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带锁髓内(Foresight前臂髓内)在尺桡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自2004年6月-2008年2月利用Foresight前臂髓内治疗22例尺桡骨骨折,其中新鲜骨折12例,骨不连10例。新鲜骨折24小时内采用闭合复位穿技术;骨不连的同时取自体髂骨植骨。骨折均采用静力锁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22例病人都得到随访,新鲜骨折平均随访月7.2月(6~11月),平均愈合时间3.6月。骨不连的平均随访13月(8-16月)平均愈合时间9.6月。前臂旋转及肘碗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带锁髓内(Foresight前臂髓内)治疗尺桡骨骨折可以为骨折提供良好、稳定的愈合环境,尤其对于骨不连的病人。

  • 标签: 尺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
  • 简介:目的总结空心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5例股骨近端骨折病例行空心固定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5例平均随访18.5个月(4个月~2年半),优良率占91.4%,并发症有空心切割股骨头及髋内翻.结论空心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抗弯应力及防旋转能力强,既能对股骨头开槽减压,又有骨折端双头加压作用,提高了愈合率.

  • 标签: 空心钉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旋入自锁髓内﹙旋入﹚与交锁髓内固定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7月~2011年7月5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旋入与交锁髓内内固定治疗。旋入组30例,交锁髓内组24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等的区别,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旋入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少于交锁髓内组。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交锁髓内组术后出现3例桡神经损伤病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后,患肢功能均完全恢复。1例伤口出现表面感染,予每日伤口碘伏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后,1月后伤口愈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结论旋入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旋入自锁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
  • 简介:目的评价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用弹性髓内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26例。术后26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1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伤口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出现尾皮肤软组织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滑囊炎拔后愈合。结论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儿童 胫骨骨折 弹性钉
  • 简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年提高。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挽救老年人生命有积极的意义。对有手术指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是目前治疗方法的首选。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Gamm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GAMMA钉治疗 手术指征 骨折发生率 老年人 有效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Dick氏内固定后矫形丢失情况。方法对使用Dick氏、A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2例随访对照分析。结果用Dick氏内同定组,由于万向关节的松动,远期手术矫正有明显丢失。结论AF系统与Dick氏相比结构更简单,使内植物住具备复位、固定功能的同时操作方便、有效。

  • 标签: Dick氏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内外踝骨折根据分型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移位明显,尤其是分离移位的多采用切开复位、螺丝固定。远期随访结果表明,普通螺丝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远端骨块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Ⅱ期手术切开取导致的创伤等并发症较常见。1994年2月—1998年1

  • 标签: 加压螺纹钉 外踝骨折 随访结果 内固定术后 切开复位 创伤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股骨近端髓内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InterTan髓内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按Evans-Jensen分类,其中IB型3例,ⅡA型2例,ⅡB型5例,Ⅲ型1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采用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21分钟,术中出血127±134ml,除1例患者死亡外,10例患者均获随访。10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7±1.3个月。80%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术后3个月以上摄片未见股骨头切割,股骨颈短缩,髋内翻、股骨干骨折及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InterTan主的近端梯形结构、股骨颈双螺钉组合成卵圆形结构、股骨颈双螺钉轴向加压等独特设计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an髓内钉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交锁髓内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胫骨交锁髓内治疗胫骨骨折131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性固定。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随访1年以上。其中感染3例,延期愈合5例,远段锁钉放置失败5例,锁钉断1例,退2例。拇长伸肌腱损伤1例,内外翻畸形2例,术后膝前痛2例。结论熟练掌握交辅髓内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标签: 胫骨骨折 并发症 交锁髓内钉
  • 简介:目的对比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近向远固定和远向近固定对预后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腕舟状骨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空心近向远固定(观察组)和空心远向近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对比两组的Cooney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9±2.1)周,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1±3.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376,P=0.019),其中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ooney评分和DASH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近向远固定能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和提高骨折愈合率。

  • 标签: 舟骨 骨折 空心钉 固定方向 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8月期间,笔者手术治疗34例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病例,其中胫骨骨折17例,尺桡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8例;AO分型:21例为简单A型骨折,13例为楔形B型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患者术后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闭合复位成功,无一例切开,34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5周,关节功能良好,无患肢疼痛、骨折再移位、肌萎缩等,无需艰苦的康复训练。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长管状骨骨折 儿童 弹性稳定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自上个世纪40年代Kuntscher发明应用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60余年来髓内方法已在长骨骨折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初的髓内设计主要依据与髓腔内壁的紧密接触(需扩髓)来维持稳定,仅对峡部区域骨折有较好作用,但自60年代后期因带锁方式的引入,使其具有控制旋转、维持长度、能早期关节锻炼或负重等优点[1],骨折稳定可不需靠与髓腔内壁的紧密接触来达到,适应征范围更趋扩大,同时也带来了扩髓与不扩髓的争论[1~10],至今无一致意见,使临床在治疗方式选择上无统一标准.

