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对二次剖宫产后产妇宫缩痛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8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腹部按摩的干预模式,试验组则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的干预方式。观察两组胃肠功能、宫缩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产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宫缩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治疗可有效改善二次剖宫产后产妇宫缩痛和胃肠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DP照射 二次剖宫产后产妇 宫缩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护理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行全麻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术后6h、12h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6h、12h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联合应用穴位贴敷及按摩,可有效缓解其恶心呕吐程度,患者对护理服务也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穴位敷贴 穴位按摩 全麻手术 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隔药灸所用苗药的不同特性对模型家兔穴位部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探索苗药隔药灸治疗时,其辛热特性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方法:卵蛋白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辛热苗药-三百棒组、辛热苗药-白条松组、平性-青风藤组、寒性-三加皮组,空白组只造模不干预,艾灸组采用直接灸的治疗方式,药物组隔药灸治疗,ELISA、PCR方法检测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SP(P物质)、CGRP(穴位局部降钙素相关蛋白肽)含量,比较穴位刺激作用强度。结果:ELISA检测表明,与平性药青风藤、寒性药三加皮相比,辛热苗药三百棒、白条松作为隔药灸用药促进穴位部位SP、CGRP更具显著性(P

  • 标签: 辛热苗药 隔药灸 穴位贮库效应 类风湿关节炎家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比较对照。治疗组加用耳穴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之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h、PaO2、PaCO2、SpO2、R具有明显的差异,哮喘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制中药“健脾和胃膏”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对改善妊娠早期恶阻的实际效果,分析护理措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出现妊娠早期恶阻症状的患者共计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采取中药“健脾和胃膏”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干预效果,对比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治疗组明显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重要药膏穴位敷贴,配合按摩方法,同时实施高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妊娠早期恶阻收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穴位敷贴 穴位按摩 妊娠早期恶阻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照射在混合痔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以评估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在本院接受混合痔切除术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微波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水肿程度积分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混合痔切除术后,联合应用微波照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水肿,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混合痔切除术 微波照射 治疗效果 术后恢复 水肿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胸痛、心绞痛、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1]

  • 标签: 穴位贴敷 冠心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应用穴位推拿干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00例小儿发热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穴位推拿干预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小儿病例的治疗效果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2±1.0天)明显短于对照组(4.6±1.7天)。观察组治愈率(80%)和显效率(10%)总和显著高于对照组(70%),有效率(4%)基本相同,无效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推拿干预护理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能短期内快速降低小儿体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发热 穴位推拿 干预护理 决策比较 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其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施护前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0.00%,对照组10.81%,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期间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并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运用穴位推拿干预针对小儿发热护理效果的实际临床应用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高烧不退发热的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作为主要的临床研究调查对象,展开本次临床研究。以穴位推拿干预治疗的患儿为实验组,通过西药输液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通过研究对比两组发热患儿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穴位推拿干预治疗的实验组患儿,退热有效率为95%,整体满意度为85%;服用西药治疗患儿有效率为60%,整体满意度为25%;结论:运用穴位推拿干预能够迅速治疗和抑制高烧不退等相关症状,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疗效,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予以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运用穴位推拿干预 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预防剖宫产术后肠胀气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穴位按摩,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排期或者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肠胀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术后,应用穴位按摩,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穴位按摩 剖宫产 肠胀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神经科面瘫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科就诊的面瘫患者94例,随机分为单纯针灸诊疗的对照组(n=47)和进行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组(n=47),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72%(37/47),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 面瘫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口疮散配合穴位贴敷在治疗小儿口疮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口疮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儿用口疮散(吴茱萸:黄连:黄芩:连翘 2:1:2:2)配合穴位贴敷(双足涌泉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每组均治疗5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5天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疮散配合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口疮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口疮散 穴位贴敷 小儿口疮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肩周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0例患者在均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分组之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的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在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可知,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应采取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同时还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中医推拿 药物穴位注射 肩周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梳头疗法对偏头痛患者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使用药物治疗为药物组,另外20例使用穴位按摩联合梳头疗法为联合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程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

  • 标签: 偏头痛 穴位疗法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型RA的临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康复科(2021年9月-2021年11月)60列RA寒湿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打乱将其分为观察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每组30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加上特定穴位贴敷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我们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症状的改善及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和患者血清相关因子表达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发现:与单纯的传统西药治疗相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特定穴位帖药的疗效更显著且更为持久;其对患者的治愈率为百分之九十四点零比传统的八十二点零高出许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进行治疗后,血液生化检测中ERS、CRP、IL-6、VEGF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显而易见,在西药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寒湿型RA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并可以调节患者关节功能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出色的消肿止痛作用。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贴敷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使用 33% 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一次性会阴冷敷垫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会阴水肿部位,观察自然分娩后会阴水肿消退、切口疼痛情况。 方法 抽取我科 2019 年 4-6 月产科住院产妇 60 名,为产后会阴水肿及疼痛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产妇每天 3 次常规护理后给予一次性会阴冷敷垫外敷 30 分钟,再用红外线灯照射 20 分钟。对照组产妇除了常规护理外,不做其他干预。于产后 72 小时后,对比两组产妇会阴水肿消退情况及切口疼痛情况。 结果 72 小时后,试验组产妇的会阴会阴水肿消退情况及疼痛缓解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冷热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能有效的使会阴水肿消退,还能减轻产妇会阴切口疼痛,加快产后恢复。

  • 标签: 一次性会阴冷敷垫 红外线 会阴水肿 切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