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19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护理患者84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干预法,对实验组42例患者采用综合化护理干预,差异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率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不满意1例(2.38%),综合满意41例(97.62%),对照组不满意6例(14.29%),综合满意36例(85.71%),(p<0.05)。实验组不依从3例(7.14%),综合依从39例(92.86%),对照组不依从10例(23.81%),综合依从32例(76.19%),(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综合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护理满意率,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8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是41例患者,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依从几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5.2%和75.6%。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更低。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率情况,观察组的发生几率是4.9%,对照组的发生几率是14.6%。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案例实施综合护理方式,有突出的作用,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综合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氮红素(TBiL)。结果 慢性乙肝、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IgG、IgA、IgM水平都有升高,且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慢性乙肝与慢性重型乙肝组在IgG、IgA、IgM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恶化组的PTA值较好转组低(P<0.05),而IgG、IgA、IgM及TBiL较好转组高(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能够将肝细胞受损程度反映出来,检测此指标可以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评估,且判断其预后,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肝功能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前列地尔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7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 n=39)与对照组( n=39),两组均予以营养、保肝退黄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HBV-DNA转阴率为 87.18%,对照组转阴率为 58.9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ALT、 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 PTA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列地尔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指的是乙肝病毒检查结果为阳性,病程超半年或发病日期不确定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的患者,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呕吐等,且患者常合并肝硬化,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1]。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目前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的方法,而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该方法的近期疗效不足且对肝功能指标改善不佳。近年来,本院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前列地尔结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本院收治的 7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2]。( 2)患者均无药用禁忌,同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2)患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 39例,男 24例,女 15例 ;年龄最小者 43岁,年龄最大者 74岁,平均年龄( 58.5±2.4)岁。对照组 39例,男 22例,女 17例 ;年龄 41~ 73岁,平均年龄( 57.9±2.6)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实施常规营养支持、保肝退黄及补液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内蒙古福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準字号 Z19991011,规格 0.5g*48s), 4片 /次, 3次 /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 H20084565,规格 1ml: 5μg)治疗,主要是将 1~ 2ml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到 10ml生理盐水中给予患者静脉滴住, 1次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个月后评估疗效,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的治疗药物,同时均予以两组患者优质护理。     1.3 观察指标 (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 HBV-DNA转阴率。( 2)治疗前后均抽取患者 4ml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液,经离心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DNA转阴率    经过 1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 23例 HBV-DNA转阴,转阴率为 58.97%。研究组 34例转阴,转阴率为 87.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885, P=0.005)。     2.2 肝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病变,患者常合并肝硬化这一不良情况。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常规给予患者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这一中药制剂治疗,该药物具有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的功效,对肝损伤有效防护及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沉积及抑制肝硬化进展,然而单一用药存在局限性,因此临床中常提倡联合治疗的方法。乙型肝炎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指各种病因综合作用引发的肝脏弥漫性、慢性、进行性病变,是由慢性乙型肝炎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若不积极药物干预,病变活动时具有极强的感染性。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转化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概率较高,且提高了该疾病的致死率。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用药上,常选用前列地尔这一药物,该药物具有保肝的作用,采取静脉滴住的用药方式,可以稳定肝细胞内膜系统与细胞膜,如此达到组织肝细胞坏死、稳定肝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的效果,将药物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在 HBV-DNA转阴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幅度上,研究组也明显较对照组显著,该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采取前列地尔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短期病毒转阴率,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亚青 . 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8( 10): 19-20.     [2]孙莺莺 . 恩替卡韦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5( 15): 100.     [3]袁剑峰, 张翠芳, 王佐兵, 等 . 维生素 D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观察 [J]. 肝脏, 2017, 35( 9): 54-5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藏族患者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该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抽选时间段是 2016年 7月 -2018年 7月,根据分析需要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1)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治疗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 95例,有效率为 96.93%,其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的 83.67%。两组数据有差异,( P<0.05)。( 2)分析两组患者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不良反应人数为 1例,不良反应率为 1.02%要低于对照组的 21.42%,证明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安全。两组数据对照有差异,( P<0.05)。结论:藏族患者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更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2-2019.12月诊断为乙型肝炎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56名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gG、IgA以及IgM水平,同时对比56例患者中好转患者与未好转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IgG、IgA以及IgM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好转组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要低于未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能够作为判断是否患有乙型肝炎的一种依据,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状况。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18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2月,共选择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无效0例,有效3例(4.28%),治愈67例95.71%,总治疗有效率为95.71%;无1例新生儿及患者发生死亡;有1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有出血症状,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相关检查,无1例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予以对应护理一段时间后,70例新生儿及70例患者均全部顺利出院。结论:针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新生儿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时间与接种状况对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预防状况。方法 囊括2018年~2019年于本防疫中心行乙肝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进行分析(376例),明确免疫时间和接种状况对预防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376例儿童中,300例未感染HBV,占比79.79%,76例感染HBV,占比20.21%。乙肝接种史、首针接种时间、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乙肝家族史等因素与HBV感染具有密切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B感染与乙肝接种史、首针接种时间、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乙肝家族史等因素有关,临床需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并在1岁前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从而降低HBV感染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时间 接种情况 乙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猪苓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以任意编号的模式纳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20)。参照组使用拉米夫定、螺内酯及呋塞米治疗,研究组使用猪苓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与ALP水平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但是联用组患者的ALT与ALP水平降低效果更加显著,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95%,参照组是75%,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苓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使用。

