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制作意图:通过幼儿亲自动手给小动物做衣服,不但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了解动物习性;同时,还提高了幼儿对动物保护意识。小朋友们,你们想把自己变成小动物吗?非常简单,只要准备好旧挂历纸、毛笔、颜料等,摇身一变,你就会成为小斑马、小老虎……赶快动手吧,看谁变得快!

  • 标签: 小动物 保护意识 幼儿
  • 简介:设计意图:新《纲要》中指出: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小班孩子具有好奇、好模仿特点,他们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常常会学着妈妈样子洗衣服、整理衣物等,玩得不亦乐乎。本次活动在孩子们已具有初步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经验、以及5以内点数能力基础上,创设“我妈妈小帮手”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过程,学会根据标记将服装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5以内按数取物。

  • 标签: 科学活动 《纲要》 幼儿 孩子 游戏 分类
  • 简介:从事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二十五年高洪伟园长,多年来积极探索高校幼儿园改革新方向,建立科学组织管理系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引进现代化办园理念,努力提高办园水平,实行多元化办园方式,使幼儿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其中《文明宝宝——幼儿园一道亮丽风景线》获国家级论文二等奖;荣获吉林省学前教育科研骨干和学前教育研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 标签: 组织管理系统 幼儿园 管理工作 幼儿教育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 简介:在半日活动,过渡环节不可或缺一部分,它是指除早操、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等之外其他衔接与转换时间。过渡环节作为衔接各环节“纽带”,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也蕴涵着重要价值,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也能够让教师在组织与实施中提高观察、分析、反思等能力,注意观察幼儿、理解儿童,找到更适合儿童方法去对待他们,从而发挥过渡环节真正价值。

  • 标签: 幼儿园 优化 集体教学 户外活动 价值 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CD10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标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在宫颈癌(cervicalcancer)发生发展过程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宫颈癌标本80例,将其按临床分期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30,0期),宫颈早浸润癌组(n=15,In期),宫颈浸润癌组(n=35,ⅠB~Ⅲe);按恶性肿瘤病理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n=5),Ⅱ级组(n=35),Ⅲ级组(n=10);按浸润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呈阳性组(n=8),淋巴结呈阴性组(n=4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患者肿瘤间质中新生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表达水平,同时观察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微血管密度,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结果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在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浸润癌宫颈癌病理分级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淋巴结呈阴性和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进一步行L-S-D检验显示,宫颈原位癌组与早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28)。微血管密度分别在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间无相关性(r=-0.200,P=0.863;r=0.353,P=0.12)。结论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微血管密度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早浸润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宫颈癌 血管生成 CD105 微血管密度
  • 简介:幼儿园每年开学季会迎来一批可爱小宝宝,这些适龄宝宝们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重要一步。但在这一过程,新入园所产生分离焦虑对家长和孩子而言都是一种痛苦体验和煎熬。作为幼儿教师,尽快缓解幼儿和家长入园焦虑我们工作重点。

  • 标签: 分离焦虑 缓解 游戏 幼儿园 幼儿教师 入园焦虑
  • 简介:事件描述:一次餐后活动时间,我和孩子们讨论“什么玩具最好玩?”的话题。因为餐后十分钟左右,只有十几个孩子吃完了自己午餐围坐在我身边。彬彬说:“我最喜欢玩美食屋了,有很多好吃。”璐璐说:“我最喜欢玩管子了。”又一旁锋锋说:“我喜欢雪花片。”这时,有一个声音说:“老师,现在给我们玩一玩吧!”我一下愣住了,

  • 标签: 数学教育 餐后 生活 引发 活动时间 孩子
  • 简介:皮草清洗一般需找专门皮草清洗店,过季存放前送皮草清洗店一次就便可。如果条件有限不方便送洗,有没有适合在家自己动手就能够操作小方法呢?第一种方法:用浇花小喷壶调成雾状把衣服喷潮湿(切记不能喷得太湿),接着把新鲜干燥玉米面均匀地撒在皮毛表面,然后用手轻轻揉搓后把皮毛表面沾染玉米面抖落下来。最后再用宽齿梳子把皮毛梳顺,这样皮毛就会更加蓬松。

  • 标签: 清洗 保养 玉米面 皮毛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新生儿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

  • 标签: 高危人群 高危环节 医原性疾病 皮肤病损 婴儿 新生
  • 简介:心理学对情绪定义:“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短暂而强烈反应,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互动,并表达出特定行为”。《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态度体验”。

  • 标签: 积极情绪 幼儿教师 情感 客观事物 生理反应 心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输卵管性不孕于本院就诊并行官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n=43)和未孕组(n=73)。分析术后自然妊娠率,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与妊娠率关系及术后最佳妊娠时间等(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妊娠组与未孕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16例患者术后随访30个月,共计43例妊娠,妊娠率为37.07%。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轻、、重度患者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4.05%(20/37),42.11%(16/38),17.07%(7/41),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及25~30个月妊娠率分别为13.79%(16/116),12.07%(14/116),8.62Vo(10/116),2.59%(3/116)和0(0/116),术后18个月内妊娠率为93.02%(40/43)。结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相关,病变轻者术后妊娠率较高。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本组妊娠率患者于术后18个月内妊娠率较高。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性不孕
  • 简介:2013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鲁青课题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影响因子为32.4)上发表了题为“Olig2TargetsChromatinRemodelerstoEnhancerstoInitiateOligodendrocyteDifferentiation”研究论文。

