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周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民医院  云南景洪  666100)  【摘  要】目的:以在我院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减轻分娩镇痛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纳入200例在我院分娩产妇,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及试验组(n=100),对照组产妇不采用镇痛措施,试验组产妇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评估和对比两组产妇分娩不同时段疼痛程度。结果:T0时产妇VAS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1-T3时试验组产妇VAS评分均较对照低(P<0.05)。结论:为产妇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刺激(TAES)对皮肤不同部位痛阈的影响,以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变化。方法:20例ASAⅠ级腰麻病人随机分为TAES组(n=10)和shamTAES组(n=10),以2-100Hz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开和外关30min,分别在TAES前(tl)、TAES30min后(t2)和停止TAES30min(t3)时测定手指、腹壁和颈部皮肤刺激的感觉阈和痛阈,在TAES组同时间点抽取脑脊液测定其中β-EP和CCK-8的浓度。结果:组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及组间刺激的感觉阈与疼痛阈均未见显著性差异;TAES组各时间点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浓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阈和外阈30min对不同部位皮肤的感觉阈和疼痛阈没有影响,脑脊液β-EP和CCK-8浓度没有变化。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痛阈 Β-内啡肽 Β-EP 八肽胆囊收缩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刺激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腹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穴位刺激组(A组)、穴位刺激+药物组(B组)、药物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穴位为足三里、内关及合谷穴,记录术后及次日清晨前恶心呕吐次数,B组采用穴位刺激加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药物组只采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D组不采取措施。结果A、B、C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次数均低于D组,A组、B组较D组相比差异更为显著(P<0.01),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病人术后使用穴位刺激治疗+药物治疗与只使用穴位刺激治疗相当,单纯使用穴位刺激治疗即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并减少止吐药物的用量。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恶心 呕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刺激对健康志愿者的镇静作用。方法选取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10~30分的健康志愿者46名,性别不限,年龄22~28岁,体重指数18.5~2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3):穴位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刺激双侧内关穴和神门穴30 min,C组仅连接刺激仪不给予电流。安静平卧10 min(T0),记录BIS值、HR、SpO2和MAP,刺激期间每隔10 min(T1,2)记录数据,刺激结束后15 min内每隔5 min(T3-5)记录数据。随后观察是否进入睡眠,第2天随访睡眠状况及是否发生有关并发症。结果与T0时比较,E组T2-5时BIS值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3,4时BIS值降低(P<0.05)。2组刺激期间及试验当晚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HR、SpO2和MAP均在正常范围,无试验有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穴位刺激对健康志愿者可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志愿者 清醒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刺激对老年衰弱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老年衰弱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Fried衰弱量表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穴位刺激组(TEAS组)。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刺激神门、内关和足三里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波幅0.25 ms,根据患者可耐受程度维持电流强度1~30 mA,术后24、48和72 h时选择相同穴位持续刺激30 min;C组在相同穴位内侧4 cm的非穴位部位进行刺激。术后1~7 d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POD发生的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0~8 h(T1)、8~24 h(T2)和24~48 h(T3)时段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补救情况,记录POD、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的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EAS组术后补救镇痛率、POD、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降低,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T1~3时段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结论穴位刺激可降低老年衰弱患者POD的发生。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老年人 谵妄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星期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进行TEAS治疗。治疗2星期后,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治疗和3h后治疗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 标签: 穴位疗法 肌肉疲劳 5-羟色胺 海马 下丘脑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中的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静脉PCA吗啡组(M组,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组(T+M组,n=35)。两组的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组的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刺激。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h和24h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组术后镇痛恶心的发生率(23/32,36%)比M组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组的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的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发生较普遍,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用量增加,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穴位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是神经刺激与中医针灸理论结合而成的一种无创、安全的穴位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其对缓解焦虑、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疼痛方面有积极影响,但相关参数并无统一定论。文章描述了围手术期焦虑的危害性及其自评量表,TEAS缓解焦虑的临床应用、相关参数选择及相关机制。TEAS对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有积极影响,其治疗参数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最大程度发挥治疗效果。

  • 标签: 围手术期 焦虑 经皮穴位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刺激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产后治疗的基础上接受TEAS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产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和治疗后48小时的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发作次数、疼痛缓解率、产后宫缩疼痛总持续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4小时和48小时,两组的NRS评分、疼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8小时,上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产后宫缩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s, PSD)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PSD,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文章对穴位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调节PSD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着重从TEAS对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术后疼痛及睡眠-觉醒周期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TEAS调节PSD的机制,为临床治疗PSD、加速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睡眠障碍 机制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穴位刺激大肠俞穴和白环俞穴对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VAS评分、曲马多注射情况以及术后睡眠质量。结果术后8h、24h、48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注射曲马多注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刺激治疗可减轻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肛周脓肿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穴位刺激治疗剖宫产时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组30例。实验组在麻醉前30min给予双侧内关、足三里穴位刺激刺激持续至手术开始。对照组贴电极贴不给予刺激。记录穴位刺激前(T0)、手术开始时(T1)、剖出胎儿时(T2)、关腹牵拉腹膜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恶心呕吐视觉模拟评分(NVAS),记录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麻黄碱使用率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1)两个组别各个时间点所测量的结果HR,MAP,SPO2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及麻黄碱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T1-T4时间段的NVAS比对照组均降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剖宫产 穴位电刺激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刺激治疗方式应用在少弱精症患者中对其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选取160例我院所收治的少弱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8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维生素E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穴位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精子量、精子密度、向前运动精子、精子总活动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对比两组精子量、精子密度、向前运动精子、精子总活动率,治疗后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2)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少弱精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1.25%)与参照组(66.25%)相比较高(P<0.05)。结论:针对少弱精症患者,应用穴位刺激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方式 少弱精症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穴位刺激干预乳腺癌化疗期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来我院进行乳腺癌化疗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将第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化疗期护理,将第二组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刺激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通过观察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为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便秘的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刺激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便秘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有效缓解了便秘,降低了便秘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乳腺癌 便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穴位刺激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60例,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治疗方法分别是穴位刺激治疗和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后FMA评分比较,一组是15.16±2.51(分),二组是11.49±2.15(分),(t=4.219,p=0.028),结果有差异。结论: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穴位刺激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脑卒中 手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刺激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5~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穴位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至术毕刺激合谷、足三里和三阴交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电流为宜;C组在合谷、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穴位刺激。记录患者苏醒期Ram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采用RSS躁动评分评价躁动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和拔除气管导管后15 min(T4)时采集肘正中静脉或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T2~4时血清IL-6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Ramsay镇静评分增加,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2组患者VAS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可降低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胸腔镜 苏醒谵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纤维肌痛综合症的文献报道治疗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通过穴位刺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性,根据大量的文件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刺激治疗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后续应用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强化研究,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纤维肌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