  • 标签: 猪苓汤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综合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 44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44例则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 1)护理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三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功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A/G)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2)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及餐后 2h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控制血糖水平,所以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乙型肝炎肝硬化 2型糖尿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应用在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1 月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68 例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 34 例和对照组 34 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率。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以证实其对肝功能与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血清HBV-DNA水平分组后探究每组治疗效果。对照组(25例):低水平组;实验组(25例):高水平组。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肝损害率。结果:实验组肝功能损伤时间为(15.41±3.88)d、肝功能恢复时间为(84.14±6.35)d,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乙型肝炎 肝功能 HBV-DNA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计6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34例,A组慢性肝炎患者行常规护理,B组肝炎患者将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对比两组慢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慢性肝炎患者实行不同护理模式后,B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患者例数明显低于A组,AB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17.65%和2.94%,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A组,分别为97.06%和76.47%,其中P值均〈0.05。结论:在对慢性重症易行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时,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后,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获得更多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值得广大医院进行推广和研究。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 肝炎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0月份-2019年10月份内感染科进行治疗的6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研究组34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34例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护理后对两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经过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自评评分无差异;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0.29±4.11),SAS评分为(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选择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选择拉米夫定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 44例):选择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展开治疗;对比治疗治疗。结果: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 P<0.05)。结论: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奠定基础。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效果    艾滋病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出现,均会对患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果两种疾病合并出现,则威胁性呈现出更为明显增加,对此需要及时展开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1]。本次研究将针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明确最佳治疗方法,以此说明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男 30例,女 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5岁~ 49岁,平均年龄为( 41.52±2.5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4个月~ 10个月,平均病程为( 6.25±1.03)个月;观察组( 44例):男 32例,女 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7岁~ 51岁,平均年龄为( 41.53±2.63)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5个月~ 12个月,平均病程为( 6.29±1.0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具体为:选择拉米夫定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空腹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剂量为 100mg/d,为期 8w周治疗。观察组具体为:拉米苏定药物应用方法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保持一致;此外,选择替诺福韦酯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用药剂量为 300mg/d,为期 8w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以及 HBV-DNA(乙肝病毒基因)血清载量。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用药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 ALT复常率)、计量资料( HBV-DNA血清载量)各以 n( %)、 表示,各行 X2检验、 t检验,结果 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LT复常率对比 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日渐增多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是成人乙肝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地区 [1]。 HIV和 HBV存在相同的传播途径,二者易发生混合感染,且相互之间影响艾滋病( AIDS)合并 HBV感染者的病情进展。我国 HIV和 HBV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为 4%~ 11%,平均低于一般人群乙肝 HBsAg携带率( 9.09%),国内调查显示, HIV感染者中 HBsAg阳性率为 11.2%。 AIDS合并 HBV感染时,会对其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HBV是人类病毒性肝炎中最主要的病原体,全世界约有 20亿人感染 HBV,其中有 2.4亿人为慢性 HBV携带者。我国乙肝患者及携带者人数众多,每年有大量患者死于 H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控制 HBV复制,减少病毒引起的慢性细胞损伤,阻止疾病向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发展是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所在。 HIV合并 HBV感染,二者对感染者的机体组织会产生叠加伤害,治疗时需同时控制,现阶段国家免费抗 HIV病毒治疗的药物中 3TC和 TDF对 HIV和 HBV两种病毒同时具有抑制作用。拉米夫定作为核苷类似物之一,其表现出的抗病毒效果显著,其对于 DNA链合成以及延长可以显著抑制,但是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2-3]。    替诺福韦酯作为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性药物之一,其在抑制新型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并且在抗病毒方面获得的效果显著,联合上述药物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对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的降低、体内 HBV复制的抑制以及血清 HBeAg转换的促进均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4-5]。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充分证明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显著促进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刘胜昔 .替诺福韦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72周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 09): 992-994.     [2]马玉梅 .三联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 1例临床分析 [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5( 11): 1043-1045.     [3]罗敬福,陈冰,杨夙昕,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 2016, 22( 13): 146-147.     [4]刘玉玲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1): 195-196.     [5]张毅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5): 194-19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健康教育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 86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抽样法 1:1分成各 43例的两组,参照组应用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 97.67%,比参照组的 79.07%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奠定基础,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 标签: 乙型肝炎 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 12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60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在 MCMQ评分上,两组在面对分值上明显提高,回避、放弃分值上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 P< 0.05);在干预后两组 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实验组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 P< 0.05)。结论:对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态度 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