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医院感染广义上讲是指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在院内环境细菌监测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浅谈一下细菌监测的方法、结果及体会。1监测项目及方法1.1空气细菌学监测(平皿沉降法)包括各科室的治疗窒、换药窒、各科病房及供应室、手

  • 标签: 医院工作人员 控制医院感染 环境细菌 细菌监测 急症 监测工作
  • 简介:利用微机对138种环境声信号进行了采集、数据存储入库、声图分析,绘制了彩色三维声图及频谱图,并对频谱分析参数进行了统计处理。本数据库的建立为进行环境声信号研究分析和聋人的感觉代偿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手段。

  • 标签: 环境声信号 声图分析
  • 简介:据DingL2012年1月25日[Nature,2012,481(7382):457-462]报道,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院新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体内造血干细胞存活和茁壮成长的环境——构成血管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和血管周细胞(perivascularcell)起关键作用,这是增加骨髓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一步。

  • 标签: 细胞微环境 造血干 鉴定 血管周细胞 培育 内皮细胞
  • 简介:由于某种因素如外伤、感染、肿瘤等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形成较大的间隙,称为骨缺损(Bonedefect)。全世界每年因严重的创伤、骨折合并感染、骨折后治疗不当、骨肿瘤或伴有其他合并症造成的骨缺损患者数以千万,虽然近年来骨折治疗早期多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已使骨不连及骨缺损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是骨科医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主要有骨移植、人工骨(包括骨组织工程技术)、膜技术、基因疗法等,本文就骨缺损修复材料和

  • 标签: 骨组织工程技术 人工骨材料 骨缺损修复 骨肿瘤 自体骨移植 膜技术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发现右侧睾丸肿大1周”于2006年8月7日收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右侧睾丸肿大,无明显疼痛及坠胀感,无会阴部不适,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无肉眼血尿,乳房不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4.2cm×1.9cm,其内见1.4cm×1.2cm×1.1cm实性肿物,边界清,形态不规整;内呈中低混合回声,可检出较丰富血流信号。

  • 标签: 睾丸支持细胞瘤 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睾丸肿大 无肉眼血尿 临床资料
  • 简介:创伤、感染、肿瘤、先天性疾病等常导致骨缺损,对其进行修复重建的目的是尽可能迅速、完全地恢复骨的结构和功能.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最好方法,但其增加创伤,来源有限,取骨区有一定的并发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可替代自体骨移植用作骨缺损修复的材料.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应该具有以下特性:(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足够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力学适应性;(3)骨传导性;(4)骨诱导性;(5)提供成骨细胞,直接成骨;(6)良好的材料-骨组织界面;(7)可塑形.目前临床应用的骨修复材料中没有一种能符合上述全部条件,只是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一部分,但在临床应用中,对骨缺损的修复,往往只需满足部分条件即可,我们可以根据修复对象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材料.现将近年来几类材料的研究综合讨论如下.

  • 标签: 骨缺损修复材料 研究进展 先天性疾病 自体骨移植 治疗
  • 简介:以氨基酸组成为特征对膜蛋白的分类,忽略了序列残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而采用传统支持向量机算法作为分类算法,在解决多类问题时会出现分类盲区问题。针对这两种情况,计算蛋白质序列的氨基酸组成、二肽组成以及6种氨基酸相关系数,将三类特征结合,作为膜蛋白序列的特征向量;同时采用模糊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解决了传统支持向量机在多类数据识别中的盲区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特征输入下,模糊支持向量机分类性能优于传统支持向量机;在相同分类器的情况下,氨基酸组成、二肽组成和相关系数组合的特征选择方法的分类性能优于只使用其中一类或两类特征的方法;而采取组合特征和模糊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分类策略,在独立性数据集测试中的整体预测精度达到97%,优于现有的多种分类策略,是目前最有效的膜蛋白分类方法之一。

  • 标签: 模糊支持向量机 自相关函数 分类策略 膜蛋白 跨膜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探讨组分比例分别为3:7和7:3的13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B—TCP/HA)双相骨修复材料的遗传毒性特征,以评价该材料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采用生理盐水(SC)和二甲基亚砜(DMSO)两种介质对试验样品浸提,采用平板掺入法进行试验,计数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的回变菌落数,以检测其致突变比值。结果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结果成立。两种比例的材料采用SC或DMSO浸提,浸提液均未引起试验菌株回变菌落数超过阴性对照的2倍,即致突变比值MR均〈2。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β-TCP/HA样品Sc浸提原液及DMSO浸提原液对标准试验菌株均无诱变性。

