fugl-Meyor运动功能量表(YMA)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平均步长、双侧肢体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等步态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联合组步态效果较平板组改善更明显(P〈0.05);FMA、CSS、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较单纯平板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提高其步行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步态。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脑卒中 步行 步态
  • 简介:目的:分析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手术患儿66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七氟烷麻醉,研究组患儿予以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麻醉后,研究组患儿手术用时、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躁动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可以使小儿苏醒躁动情况得以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小儿麻醉 苏醒躁动
  • 简介:目的: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应用。方法:抽取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单纯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将两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以探讨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提升,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此方法评价。结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学生理论考试以及实验考试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后续课程学习。结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 标签: 生理学教学 工作过程为导向
  • 简介: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以口服丁苯酞软胶囊3次/d,200mg/次,连用14d.另联合应用脑超声波SUT-800型,超声输出频率600khz,声强0.75-1.25w/cm2,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间隔一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一个月后观察疗效。本治疗方法与单用丁苯酞及单用脑超声波治疗并与普通治疗进性疗效对双观察。结果:丁苯酞联合脑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较单用丁苯酞及单用脑超声波治疗并与普通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丁苯酞联合脑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 标签: 丁苯酞 脑超声波治疗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