  • 标签: 髓内钉治疗 长骨骨折 不扩髓 股骨干骨折 骨折稳定 统一标准
  • 简介:目的评价可膨胀髓内(FixionPF)应用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22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采用可膨胀髓内系统(FixionPF)固定,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6名,股骨粗隆下骨折4名,股骨粗隆下合并粗隆间骨折2名.男7名,女15名,平均年龄72岁.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平均透视6次.骨折术后临床愈合时间最短8周,平均10周.未发生脂肪栓塞、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肢体短缩、髋内翻以及旋转畸形.结论FixionPF可膨胀髓内固定原理为沙漏样固定,应力均匀分布于股骨髓腔,股骨头栓于股骨头内膨胀,增加抗旋转能力,不需扩髓、远端交锁,其独特的设计原理可减少创伤和相关于术并发症,尤其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 标签: 可膨胀髓内钉 股骨近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椎弓根棒系统的临床复位效果。方法选择16例寰枢脱位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1.4岁。采用寰枢椎椎弓根棒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手术前后对颈后部轴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对神经功能改善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全组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轴性颈痛VAS术前为6.14±1.76,改进为术后4.82±1.45(江2.315,P〈0.05)。Frankel分级术前E级9例,D级2例。C级4例,B级1例;改进为术后E级9例,D级5例,C级2例。X射线、三维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固定棒断裂。寰枢椎植骨在6个月左右达骨性融合;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棒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符合寰枢椎脱位复位的生物力学特点.固定牢固。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复位 椎弓根螺钉
  • 简介:目的研发一种专用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置入时的三维导航器。方法选取颈干角为(135±5)°,并且股骨大转子顶点基本与股骨头中心等高的人体股骨骨骼的干标本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6例。通过股骨头中心、平行于股骨干、垂直于股骨干与股骨颈所在的平面用钢锯将股骨标本的股骨头进行截骨;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开口向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PFNA主,主尾与股骨头中心点在同一高度上。在本课题所研发的股骨近端髓内三维导航器的导引下向股骨头颈部打入动力导引针,测量动力导引针在股骨头截骨面上的出针点与经股骨头中心点直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偏离值。结果利用本课题所研制的三维立体导航器在32例股骨骨骼的干标本上置入导引针,其中14例偏离值为0(占43.75%),最大偏离值为2mm,仅3例(占9.375%),平均误差只有0.69mm。结论本课题所研制的导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三维 导航器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有限切开借助自制导丝器导入钢丝环扎辅助和带锁髓内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实践经验。方法有限切开用自制导丝器导入钢丝环扎做为辅助和带锁髓内中心性低占位性固定治疗37例胫骨多段骨折。结果随访9~18个月,平均随访12.67个月,骨折在11~48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问为16.27周,按Johner功能评价标准,优33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94.60%,1例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感染骨外露。结论带锁髓内复合自制导丝器导入钢丝行环扎治疗胫骨多段骨折,能显著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大大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且创伤小,操作简便。

  • 标签: 胫骨多段骨折 自制导丝器 带锁髓内钉
  • 简介:目的观察带锁髓内小切口辅助复位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男28例,女7例,均静力交锁髓内固定,通过折端2~4cm的小切口,以手指或器械引导辅助复位。观察骨折复位程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术后并症等指标。结果未出现旋转畸形,有三例〈2cm的短缩,所有病例均取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5±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35分钟,无深部感染,所有患都均取得良好肢体功能,随访10~28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参照Karlstr?m等标准,优32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带锁髓内小切口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行的方法,小切口对骨折端生物学干扰小,它具有骨折愈合率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肢体功能好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 有限切开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腘窝小切口与传统切口空心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腘窝小切口空心内固定治疗,1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腘窝后"S"型切口空心内固定治疗。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18)分钟,出血量为(50±2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5±20)分钟,出血量为(100±50)mL,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对照组优良率为82.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腘窝小切口空心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特点,与传统切口对比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空心钉 后交叉韧带 附着点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