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分析

曾明艳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其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施护前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0.00%,对照组10.81%,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期间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并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干预价值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出生后机体胆红素指标代谢异常,并超过新生儿的机体代谢能力从而造成胆红素升高,并引起患儿的巩膜的黄染情况。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阶段的发生率较高,可划分为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较高,如未能尽早给予治疗还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等并发症或后遗症[1],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蓝光照射是现阶段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治疗手段,有利于促使非结合胆红素顺利排泄,可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在此期间需要积极做好护理干预,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预防不良反应等[2]。以下将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8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新生儿黄疸,均行蓝光照射治疗,样本数量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7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7例;出生日龄最低3d,最高19d,均值(8.5±2.3)d;出生方式:自然分娩共计31例,剖宫产共计6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8例;出生日龄最低4d,最高18d,均值(8.4±2.4)d;出生方式:自然分娩共计32例,剖宫产共计5例。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干预,即依据流程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期间加强患儿病情的密切观察,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并处理等。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1)环境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确保卫生无菌,定期通风换气,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以及湿度。光疗箱当中的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于32至34摄氏度之间,并在光疗箱内应用软棉布覆盖等方式来做好保护,避免患儿肢体发生碰撞;(2)光疗护理:在进行光疗前需要检查患儿的皮肤,利用纸尿裤对于会阴部进行遮挡,同时利用眼罩对眼睛进行保护,并确保松紧度适宜。在蓝光照射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密切观察,对于患儿的皮肤状况、精神状态、肢体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定期监测体温,警惕低体温或高体温。与此同时还需加强患儿排便情况的密切观察,及时更换纸尿裤,避免发生红屁股现象。在光疗期间还可为患儿播放适宜的音乐,从而刺激其听觉神经发育;(3)抚触护理:每日可定期对患儿进行辅助护理,在此期间需要确保手部的洁净、卫生以及干燥,并对指甲进行修剪。给予患儿皮肤抚触护理,每次为5至10分钟,重点对脐部以及肛周皮肤进行护理,维持清洁干燥,防止发生感染;(4)健康教育: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以及蓝光照射治疗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危害性以及蓝光照射的流程、注意事项和必要性等,解除家长的担忧心理,提升其配合度;(5)心理护理: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哭闹情况,需要为其营造温馨、安静以及舒适的环境,加强新生儿保护,防止身体碰撞。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确保动作的轻柔和缓,改善患儿的舒适度。通过播放音乐、肢体抚触等方式来促进患儿入睡,并维持情绪平稳状态,防止剧烈哭闹造成患儿缺氧。对于患儿家长容易出现的紧张、担忧等负性情绪,需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给予语言鼓励和安慰,消除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

1.3评价规范

(1)记录护理前以及护理3d后2组患儿的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2)统计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发热、皮肤干燥、皮疹以及皮肤损伤等。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黄疸消退情况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

表1 黄疸消退情况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例数

黄疸指数

胆红素水平(umol/L)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

37

12.62±1.57

3.50±0.62

240.62±26.19

150.26±11.16

对照组

37

12.63±1.56

5.59±0.79

241.16±26.17

179.69±31.15

t值

0.897

4.365

0.188

19.635

p值

0.632

0.031

0.532

0.000

2.2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

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0.00%,对照组10.81%,P<0.05。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n

发热

皮肤干燥

皮疹

皮肤损伤

总计

观察组

37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37

1(2.70)

2(5.41)

0(0.00)

1(2.70)

4(10.81)

χ2

0.653

3.365

-

0.653

5.175

p值

0.188

0.041

-

0.188

0.025

3讨论

蓝光照射是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治疗手段,为了确保患儿蓝光照射的顺利完成以及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需要积极做好护理服务工作[3]。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为患儿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科学护理,可减少患儿的哭闹,确保其精神状态良好以及情绪平稳的完成蓝光照射,同时加强护理巡视以及安全管理,避免发生不良反应[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干预后的黄疸指数以及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升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期间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并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邹玲.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干预策略及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0):96-98.

[2] 刘秋月.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应用舒适性综合护理的效果[J]. 妇幼护理,2022,2(4):908-910,917.

[3] 张金侠,王蕾. 临床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科学养生,2022,25(21):210-212.

[4] 曹爱红. 早期干预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