  • 标签: 《细胞》 四川大学 医院 华西 杂志 OLIG2
  • 简介: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小剂量雌激素,预防、重度宫腔黏连(IUA)复发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治疗115例、重度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措施,将其分为GnRHa组(n=48),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GnRHa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mg/d×90d治疗预防IUA复发;对照组(n=67),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戊酸雌二醇片6~9mg/d与黄体酮软胶囊100mg/d,序贯治疗90d预防IUA复发。对所有受试者于TCRA治疗后3个月进行宫腔镜复查,评估2组患者TCRA后预防IUA复发治疗有效率;并于TCRA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与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有效率、月经量改善率、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率。本研究遵循程序,获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2组IUA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病程,以及TCRA治疗前月经过少与闭经构成比与、重度IUA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有效率为87.5%(42/48),显著高于对照组61.2%(4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6,P=0.00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月经量改善率为75.0%(36/48),对照组为67.2%(45/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364)。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3)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0.4%(5/48),显著低于对照组26.9%(18/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 标签: 宫腔黏连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戊酸雌二醇 分离术 复发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于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72例年龄为6个月至2岁,平均为(1.2±0.4)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临床症状均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发热和脱水等。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空腹口服,剂量标准如下:≤12个月患儿为1.0g/次×3次/d,〉12个月患儿为1.5g/次×3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1粒/次×3次/d。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腹泻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31/36),显著高于对照组58.3%(21/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即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过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恢复快、血清CRP水平降低迅速、不良反应少优点,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双歧杆菌活菌 蒙脱石散 腹泻 药物疗法 联合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11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35岁,孕龄为26-34孕周。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n=26,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丹参治疗),B组(n=28,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组(n=30,采用硫酸镁+丹参治疗),D组(n=32,以硫酸镁为主综合治疗)。4组孕妇年龄、孕龄、体质量指数、孕次、产次、视网膜病变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河北省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4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率、水肿消退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定量、产后出血量、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及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apoB]、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7;P〈0.05),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85,0.3849;P=0.50)。A组患者水肿消退率显著高于B,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00,4.3467;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8,P〉0.05)。本研究结果亦显示,A组患者MAP及24h尿蛋白定量显著较D组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7,4.962;P〈0.05),但A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和B组、C组、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97,1.0769,1.5185;P〉0.05)。A组患者PT、APTT、Fg、DD水平与B组、C�

  • 标签: 子痫前期 肝素 低分子量 丹参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焦虑患者骨科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前和术中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昌力平医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确诊为ASAⅠ~Ⅱ级拟行骨科手术围绝经期焦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昌力平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围绝经期症状、麻醉方式及ASA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ASA评分结果显示,均存焦虑情绪,两组比较[(56.86±3.68)分vs.(58.02±3.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焦虑患者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患者SBP,DBP和HR值升高显著,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值均较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焦虑患者行骨科手术,CSEA前、术给予心理干预,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好,但是否适于拟行骨科手术围绝经焦虑患者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围绝经期 焦虑自评量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心理干预
  • 简介:尿道肉阜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其中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无任何症状,有些患者可表现为出血、尿道口灼痛、小便不适或摩擦损伤、感染出血等.对该病传统常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出血多且易复发.本文采用CO2/He-Ne激光联合治疗尿道肉阜,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CO2/He—Ne联合激光 治疗 尿道肉阜 对比分析
  • 简介:患者女性,69岁,身高为164cm,68kg。因"卵巢低分化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拟行第4个疗程治疗"于2011-12-05入本院。病史采集:3个月前因发现盆腔占位1个月,下腹胀痛1+个月于2011-08-28在本院行"诊刮术+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卵巢低分化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进行3个疗程规范化疗(表1)。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化疗方案 药师参与 治疗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开腹子宫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和缩宫素对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纳入A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缩宫素止血治疗),B组(n=50,静脉滴注缩宫素止血治疗)和C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止血治疗)。围手术期止血措施采取双盲法进行,除研究设计者外,受试对象本人与研究实施者对具体措施均不知晓(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止血效果[术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受试对象因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剔除术困难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A,B及C组实际纳入患者分别为49例,48例及49例。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上述围手术期止血措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术中出血量[(257±180)mL]明显低于B组[(490±368)mL]和C组[(538±35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3组间术后出血量、术后Hb水平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并且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或缩宫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止血效果相当。

  • 标签: 氨甲环酸 缩宫素 子宫肌瘤 出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immunoglobulin,Ig)M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3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胎龄为37~41孕周)纳入败血症组。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临床无感染征象足月新生儿2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试验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BACTEC9050血培养仪,观察细菌生长结果和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赁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自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56±0.11)g/L和(43.80±6.12)mg/Lvs.(0.26±0.13)g/L和(8.35±2.39)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0.69±0.13)g/L和(7.59±4.44)mg/Lvs.(0.56±0.11)g/L和(43.80±6.12)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M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M 高敏C反应蛋白 败血症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