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中实施疼痛管理及临终关怀护理的实际效用价值。方法:选取与该疾病患者58例进行研究,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29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患者给予疼痛管理及临终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值、SDS、SAS评分。结果:通过对比后所得,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晚期时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受到影响,剧烈的疼痛感也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及焦虑感,而疼痛管理与临终关怀的实施可起到有效地缓解效果。

  • 标签: 原发性晚期肝癌 疼痛管理 临终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肿瘤患者的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对缓解患者疼痛的实际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入院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肿瘤晚期且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76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选择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38)和B组(n=38)。给予A组传统的常规护理,B组则采取优质护理。比较患者疼痛程度。结果:B组患者在护理后疼痛评分与A组相比更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运用到肿瘤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疼痛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抗癌止痛散外敷治疗肝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肿瘤科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符合肝癌疼痛诊断标准的病人把符合标准的患者92例进行研究分析,46例实验组自制抗癌止痛散外敷治疗同时配合口服吗啡治疗,46例对照组口服吗啡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同时辩证内服中药。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就两组实验对象在各研究点针对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等进行客观评分比较。结果:自制抗癌止痛散外敷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优于仅口服吗啡组(P

  • 标签: []自制抗癌止痛散 吗啡 肝癌疼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自控镇痛治疗在胰腺癌难治性癌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人员在选择胰腺癌难治性癌性疼痛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42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21例为两组平均例数,口服盐酸羟考酮片及氢吗啡酮自控镇痛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NRS)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NRS评分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氢吗啡酮自控镇痛 胰腺癌 难治性癌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产生的护理影响。方法:在本院胃癌晚期病例系统中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74例,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37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另外37例患者设定为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按照晚期胃癌科室疼痛护理要求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产生的护理影响。结果:常规组患者疼痛分级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差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胃癌晚期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疼痛严重程度,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晚期胃癌 疼痛分级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对肺癌晚期疼痛患者的功效。方法:我院铜梁区中医院肾病肿瘤科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60例肺癌晚期疼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与试验组(30例:常规治疗+皮内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数字评定量表(NRS)分值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强度(PAR)4度百分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皮内针疗法 肺癌晚期疼痛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护理结合疼痛护理在早期肝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早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采取饮食护理结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饮食护理 疼痛护理 早期肝癌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的老年肝癌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病情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的老年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病情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的老年肝癌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肝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标签: 中晚期 老年 肝癌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在晚期胃、肠癌患者护理中加入疼痛护理的方法,观察疼痛护理的质量对于患者的疗效所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常规护理模式中的效果提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录的9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8)以及对照组(n=48)两个组,对照组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则接受疼痛护理,观察结果并对比两组病人的SCL-90评分、满意度及遵医嘱行为等指标。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均要比对照组病人要好(P<0.05)。结论晚期胃、肠癌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疼痛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总体水平,提升患者的疗效,也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 胃肠癌 疼痛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同感心心理沟通对肝癌介入治疗疼痛者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5月-2022年05月到本院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群体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疼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HAMA、HAMD分数更低(P<0.05)。结论:运用同感心心理沟通方式对肝癌介入治疗疼痛患者强化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疼痛状态和心理状态,值得运用。

  • 标签: 同感心 心理沟通 肝癌介入 疼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均行PICC导管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RS评分较低、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且舒适度评分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集束化护理运用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导管 晚期肺癌 集束化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自2018年3月~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两组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射频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中晚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局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介入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38例局部中晚期肝癌患者展开分析,入院时间在2020年4月-2021年8月,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稳定例数分别为2例、6例和22例,客观缓解率为21.05%,疾病控制率为78.95%。结论:对于局部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介入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化疗栓塞 阿帕替尼 中晚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分析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在晚期胃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范围是2021年1月-2022年1月,纳入就诊于我院的晚期胃癌患者66例,经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实施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疼痛程度、生命质量、死亡态度。结果: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相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死亡态度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晚期胃癌 疼痛护理 临终关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到2022年10月,选取62例肿瘤晚期患者为对象,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单数31例是对照组,双数31例是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疼痛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可见组别差异(P<0.05)。护理后进行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评分大,可见组别差异(P<0.05)。结论:肿瘤晚期患者实施安宁护理与疼痛管理,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晚期 常规护理 疼痛护理 安宁护理 生活质量