  • 标签: β磷酸三钙 羟基磷灰石 AMES试验 生理盐水 二甲基亚砜
  • 简介:据JohnsonBN2015年9月18日(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2015.doi:10.1002/adfm.2015017.)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3D打印技术或许有助于神经系统修复。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着医学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其中神经元的损伤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如果要治疗这些疾病,如何修复受损神经元就成为了摆在科学家面前的头号难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找有效方法来促使受损神经元再生。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证实了这一想法。利用3D扫描获得了小鼠坐骨神经的轮廓,然后再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出了一个内含能够促进神经元再生化学成分的硅酮类支架。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元损伤 神经元再生 明尼苏达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支架植入
  • 简介:股骨头坏死(ONFH)好发于青壮年。病变进展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因此在ONFH早期进行治疗以防止股骨头塌陷,保护关节功能并延迟关节置换的时间显得极为重要。而ONFH的保头治疗的重点都在于如何有效重建股骨头内支撑结构,延缓股骨头坏死的病情进展,尽可能的保留髋关节功能。用于重建股骨头的修复材料是股骨头早期手术治疗的重点,直接关系到股骨头的存活及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本文就各种用于重建股骨头内支撑的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早期股骨头坏死 骨重建 修复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肌松状态的肌松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根据对桡神经施加刺激时,内收肌收缩时的肌力大小可以反映肌肉的松弛程度,借此可以用拇指运动加速度来表示肌松状态设计此仪器.BME-802A肌松监测仪信号处理部分采用了嵌入式与51单片机兼容的ADUC812(美国ANALOG公司),外围电路采用低功耗的COMS芯片,增益调整采用高位A/D.输出三种刺激脉冲为单脉冲刺激、四成串刺激和强直后计数刺激.将设计的肌松监测仪器与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仪比较,并对40例手术病人进行测量.结果BME-802A肌松监测仪具有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灵敏度、刺激方式、掉电保护存储等功能,一次定标时间缩短为2min,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达到了600MV/G,而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仪无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临床试验分别观察琥珀胆碱、卡肌宁、潘龙三种肌松药首次剂量的作用时效,得到的数据与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一致.结论BME-802A肌松监测仪在传感器设计方面采用了最新集成封装技术,增加了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和掉电保护存储功能,提高了整机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可实时显示2h的当前趋势.仪器设计的三种刺激脉冲输出,可以实现肌松状况的多种评价方式,既能保证清醒状态下的定标,也能完成深度肌松状态下的实时监测.

  • 标签: 肌肉松弛度 加速度 传感器 刺激检测
  • 简介:顾名思义,"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谓之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生物材料,如结构蛋白(胶原纤维、蚕丝等)和生物矿物(骨、牙、贝壳等);另一种是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又可分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

  • 标签: 生物衍生材料 修复体 天然生物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用金属材料
  • 简介:目的水凝胶是含水量高和体表面积大的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和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水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的水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水凝胶的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水凝胶在单位体积上的孔隙数,孔的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的水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的水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的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 标签: 水凝胶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干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男25例,女8例),创面6.0cm×7.5cm~25.0cm×12.0cm。从小腿外侧切取带蒂皮瓣,无张力状况下旋转覆盖于受区,腓肠神经与足背皮神经吻合,皮瓣下置引流将创面缝合。结果33例逆行腓动脉岛状皮瓣均成活,29例获得5~23个月的随访,修复足跟部及足底部的吻合皮神经的19例患者例中有17例于术后5~13个月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成功率高,皮瓣不易破溃,皮下脂肪少,外形美观,是临床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手段。

  • 标签: 腓动脉干 小腿外侧皮瓣 足部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取10g胶原蛋白利用自制模具分别制备含0.25g川芎嗪和无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进行拉伸实验并评价其力学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神经导管交联前后的空间结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细胞外基质(ECM)混合后接种于导管内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质量浓度10g/L的川芎嗪诱导MSC7d后,荧光免疫化学方法鉴定MSC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用8只Wister大鼠复制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复合MSC的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其中4只为无中药导管作为对照,90d后处死大鼠观察再生神经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其功能。结果京尼平交联前后胶原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交联后胶原纤维排列致密,胶原纤维之间形成不规则孔隙且韧性增强;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的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分别为(0.23±0.09)、(0.20±0.12)N和(0.76±0.15)、(0.69±0.17)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能促进MSC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并向神经细胞分化;神经导管与MSC复合培养两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能促进缺损神经的修复。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 标签: 胶原蛋白 神经导管 京尼平 川芎嗪 神经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髌韧带近止点断裂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9例髌韧带近止点断裂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6周。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3例为闭合性损伤,6例为开放性损伤,均采用异体跟腱骨重建髌韧带。结果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67.3分﹙63.5~71.1分﹚,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86.2分﹙83.1~89.3分﹚,行检验﹙〈0.05﹚。结论采用异体跟腱骨修复髌韧带近止点断裂,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髌韧带 韧带损伤 跟腱
  • 简介:目的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LXGX-888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北京伟力公司生产)对24例重症肝炎进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方法治疗40例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电介质进行分析.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血氨均明显下降(P<0.001),总蛋白下降(P<0.001);白蛋白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白蛋白提高明显(P<0.001).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的早、中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1.43%、44.44%,而晚期则无一例存活.结论ALSS治疗重症肝炎安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重症肝炎的生存率.

  • 标签: 非生物型人工肝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 简介:对肿瘤样本进行准确的分型识别是有效治疗肿瘤的前提。首先,利用方差滤波方法选择肿瘤表达谱中具有最大方差的部分基因作为识别特征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聚类对肿瘤表达谱进行分型识别。针对多类型样本情况和支持向量聚类中出现的孤立点聚类问题,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两个肿瘤表达谱数据的测试结果显示,基于支持向量聚类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肿瘤样本进行分型识别,同时能够自动发现肿瘤样本真实的亚型数量。

  • 标签: 肿瘤 亚型 分型识别 支持向量聚类 基因芯片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